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巴菲特對A股瞭解有多少?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股價指數反應的是未來前景,因此表現漲跌於訊息發佈之前,及實際獲利表現之先;但公司價值之增長從未有不勞而獲,公司股價無論是反應系統性利多,或本身獨特的獲利經營能力,最後一定需兌現預期利多。本文從中國多方系統利多,及股價指數強勁表現,由總體經濟政策切入研究後發現,中國股市已經漸進入高檔區。在歷經近完整八個月酣戰之後,多頭不僅已經攻下上證股價指數,歷史中位數(Medium Value)區;也再向高檔區、歷史樣本3/4分位數值(Decile)扣關。在人民銀行寬鬆貨幣政策,及中國國務院對亞洲,區域財政政策擴張計畫、即一帶一路出爐及進行後;2015年3與4月中國股市已經完全反應,這一些未來將兌現的利多。這些利多由上海股市,透過滬港直通車傳遞、及漫延到香港恆生股價指數、深圳股票市場。


最後也造成台灣股市騷動,謠傳出台滬、或台港也要直通;使台股加權股價指數闖萬點大關攻敗垂成。以長期投資觀點,本文觀點與股神巴菲特先生相同,無論是台股或是上證,未來仍將還多有雄厚經濟實力,可以讓多頭再盡情揮灑。但就近期上證股價指數而言,它已經反應了應該反應、或現在已經在進行的利多。以大學投資學教科書上,最基本的技術分析理論道瓊波浪理論,上證股價指數將進入高檔區,振盪之幅度也可能會加大。道瓊理論將股價波動區分為長、短與中期波動。短期波動的量化鑑別指標,就是股價指數日K線圖;中期指標為股價指數周K線圖,短期則為股價指數日K線圖。我們可以從上證月K線圖中,鑑別到中國股市的多頭行情還沒有到反轉之時。但由短期日K線圖,則可以發現高檔信號。這些信號包括暴增的成交金額,與逐漸收斂的股價指數日K線圖等等。

貳、中國股市目前的價值水準,已必需為其金融改革的成功兌現!

圖一:上證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一:上證股價指數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由圖一,上證股價指數月K線圖檢視。自2014年7月起上證股價指數,由2,048.33點起漲。這一大波多頭行情幾乎是一次到位,至上周四2015年4月30日為止,上證收盤股價指數收盤為4,441.66點;期間漲幅為116.84%。在這不到一年時間中,上證股價指數的漲幅之所以會如此顯著,主要推手是中國國務院與人民銀行。人民銀行自2014年11月21日以出奇不意之勢,拋出不定期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國務院也不斷端出一連串財政政策,如一帶一路與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以下皆稱:亞投行)等。中國目前正在進行金融改革。國務院自2013年第三季起,以金融改革為未來至少30年以上,推動中國總體經濟轉型升級。習李領導團隊的金融改革,銜接了鄧小平同志1989年起的,中國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改革。以此驅動以製造業發展的中國經濟,轉型到高科技及金融服務業;中國長期的目標是金融大國。

在利率自由化與人民弊國際化目標下,人民銀行開始以各種貨幣政策,配合國務院推動中國金融改革。但無論過去10個月以來,各種貨幣與財政政策如何神通廣大,上證股價指數已充份反應未來可預期遠景。未來這些規畫所帶進來的現金流量,應就等同上證股價指數目前已經增值的漲幅116.84%。如果將中國股市的多頭因子以類別區分,則有下列幾項重要發展主導股市攻堅:降息與降準等寬鬆,一帶一路域區經濟擴張、即亞投行。在共產黨一黨專政下,與西方民主政治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執政團隊對經濟計畫的落實與驗收,遠比計畫宣告還嚴肅;每季、每年多必需在這些計畫下,由下而上提報落實成果。2015年下半年是這些計畫,進入開始執行階段,必然也有不少實際的建設行動開始啟動。[NT:PAGE=$]

