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歐元QE煙火秀玩完沒?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歐元區國家央行(以下皆稱:ECB),於2014年12月22日宣佈,ECB必然會推出歐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QE)。ECB的確在今2015年1月22日宣告,自今3月1日起仿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進行首次歐元QE政策。從2015年3月起,ECB就以每月600億歐元資金,對除希臘外歐元區國家,進行資產購買計畫;就是公開市場操作;期限要一直到2016年9月底為止,總共將投入9,000億歐元,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以下皆稱:MBS)、與各國政府公債(Bond)。依照FED的美元QE政策經驗,QE政策可區分為「宣告後預期」與「實際執行」效果。


圖一: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指數周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一: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指數周K線圖,鉅亨網首頁

貳、準備貨幣發行國家的貨幣政策,通常多會有外部效果!

全世界各個國家中央銀行,多可以使用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本國經濟成長。但由於全球貨幣發行是以黃金外、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五大貨幣為基準。因此這些可當全球各國貨幣發行準備(Reserve)的國家,它們的貨幣政策或多或少多會發生「外部效果」(External Effect),也就是除會刺激該國經濟外,多會影響到其它所有國家金融市場、甚至產業經濟發展。

回顧FED在2009年3月至2014年11月,美元三次QE與一次扭轉性操作的過程,它的外部效果是非常顯著;不僅有效還具有對稱性。就在FED執行QE政策期間,FED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動用每月850億美元資金,購買MBS與美債。這些資金使美國貨幣市場,供給突然遠大於需求,造成美元市場利率下跌,最後透過國際外匯金融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邏輯;使美國境內的美元為避免貶值而向外流竄。這些資金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新興市場熱錢,到處尋找短期投資機會。他們大量Herding式的流入,造成新興國家匯率顯著升值,也使該國股市與房地產價格上揚。但是當美元QE政策落幕前,這些熱錢又轉換回美元,又使新興國家資金外流,該國貨幣匯率顯著貶值,股市下跌與房地產價格下降。

在貨幣政策理論上,準備貨幣的貨幣政策,它就有這樣的難聽的「以鄰為壑」外部效果。但非準備貨幣新興國家,就不會發生這種效果。例如亞洲的印尼,這個典型被所有國際投資銀行認定,高度成長的新興國家。它所使用的貨幣為盧比,印尼央行如果也以盧比進行QE政策,只會使該國資金供給呈現1比1增加,進而使該國經濟成長受到刺激,但其副作用則必然是嚴重通貨膨脹,進而使資金換成美元、或其它準備貨幣外逃,賺取匯差去了。

圖二:印尼盾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二:印尼盾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但同樣是準備貨幣,美元QE外部效果非常明顯,也非常有對稱性。但歐元的QE政策,則除對美元有外部效果之外,似乎對新興國家不具備、或沒有出現像美元QE這樣的外部效果。由圖二,以對美元QE政策最敏感的亞洲貨幣,印尼盾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研究追蹤發現。在2015年1月22日ECB宣告歐元QE政策時,印尼盾兌美元的匯率是呈現貶值並非升值狀態。歐元QE的預期效應卻使印尼貨幣不升反貶,當天印尼匯率為12,475.00盾兌換1美元,此後就一波貶值至3月15日13,239.00兌1美元、幅度為6.14%。而在此之後3月24日,則回升到12,900.00盾兌換1美元;之後至今多是此價位區附近盤整格局。以上面這一段過程檢視,印尼盾是在對FED升息貶值,而並沒有因為歐元QE政策而升值。歐元是全球第二大貨幣,但是它的極端權衡寬鬆貨幣政策,對這代表高度成長的新興國家,其外部效果卻非常不顯著,或可以說根本沒有外部效果。這可能是國際金融理論中,學者始料未及之處。

圖三:美國政府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圖三:美國政府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NT:PAGE=$]

叁、為何歐元QE政策外部效果非常不顯著?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全球貿易經常帳的結算,大多還是以美元為主要貨幣,因此美元早已成為全球最大流通貨幣。各國以歐元為外匯準備比例遠低於美元,如中國在2014年第三季底,其外匯存底為3.945兆美元。根據維基百科得自於國際清算銀行(以下皆稱:BIS)的估計資料,在中國如此龐大外匯存底中,其中以美元資產佔比最高為70%、日元為10%、而歐元英鎊加總只有20%。可以由此比例分配見到,當歐元QE資金外溢時,歐元的流向會是轉換為美元,對中國可能沒有外部效果。二、假如情況就是如此,則更奇怪的是,最有外部效果的美國,它的股市也沒有受到歐元QE推漲效果;只有債券市場在升息前,被歐元QE繼續再將殖利率往下拉。其實美債對歐元的QE,也只有存在這一段預期效果,如果要為賦新詩強說愁,則如圖三所示。就是ECB在2014年12月25日,明確表示必定推出歐元QE政策的那一天,美十年期債殖利率由當時2.256%,一波跌到2015年1月30日1.646%,而自此之後至出現的是,已多不再對歐元QE反應;至今美債殖利率多是區間盤整格局。

