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企業經營





    2025-04-02
  • 雜誌

    文.蔡武穆旭榮集團成立五十年來,從年營收 30 億元成長到 300 億元的跨國性企業,關鍵的角色在於執行董事黃冠華從人力發展的角度出發育才、留才,並且以「讓別人贏」的思維創造公司共同分享的文化,上下齊心為公司效力,而有今日輝煌的成就。非典型企業家二代接班人黃冠華是企業家二代,從小就知道要接掌家族事業,因此,他主動跟家人溝通,二十七歲以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但遠赴英國留學,還曾經擺地攤、開公司、到埃及流浪,造就他成為一個非典型的接班人。






  • 2025-04-01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與行為,也把餐飲業的競爭,從街角店面,拉到數位雲端。卓靖倫如何透過數位體驗,讓早餐連鎖品牌麥味登在顧客手機上持續活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讓店面的管理能力往上再升級?既然已經租了店面,為什麼不乾脆也推出晚餐呢?揚秦國際企業董事長卓靖倫的確這麼想過。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二○二五年第一季結束,全球科技巨頭已掀起新一波人力調整潮。谷歌雲端服務(Google Cloud)在三月中裁撤數百名員工;亞馬遜雲端服務(AWS)也縮減數個支援單位,裁員人數預估超過五百人;客戶關係管理平台賽富時(Salesforce)也對其商務與行銷雲產品部門進行重整,解雇約七百名員工。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我知道你恨星期一,但別遷怒你的西語課好嗎?」知名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Duolingo)吉祥物多多(Duo)這麼說道。形象幽默搞怪的多多是隻綠色貓頭鷹,牠是催促學習的「情勒高手」,受到許多使用者歡迎。然而近期,公司公布牠的「訃文」,成功情勒使用者學習語言,成為近期熱門行銷話題。






  •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AI焦慮是很多主管過去兩年來都有的症狀。「我每天醒來都像頭髮著火一樣,有太多新東西在一夜之間出現。」最近我專訪數位創新暢銷書作者李夏琳(Charlene Li)時,她這麼形容。AI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想像的空間太大,演化太快,令人惶恐。






  • 2025-02-27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唸的不是機械相關,沒有傳統產業的背景,四十八歲那年,黃亞興用和傳統模式不同的方式創業。他如何鎖定工業、航太等利基市場,以建平台打群架方式,帶領公司穩定成長,成為世界級大廠的關鍵夥伴?他四十八歲時創業。這時已經是二○○○年,整個世界經歷過科技電子業高峰,以及網路泡沫,而他也早已經擔任過外商主管,以及電子業要角致伸科技創始股東了。






  • 2025-01-22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二○二一年一場大辯論,決定了台灣最大熱熔膠製造商德淵的重要發展。不是推出新產品或蓋新廠,蕭向志和高階主管決定,以ESG作為發展主軸,推出綠色材料策略合作平台。蕭向志如何打破過去做法,串起上下游夥伴,一起合作?他形容自己反骨。






  • 2024-11-29
  • 雜誌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 文幾年前我分享過這個觀察。多年來我專訪企業CEO時,有時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如果時光倒流,有什麼事情你會和過去做法不一樣?歸納起來,他們的回答最常見的就是兩點:腳步快一點,心腸硬一點。腳步快一點通常指的是,企業發展應該要更積極快速;心腸硬一點通常是指,在面對人的課題時,應該更果斷地處理。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她是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第一任本土背景的總經理,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任女性總經理。胡玲瑄如何帶領團隊,在成熟的飲料產業中,連續四年,創造營收雙位數的成長?二○一九年,在聯合利華工作十五年的胡玲瑄,加入了台灣太古可口可樂,擔任業務暨行銷部總監。






  • 2024-10-01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服飾品牌蓋璞(Gap)在經歷多年低迷,多次轉型失敗後,今年終於迎來了曙光。二○二三年,公司找來拯救芭比品牌的迪克森(Richard Dickson)擔任執行長,他能讓蓋璞像芭比刮起的旋風,重新引領世界的流行文化嗎﹖今年五月底,蓋璞公布,旗下四大品牌銷售額全面提升,這是七年來首次的好成績。






  • 雜誌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當疫情使顧客與觀光客驟減,公司營收只剩兩成;當缺工席捲服務業、公司品牌又逐漸離年輕人越來越遠,欣葉餐廳第二代領導人李鴻鈞,如何打掉自己過去的觀念,帶著團隊重新學習,發展出新能力?公司裡有陪伴師,當員工有工作或家庭困擾,可以申請陪談;各分店每月有一個時段讓大家坐下,專門解決情緒,不解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