雖然中國股市如此炙手可熱,但中國的金融體系仍有待改革,還不足與歐美國家抗衡。尤其在貨幣市場上,中國仍存在正常金融機構,與影子銀行併存的「雙軌信貸制度」。對於共產黨國家人民,必定不會陌生於黑市交易。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生活上有不少各種管制。中國信貸市場也是如此,無法在國營銀行進行融資的中小企業,自然就成為影子銀行的忠實客戶;久而久之信貸市場也成為雙軌制。金融監督管理上,影子銀行或地下經濟多是灰色地帶;但是它們的成敗也一樣會使國家經濟、與金融受惠或受害。如何管理、或處理、或整合中國長期已久的信貸影子銀行?成為西方經濟學家心驚膽戰的議題,這六年以來國際投資銀行,多在預言中國會發生信貸危機。自2014年初起中國房地產市場,也的確開始全面降溫,但始終沒有大規模的信貸危機浮現,中國股市卻在地方債、信貸與房地產泡沫的風聲鶴唳中,抬起頭來、走向長多格局。

中國國務院會如何整合影子銀行?我們或可參考,人民幣外匯市場過去的歷史發展,及中國財務金融專家見解。所有國家多一樣,凡是有管制就有黑市,在1995年1月1日之前,中國為實行統一人民幣貨幣交易市場,禁止外國貨幣在中國境內流通。但為滿足不斷進入中國外國觀光客需要,人民銀行允許中國銀行在1979與1988年發行,與人民幣同樣面值的替代貨幣,通稱為「外匯券」、或是「外匯兌換券」。由於當時物資缺乏,而外匯券可以到中國各都會區的「友誼商店」,買到較高檔的商品。因此,外匯券雖然與人民幣等值,但一般民眾還是願意以較高一點價格,購買等值外匯券。這種人民幣與外匯券同行的現象,也在1980至1994年間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一樣的。在這一段15年期間中,中國一直存在兩種匯率制度,是為雙重匯率制度。根據MBA智庫百科記載,在1981至1984年間,中國的雙重匯價制度,一種是適用於貿易外匯收支內部結算價,一種是非貿易的外匯收支匯率。因為由出口貿易的立場看,人民幣的匯價偏高;但由非對外貿易角度看,人民幣的匯價又偏低;因此雙重匯率制度有各取所需的效益。

圖二: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二: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叁、中國金融改革一貫政策手法:由雙軌併行到全國一統!

在1985年1月時,人民銀行為統一匯制度,並顧及市場機能、就是尊重既有的黑市交易。在1980年就在北京、天津及上海,由中國銀行當地分行,開辦外匯調劑業務,建立外匯調劑報價機制。進一步在1988年9月,金融監管單位下令上海市全部商業銀行,多參與調劑價報價與交易,形成公開報價及競價成交的外匯市場;這種調劑外匯與官方匯率並存制度,也是雙重匯率制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4年1月,這種兩率並軌以調劑價,市場交易價格為主體,卻仍還有官方參考價的制度仍舊穩定運行。一直到1996年12月,中國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第八條協定,不再限制不以資本移轉為目的經常帳支付;就是說如果這筆外匯支出,單純就是經常帳所產生就不再管制其進出;並且取消多重匯率制度,才實現了人民弊經常帳下的完全自由兌換。

於是人民幣匯價回歸到單一匯率制度。1994至1996年中,外資大量匯入中國,使人民幣在固定匯率下承受升值壓力;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也造成貶值壓力。但在這段全球外匯市場,相當不穩定的期間中,人民銀行多將人民幣,保持在一定小區間中波動。並沒有隨著經濟快速成長,或是國際資金大量湧入而大幅波動。2006年1月4日之後,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每天早上9點15分公佈,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日元港幣交易中間價。以此做為當天中國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與對一般消費者之間,買賣交易的中間價格;這就是目前每天多在運轉的人民幣外匯市場。中國外匯市場的整合,由1980至1996年,外匯市場由雙軌制到今日之單一匯率制,共約進行17年時間。[NT:PAGE=$]

