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當家」時代來了!重新設計你的百歲人生
遠見雜誌 2023-08-07 08:59
文 / 林讓均 攝影 / 黃菁慧
超高齡社會來襲!全球長壽研究權威指出,今日出生在已開發國家的兒童,每兩位就有一位可活到 100 歲。當長命百歲不再稀奇,多數人可能活得比想像更久,但,你準備好了嗎?
三年倒數計時!2026 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有超過 20%、486.4 萬人口,是 65 歲以上的高齡者。2050 年,高齡者將達到 766 萬人的最高峰;屆時,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是長輩。
然而,這批法規上定義的「老人」,卻正在顛覆大家對「老」的認知,也悄悄重塑各行各業的消費地景。例如,過去被貼上「年輕限定」標籤的健身房,近年紛紛湧入銀髮族群。
持續創下高溫紀錄的酷暑中,來到台北八德路上的陽光活力中心,83 歲的羅南湖正在重訓。他在教練的輔助下,進行看來有點難度的「火星槓深蹲」,以肩頸扛著安全槓的方式,上下操練後背肌群。
三年來,每週至少來一次的羅爺爺,靠著重訓把自己從憂鬱谷底拉起,還紓解了多年肩頸、腰椎病痛。
「你覺得我幾歲?」羅爺爺總愛請初認識的朋友猜一猜,若是猜的小,他就得意公布自己的「高齡」,讓對方嚇一跳。他用行動證明,重訓不是小鮮肉的專利。在新莊擁有塑膠製品公司,身為創業老董的他,三年來已招呼近十位親友來運動,健身房交誼區不時可看到幾位「老頭家」活動後,一起喝咖啡的身影。
「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這才是人生的悲哀啦!」他笑說,年輕人來健身房是為了秀肌肉,他們是為了拚健康,老友們相約要一起活到 100 歲。
百歲人生上映中!全球比一比,台灣老最快
其實,「百歲人生」不是奢願,已在全球上映中!許多先進國家民眾正邁向 100 歲。
「今日出生在已開發國家的兒童,每兩位就有一位可活到 100 歲!」全球長壽研究權威、英國倫敦商學院教授史考特(Andrew J. Scott)接受《遠見》專訪時指出,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平均餘命大幅成長,每十年就增長 2~3 歲。而且,超過 100 歲的人口族群,已是成長最快的人口統計群組。
這現象也證諸台灣。依照國發會人口推估系統,2022 至 2027 年的高齡人口,整體將成長 73.27%,但百歲以上人數會翻漲 15 倍;70 歲以下的各年齡群則全面負成長。
再把視野投向世界,全球平均壽命已超過 70 歲。根據聯合國最新出版的 2022 年版全球人口展望報告,2019 年的全球平均壽命達 72.8 歲,比 1990 年多了將近九歲;預計到 2050 年,全球平均壽命可達 77.2。
此份報告也指出,不管在數量或比例上,全球的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都大幅增長。
目前全球高齡人口比率約 10%,到了 2050 年將是 16%。屆時,全球高齡人口會相當於 12 歲以下兒童的總人口。也就是說,30 年內,全球高齡人口平均值將跨過 14%的門檻,整個地球村將是一個高齡社會。
已跨過高齡人口 20%比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包括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芬蘭、瑞典等國。從 2019 年的聯合國高齡人口報告可發現,亞洲四小龍老化速度最快。除了日本已於 200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019~2050 年間,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前三名就是南韓、新加坡與台灣。
其實,台灣老得比日本更快。日本從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 14%)到超高齡社會(逾 20%)花了 11 年,但台灣卻只 8 年。預估日本邁向極高齡社會(28%)約需 16 年,但台灣只需 10 年。
再對照南韓。生育率更低的南韓可能早一步,在 2025 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南韓又贏台灣,這次贏在老化速度,台灣可以輸得不介意嗎?
