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 一個處處夢魘的工作場所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根據CNNMoney報導,紐約研究機構Options Group調查了約100位金融專業人員,他們大多形容,這些日子華爾街的生活是,鉤心鬥角不斷,時見威嚇,壓力沉重,且鮮少加薪。
受訪者被問到有關他們對工作,公司,薪資與未來展望的看法。Options Group說,有高達50%的人說,他們對這四方面,均感不悅。
「通常,能夠保住工作,就是一種福利,」一位在一家設於美國的歐洲銀行工作的交易員說。
這項金融專業人員的負面氣氛,道出了華爾街生活的艱辛。
在股東與主管官員的要求下,銀行業被迫壓低風險,並遵守新的行事標準,能力遭到明顯限縮。
Options Group執行長卡普(Mike Karp)說:「這環境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除了設法創造獲利外,更要注意各項法規,」
鉤心鬥角激烈:金融公司對這項調查結果應有所警愓,這負面的結果,絕非一時現象。Options Group每年進行這項調查二次,過去三年,並未見有任何改變。
「充斥鉤心鬥角的大型銀行,只會摧毀人才,並趕走極需的人才,」一位投資銀行官員說。「在薪資與紅利停滯的情況下,激烈的鉤心鬥角與內部搶功情況,因而浮現,」
人才之爭:金融業的幻象破滅後,部份才能傑出的員工因而可能考慮轉往矽谷。成長快速的科技公司,如Google,提供豐厚的報酬,較少的規範,讓能力得以發揮。
華爾街因而不得不祭出金錢拉攏人才。去年夏季,幾家華爾行公司對中層員工,加薪20%,避免人才持續流向矽谷。
紅利尚未回到危機前水平:金融危機以來,銀行業的紅利已見反彈,但仍不及高點水平。
去年,華爾街平均紅利接近17.3萬美元,較2006年平均水平仍低約2萬美元。
當然,沒有人會為銀行員工感到難過。這些日子,金融專業人員享有的紅利,仍達美國中等家庭收入的三倍多。
在銀行員自殺及早逝成了新聞頭條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與德意志銀行均被迫設法應對員工所面臨的壓力,焦慮與沮喪。
然而,在金融業經歷了系列的調查,訴訟與新的法規後,種種的壓力,依舊湧向了員工,偏偏雇主又要求重返過去大幅獲利的榮耀。
這些壓力便是用威嚇的型式展現了出來,至少一位紐約避險基金交易員如此認為。
「有一些非常壞的人,不在乎祭出威嚇手段,只想盡力壓榨員工,」 該交易員說。「在這裡工作,一定要謹慎小心。」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