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希拉蕊起跑 料加深干預亞洲 增對華交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希拉蕊發表名為「開始」的短片,宣布參選。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經過近2年來不絕於耳的傳聞後,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前日正式宣布參加明年總統大選,她在互聯網發表名為「開始」的短片,形容自己希望成為美國人的鬥士。希拉蕊外交經驗豐富,分析指,她任國務卿時曾推動「重返亞太」戰略,意味若她執政,美國可能更深入介入亞洲事務,並加強與中國的接觸。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短片長2分18秒,由多位不同膚色、年齡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當中包括母親、重返職場及退休的女性、跨種族及同性配偶,還有兒童和學生等,反映希拉蕊以基層和中產為拉票對象。希拉蕊則在短片最後45秒才出現,她先在咖啡店與不同人傾談,其後面對鏡頭,表示自己「也有個計劃」,就是參選總統。她稱,美國人努力不懈熬過經濟困難,但那些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佔了上風,需要有人為大眾發聲,「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鬥士(champion),而我想成為那一位」,帶領大家邁步向前。

影片沒提到具體政綱、過去政績或自己有機會成為首名女總統,丈夫克林頓也沒出現。上次競選時,希拉蕊單刀直入地說「我要贏」,今次改用「champion」一詞,既有冠軍之意,也可解作為社會爭取權益的鬥士或捍衛者。而她在短片說話時,畫面仍間中出現普通美國人,姿態較為親民。宣布參選後,希拉蕊登上競選宣傳車,由紐約前往艾奧瓦州,其間與支持者合照。希拉蕊今明兩日將分別到訪艾奧瓦州的大專學院及小商戶,估計下月展開大規模競選活動及演講。競選經理穆克透露,希拉蕊將主打經濟牌。

《紐約時報》指出,在外交方面,希拉蕊是一位「干涉主義者」,她任參議員時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2011年也力挺出兵利比亞。若她當選,估計會對與西方關係惡化的俄羅斯採取更強硬態度,她亦可能推動華府與中國交往接觸。在中東事務上,希拉蕊會致力打擊恐怖組織,並支持與伊朗達成核協議。與現任總統歐巴馬相反,希拉蕊會改善與盟友以色列的關係。

《外交家》雜誌評論員普茨認為,希拉蕊出任國務卿的經歷,使她在亞洲事務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經驗。普茨引述希拉蕊此前的言論,指出中美都是複雜的國家,擁有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和未來發展路向,這不妨礙兩國合作,而合作中也不排除有競爭。普茨指出,受中東和烏克蘭問題影響,外界質疑美國「重返亞太」的決心,希拉蕊須決定是否把這項政策拉回正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13)日表示,美國總統選舉是美國內政,中方願與美方共同努力,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希拉蕊在任國務卿時,高調力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昨日撰文指,希拉蕊一旦入主白宮,幾乎可肯定會不遺餘力地推進「再平衡」戰略,對中美關係勢必構成嚴峻挑戰。不過他同時指出,希拉蕊是中國熟悉的政治人物,相信她對中美關係造成的衝擊「仍舊可控」。

希拉蕊2011年在任國務卿時,於《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中明確提到,「未來的政治將決定於亞洲,美國將置身於行動中心」。她去年出版的回憶錄《艱難抉擇》,亦再次重申全球政經格局「取決於亞太地區局勢演變」,足以反映她對亞太地區的重視。

刁大明指出,「亞太再平衡」令中國周邊局勢嚴重惡化,增加了中美之間的戰略互疑,一旦希拉蕊當選並推進這戰略,勢必對中美關係造成新一輪衝擊。然而他亦指出,中方與希拉蕊互動的經驗與渠道都勝過現任總統歐巴馬,其競選總幹事日前亦以「前白宮辦公室主任」身份訪華,故有理由相信希拉蕊造成的衝擊可控。

文章又指出,「亞太再平衡」其實是華府的跨黨派共識,即使共和黨人入主白宮,可能投放較多注意在中東地區,但也不會改變亞太戰略,故無論「亞太再平衡」或急或緩,都已是開弓之箭,沒有回頭。刁大明表示,這事實可讓中國更及時地洞察美國的長期戰略,在目前中美相互塑造的過程中,早些面對一個強勢對手,對中國養成自身的大戰略未必是壞事。 

67歲的希拉蕊若勝出明年大選,到2017年1月上任時將是69歲3個月,僅較「最老總統」雷根就任時小9個月,亦遠高於她丈夫克林頓(46歲)及歐巴馬(47歲)。相比之下,共和黨多名參選人大多在40歲左右,部分人更針對希拉蕊的年齡提前「開火」,質疑她的健康和體力能否應付激烈競選活動和總統忙碌的工作。