以此對應到信貸市場上。據中國的財金學術機構估計,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目前仍然約有10%中小企業,無法由正常金融機構取得其所需用資金;因此必需以較高利率由影子銀行取得。這就是目前中國存在正常金融借貸,與影子銀行金融體系並存的雙軌制。而要使這種情況解除,就是要驅動規模化的正常金融機構,普遍對中小企業放款。最有效率的政策就是,壓低存放款之間利差;這就是金融改革的手段,以開放壓迫自己進步。壓低存放款利差就可以使正常金融體系,將資金與人才運用,由存放款傳統業務上,轉換到其它中間業務,如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消費金融與小微信貸等;這些業務的淨利多遠比存放利差要高,以此提升金融機構的獲利能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勝出。以Bloomberg統計資料,目前亞洲各國之中,以印尼金融機構利差最高達8.19%,日本金融機構利差最小為1.18%,韓國為4.44%、香港為1.7%、台灣為1.36%、中國大陸則為3.15%。

可以想見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不斷降息、降準,則金融機構的存放款利差還會由3.15%被向下擠壓。而慢慢地這些金融機構就必需要將業務多元化,如財富管理與投資銀行業務等;如此則影子銀行運作空間也會被縮小。因為當利差再由3.15%往下降時,國營金融機構就會Touch到中小企業;利差縮小後大家就要搶食客戶,在搶食客戶競爭下,當然是以獲利為優先,而中小企業因為信用與規模等級較小,因此要付出較高的利率才能取得貸款。對國營金機構而言、當利差再往下壓之後,就必然得從事這項有利基的業務,至少也要成為中國信貸市場的表率。而國營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關愛,也自動會引發影子銀行競爭,它們也會降低貸款利率去搶食客戶,這將會引發影子銀行與正常金融機構競爭。久而久之隨著利差再降低的白熱化,最後金融市場中國營機構的生態,就會由目前的寡佔變成為,接近完全競爭市場。這時影子銀行便與正常金融機構,就可以混合為一種體系。

這也之所以在任何一次的降息、降準或寬鬆貨幣政策中,人民銀行多會進行所謂「定向降準」。就是對特定弱勢產業,特別強調大幅調降其存款準備率、寬鬆其銀根。如2015年2月28日的全面降準,多對農業等弱勢產業進行定向降準。中國的利率自由化改革,不僅要以境內所有小微企業,多能取得貸款融資;還要做到境內與境外,金流多能互相暢通的地步。如果要達到此一境界,就是人民幣外匯管制必需逐步放寬,最後也就是人民幣完全國際化。因此由資本市場來看,人民銀行自2014年下半年起,貨幣寬鬆政策是為營造市場繁榮;但由整個金融改革宏觀政策來看,則是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內、與對外開放之始。

肆、結論:股價指數將檢視,金融改革與一帶一路是否確實啟動?

圖三:中國建設銀行股價周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三:中國建設銀行股價周K線圖,鉅亨網首頁

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價值,在短短八個月中隨著寬鬆貨幣政策、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利多已大幅提升。如圖三,中國建設銀行。在這一大波多頭行情中,它與股價指數同一期間;於2014年7月14日由58.5人民幣/股起漲,至2015年4月30日,收盤價位為111.4人民幣/股,漲幅達90.42%。我們認為,上證股價指數現在與未來所走的多頭行情是長期的。它將與2006至2008年年期間,一波到底的泡沫行情不同。2015年第二季及第三季,應是多頭應在高檔區整軍待發時候。因為在金融改革過程中,最忌諱的是資產價格滑落,與擔保品價格降溫。在2015年下半年,全球物價多可能顯著滑落之際,中國房地產價格的降溫,將考驗金融體系對於呆帳覆蓋率是否充足。[NT:PAGE=$]

2015年4月28及29日,在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中心,由台大金融研究中心所舉行,第七屆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中。與會大陸學者也曾提到,中國的金融改革也不可能,長久讓目前幾個自由貿易區獨立運作。因為經濟與貿易是不分境內與境外,人流與物流金流多是互通的;人往薪資高的工作去、資金則對有遠景產業投資,是不分自貿區內與區外的。北京大學金融學者與本文多認為,中國的金融改革可能無法完全循著,鄧小平時代深圳經濟特區模式。因為市場經濟是可以先封閉進行,但目前中國金融情勢,對全球金融貨幣多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無法獨立運行於國際金融之外。因此在可預見將來,上海或天津及北京等自貿區,運作範圍必然會擴大,適用於鄰近的周邊地區。若運作得當則中國的金融改革,將與一帶一路一樣遍地開花。(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為文主觀、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