美國因為其本身使用的就是全球準備貨幣,因此它的外匯存底並不高,根據Stock Q的統計資料,在2014年2月時美國外匯存底為1,231.9億美元,約排名全球第19位。還有一個短期的原因是,歐元QE與預期FED升息這兩種措施是衝突的,也在此期間中兩小無猜、演出捉迷藏遊戲。QE會使歐元資金為避免匯損,外逃到美國美元市場;而升息的預期更會加強美元強勢。但這種形勢也只造成,一小波段的公債多頭行情;反觀美股道瓊工業股價指數,似乎一點也不領情。如圖四,美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日K線圖,由2014年12月23日17,971.51點開始,至今最高點也只曾達到18,288.63點而已,其實就是盤整格局;道瓊股價指數對ECB的QE無動於衷。

圖四: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四: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日K線圖,鉅亨網首頁

而若再以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曲線圖檢視,則會發現殖利率在2014年12月22日時相對高點為0.6%,隨著歐元QE進展直線而下,最低價曾跌到2015年4月17日的0.05%;自在此之後卻呈短線強彈格局。這種與極端寬鬆非常衝突,不對稱反應令投資機構感到不解。歐元區有資金需求緊張環境?不是還在負存準率政策中?如果不是在反應景氣復甦,那德債殖利率反彈,是在反應希臘主權債務危機?還是反應債市泡沫將破?而在此同時,德國法蘭克福股價指數已從最高點,2015年4月10月的12390.75點滑落、或停止上揚,近期形成盤整格局。但歐元兌換美元匯價在2015年,貶值到1.0568兌1美元之後,開始往回升值;似乎也沒有資金再外跑熱絡情況。

圖五:歐元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五:歐元兌換美元匯率日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這些證據多顯示歐元區資金,並沒有因為ECB目前仍在持續,隨QE政策而顯著外流。這是因為歐元區國家眾多,需要資金挹注的國家也多,因此QE的資金外逃部份可能性不高。當然,這也之所以目前歐元區債券、固定收益債券的負殖利率,並沒有漫延到其它國家的原因之一。由此推論,若不是歐元區內部存在,債務沉積或高失業率嚴重問題,就是歐元區經濟體開放程度遠小於美國,才會有這種歐元貨幣,根本不像是全球老二貨幣架式。但這似乎是矛盾的,因為歐元貨幣制度開放性僅次於美國,沒有像中國人民幣外匯金融帳管制。之所以會如此的再一個原因可能是,在全球金融與商品市場中,歐元的地位只在歐元區中獨領風騷;無論是黃金、或是石油、及其它大宗物資價格,多是以美元計價,輪不到歐元、也還未與人民幣掛勾;這應是原因之二。[NT:PAGE=$]

肆、結論:歐元QE政策,由有效到最差的三種內外部效果?

圖六: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圖六: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日曲線圖,鉅亨網債券

其實由以上討論,我們也隱約發現,ECB的這次QE政策,它對歐元區自己副作用可能不小;這些包括貶值所引發的通貨膨賬,或是資產價格泡沫化。如果歐元區產業經濟結構,目前仍處在正常發展、有強大競爭力狀態,則其QE將會遵從正常,總體經濟學菲利普斯曲線理論;即在降低失業率時、也會提高物價上揚,緩和物價通貨緊縮壓力。但若歐元區的確處在債務沉積狀態,亦即產業與經濟是處於非正常狀況中,則菲利普斯曲線理論,物價與失業率的替代逆相關,這些關係就會變調;菲利普斯曲線會由負斜率曲線,變成正斜率曲線,失業率緩慢下跌、物價也緩慢下跌,如此則歐元QE政策對通縮就會失效。如果情況再嚴重一點,菲利普斯曲線變成一條垂直線,則QE對失業率沒用、且對通貨膨脹也多有限了;這可能是最差的演變。

以目前它對全球新興國家外部效果,幾乎相當不顯著情況,及只對美國債市有短暫的預期效果來看。除了因為歐元匯率制度是完全浮動,透過匯率貶值會為歐元區經濟體,阻隔(Separate)部份副作用外;其內部正常效果如失業率降低等,即使有效、速度可能也非常緩慢與不顯著。近期歐元兌換美元匯率穩定,顯現ECB的QE政策,對歐元匯率影響力已經幾乎反應完畢。換言之,歐元的再弱勢的主導權已經不在ECB手上,而是在FED一直拖延升息步調上。FED不升息,則歐元不會再對美元無招架之力,會轉為稍強勢;因為ECB還在QE灑銀彈。但若FED端出升息計畫,則歐元將會再轉貶值。因此目前與可預見未來,已出現一種荒謬現象,就是美國總體經濟復甦越緩慢,則歐元匯率的穩定程度越高。ECB的QE政策時空背景,已與FED的QE完全不同;由全球債市著名經理人要放空德國債券,近期美國股神巴菲特也又再三提到,如果不是低利率環境,美國股票價格也已經過高,並且他還也想放空美債;由此不難見到,歐元區已達2兆以上負殖利率債券,其實已被長期投資者認定是資產泡沫化了。如果是這樣,則ECB的QE無異是一常精彩的煙火秀而已?(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為文主觀、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商品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