統計顯示,美國歷屆總統就職時的平均年齡為54歲11個月,最年輕就任的總統是老羅斯福,他接任遇刺身亡的第25任總統麥金萊時,只有42歲;最年輕的民選總統則是肯尼迪(43歲又236日),雷根就任時已是69歲又349日,宣誓後一周便迎來70歲大壽。

分析普遍認為,共和黨攻擊希拉蕊的年齡絕非明智之舉,因該黨過往亦推舉不少「高齡政客」參選,包括雷根和2008年被歐巴馬擊敗的麥凱恩(當時72歲)。有關說法亦可能得罪戰後嬰兒潮出生、現年大約60歲的選民。

雷根雖貴為「最老總統」,但任內表現卻予人活力充沛的感覺,即使連任後依然民望高企,預料會成為希拉蕊團隊反擊「高齡政客不適合當總統」的最佳例子。有醫生指,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助保持情緒穩定,亦更能應付壓力,力撐希拉蕊此時當總統「最適合不過」。 (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魯比奧 宣布參選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希拉蕊人氣強勁, 且在民主黨內未有重量級對手,使她成為共和黨一致攻擊的目標。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早在希拉蕊宣布參選前,已推出大量名為「阻止希拉蕊」(Stop Hillary)的宣傳,羅列她自擔任第一夫人、國務卿其間,以至近期私人電郵問題等種種醜聞。

共和黨參選人保羅推出反希拉蕊短片,批評她是華府傲慢和腐敗的代表。前總統布希的弟弟杰布布希雖未宣布參選,但揚言「我們要做得比她(希拉蕊)好」。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亦宣布參選,43歲的魯比奧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以取態強硬見稱,認為應增加國防開支,以強大的實力達致和平。由於他相對年輕,而且是古巴移民後裔,可助共和黨吸納拉美裔和年輕人選票。

在美國政界參選,向來是有錢人「燒錢」的玩意,總統大選所需的資金更多得驚人。希拉蕊多年來參與丈夫克林頓牽頭的克林頓基金會,籌得大批資金,但不少來自外國,惹來利益衝突的質疑。希拉蕊前日宣布參選後,隨即辭去基金會董事一職以避嫌。

克林頓基金會2001年成立,推動國際慈善活動,多年來籌得近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亦接受外國捐款。希拉蕊2009年任國務卿後,基金會不接受外國政府直接捐款,但仍然有不少捐款人與政界關係密切,更來自烏克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及阿聯酋等國家,由於它們在美國外交領域佔有相當地位,故十分敏感。希拉蕊2013年辭任國務卿後,基金會重新接受外國政府捐款。民主及共和兩黨議員都曾提出質疑,指若希拉蕊成為總統,將構成利益衝突。

美國容許無上限接受選舉捐款,據報希拉蕊團隊計劃透過支持者,以及籌款機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吸納25億美元(約194億港元)競選經費。 

希拉蕊宣布參選後不足一天,其facebook競選專頁已累積逾60萬「讚好」,但同時有大批網民反對她,「為何我不投票給希拉蕊」(#WhyImNotVotingForHillary)成為微博twitter美國最熱門的標籤。有網民指希拉蕊毫無政績,而且不誠實,亦有人重提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遇襲一事,聲言不會把票投給她。

紐約布魯克林區街頭上周六出現反對希拉蕊的海報,地點就在她的競選總部附近。海報把她的近照配上「不要說偷偷摸摸」、「不要說有野心」等字句。報道指,希拉蕊支持者極力反對媒體以「有野心、工於心計、偷偷摸摸」等字眼來描述希拉蕊,認為這是性別歧視。因此,這些海報明顯是針對希拉蕊。

希拉蕊的競選活動標誌頗為簡單,以希拉蕊英文名首個字母「H」結合一個向右箭嘴,推出後旋即引起熱議。「維基解密」更在微博twitter發帖,指希拉蕊盜用該網站標誌的概念。

「維基解密」的標誌左邊有一個漏斗,顯示一個地球正向另一個地球漏出液體,右邊則是個紅箭咀。帖文對比兩個標誌,稱希拉蕊盜用其概念。

其他網民對標誌也議論紛紛,有人給予劣評,指如同簡單電腦程式「小畫家」的作品,但也有網民認為標誌夠復古,十分型格。有網民則分析標誌上的箭咀「向右」,可能象徵希拉蕊較為右傾。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