恐怕我們沒有放鬆的本錢,因為台灣的生育率也是全球吊車尾,2022 年是 0.87、持續創歷史新低。早在 2020 年,台灣人口就已呈現負成長、進入「生不如死」的死亡交叉。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系統,2045 年會比 2022 年減少近 200 萬人;其中,高齡人口將多出 325 萬,青壯人口卻少掉 435 萬。
「2044 年之後,每五年會減少 100 萬人口,大約就是少掉三個基隆市!」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特聘教授吳肖琪指出,現今 20 歲的青年長至 70 歲時,台灣人口將只剩下 1600 萬左右,足足少掉 700 多萬。她觀察,近年台灣鄉村地區已明顯感受老化的衝擊,因為人口外流與少子化程度更嚴重。
盤點台灣,目前高齡人口跨過 20%的超高齡縣市有四個,分別為台北市、嘉義縣、南投與雲林,另外,基隆、屏東與台東也只一步之遙。
繳稅的人少、領的人多,埋下三顆財政未爆彈
在人口加減的簡單數學題之後,緊跟著複雜的財政問題。原理就是,繳稅的人變少、領用的人變多,已為台灣財政埋下三顆未爆彈:年金、健保、長照。
首先,台灣在 2016 年曾大動作啟動年金改革,試圖以「繳更多、領更少、延後退」三大方向,來延緩人口老化挑戰,卻難見奏效。
以涵蓋勞動人口近六成、本國籍投保人數約 941.5 萬的勞工保險基金而言,近年已逼近破產臨界點。
根據 2022 年度的最新勞保精算報告,2017 年首次出現保費收支逆差,當時政府宣示,會負起最後支付責任,且自 2020 年度撥補 200 億元、2021 年 220 億元、隔年又續編 300 億元,還承諾 2024 年會再灌入 1000 億元,並計畫持續加碼。
然而,勞保老年年金請領人數已來到 159.7 萬,比 10 年前增加 110 萬人,且平均每月請領 1.8 萬,使得勞保潛藏負債逼近 11.05 兆元,因此最新精算報告仍指出,勞保恐在 2028 年破產。
也就是,相較於上次精算報告指出的 2026 年,相關補救措施只把破產大限延後兩年。
健保制度苦撐,長照經費衝新高
再看台灣人引以為傲、號稱「世界第一」的健保制度,也撐得很辛苦。雖然,近年政府從疫後特別條例撥補 200 億元至健保,再加上有補充保費加持,基本工資與軍公教薪資調漲也帶動保費收入,使得健保基金去年結餘約 103.4 億元、終結連五年赤字。
然而,健保在 1995 年開辦時,國人平均餘命為 74.53 歲,至 2021 年已延長至 80.86 歲,若再浪費醫療資源,將對健保財務造成更大壓力。近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使用健保約 17 次,是 OECD 國家平均就診次數的三倍以上。有數據顯示,若每人每年減少一次就醫,就能省下 378 億元的健保支出。
此外,如果活得久卻不健康,長期照護更是沉重的財務負擔。根據衛福部今年 5 月最新統計,國人在 2021 年的平均健康餘命是 73.3 年,儘管些微延長,但對照平均餘命,國人失能、臥床或需依賴他人的不健康餘命,仍在七~八年的高水位。
今年,台灣的長照服務基金經費編列近 610 億元,若加計特別預算則上看 650 億元。對照之下,2016 預算不到 50 億元,長照 2.0 在 2017 年上路以來,長照經費在七年間已飆漲超過 12 倍。
「挑戰還在後頭,台灣戰後嬰兒潮在 2044 年之後,將陸續跨入 85 歲門檻,屆時兩位或許就有一位失能!」身兼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的吳肖琪提醒,台灣得從人口結構來推估未來社會情境,才能回推需求、思考解方。
新高年級生當家,「設計人生」隨時重開機
一般說來,全球的戰後嬰兒潮是在 1946~1964 年,但台灣的首批嬰兒潮集中在 1958~1966 年,這九年間每一年都誕生超過 40 萬嬰兒,共約 378 萬人。
今年,台灣的嬰兒潮第一批人正好 65 歲、是可領敬老卡的法定高齡者,這 378 萬人,也會是測試台灣超高齡抗壓力的第一批先鋒;未來,他們是健康或失能,是在健身房運動或在安養院臥床,將決定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力。
但首先,人不是數字,我們得先了解這批人,以及年齡對他們的意義。
「從我們這批人開始,都會『老』得更年輕!」搭上英國戰後嬰兒潮末班車的史考特,呼籲各界撕下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也別再以「老人炸彈」「銀髮海嘯」等負面標籤來指涉高齡者,「活更久能做更多事,更多祖孫可團聚,長壽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但前提是活得久,也要身心健康。史考特指出,延長健康餘命、促進活躍老化,涉及了整個人生階段的重新設計,而這將連帶掀起產業革命,例如銀髮商機的規模化,以及職業生涯的重開機。
依照他的研究,健康高齡者增加的壽命,相當於「中年晚期以及老年初期的延長」。這代表傳統的「教育、工作、退休」三階段人生已不適用,「人們有機會活出多階段人生,為此,大家應該儲備更多可跳轉角色的各式資本!」既然是多階段人生,那在工作上等於沒有完全退休,只有各種形式的職涯換場。
「台灣人平均不到 60 歲就退休,那未來還有 20 年該如何度過?重返職場很可能是選項!」104 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觀察,台灣中高齡勞參率僅約 50%,甚至比希臘更低,也遠低於 OECD 國家的六成,隨著高齡少子化趨勢加劇,台灣職場將出現極大的人才斷層。
把握 70 歲「初老期」,持續鍛鍊身心
他指出,過去崇尚「終身雇用制」的日本就在近年修法鼓勵兼職,開啟「大副業時代」,企業若不允許兼職斜槓,就需揭示為何禁止的理由。原因在於,商模變化快速、企業經營週期變短,再加上高齡化,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人才培養其他專長、接續職涯的工作環境。
「現代的 70 歲,可能等同於過去的 60 歲!」日本高齡醫學專家和田秀樹指出,70 歲是百歲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活躍期」,他以臨床觀點提醒大家把握 70 歲這個「初老期」,持續鍛鍊健康、智力與工作,就有機會延後「老老期」,並因應相關衝擊。
在台灣,老年定義也正在翻轉,愈高齡愈不服老。以台灣年齡中位數來看,現今 45 歲的人相當於 50 年前的 20 歲,正是揚帆待發的青年期,充滿無限可能。
台灣邁向超高齡,當 65 歲成為「標配」,如何賦能每一個人重新設計人生攻略,把百年歲月活成銀光閃閃的分號人生?這是關乎全球競爭的國安議題,也是你我共同的生命課題。隨時準備重開機,老得年輕的「高年級生」來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8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