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養率奇岩綠能 期台灣護國神山
理財周刊 2021-10-28 16:25
文.鄭妤安
為因應全球暖化挑戰,世界各國持續積極發展綠能技術,儲能市場成為一大新興產業。奇岩綠能科技自 2019 年 10 月成功轉型,投身發展鋰鐵電池,以及儲能系統市場,積極整合國內產業鏈。
以晶片設計製造公司起家的奇岩,在董事長林宜養帶領下,於 2014 年 12 月進行第一次的企業轉型,轉而開發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內視鏡膠囊晶片,其中又以穿戴式「電子圍巾」為研發主軸。冷熱兼具的「電子圍巾」,當初希望能夠滿足人們對於溫控的需要。產品雖然創新,大眾卻不買單,林宜養只能收起自己的滿腔熱血,更深切去認識消費市場。
體認「消費者需求」才是王道
林宜養感嘆,十年的時間,繳了將近四億多的學費。公司開發的相關電子產品,即使榮獲不少國家創新獎、發明獎,甚至遠赴國外比賽,但在用戶端仍不斷賠錢。林宜養回憶過往,「我們當初賣的東西比較傾向工業端以及實驗室的產品,所以得再多金牌有什麼用,沒有符合 User 端的需求,就是會賠錢。」
產品的創新開發,是攸關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林宜養不斷調適自身在市場中的定位,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眼見全球儲能及大動力鋰鐵電池市場快速崛起,林宜養決定進行第二次的企業轉型。時至 2019 年 10 月,林宜養因獲貴人相助、強勁的資金調度能力,以及明確的方向,過去的「奇岩電子」成功跨足大動力鋰鐵電池,並正式更名為「奇岩綠能科技」。
再次轉型,林宜養認知到,「消費者需求」是開發產品的首要考量,「開發產品千萬不要挑戰消費者的習性。」他表示,現在的自己甚至會考慮到「客戶的客戶」對產品的滿意與否,「客戶也要賺錢啊,如果他的客戶滿意,整個商業模式才有辦法形成正向循環。」他以電池舉例,「我們把電池賣給客戶,即便電池做得再好,若是與客戶那邊的馬達及電控三電整合效益不好,東西一樣賣不出去。」林宜養對於過去,虛心反省,希望自己能不斷從錯誤中學習。
隨著綠能建置以及儲能系統需求,如同爬升階持續增長。林宜養看好儲能系統未來的龐大商機,奇岩綠能至今為止所開發的電池產品,不僅應用範圍寬廣,甚至能夠切入生活各層面的應用,包括機車電池、5G 通訊的電力供應,以及不同大小車輛的緊急電力救援等。
頂級工法技術 聚焦電池安全
林宜養表示,現在著手的電池產業與先前電子產業的差異在於,「電子」一出貨,責任即了結,後續不太會有意外發生的疑慮。然而「電池」出貨後,才是責任的開始。他強調,奇岩綠能安全堅實,特別注重電池的安全。
「許多市面上的儲能櫃會有燒起來的疑慮。現在的儲能櫃內部,電芯跟電芯之間併接的部分環環相扣,所以當一顆電芯壞掉,整個儲能櫃就會燒起來,就像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環船』。」奇岩綠能為改善現有儲能櫃的安全疑慮,導入「銅線焊接工法」,「這項工法技術可以在第一顆電池出問題時,自動斷電,壞就只會壞這顆電芯,而不會做傳導,破壞整體。」林宜養接著說明,「現在這個工法只有頂級的企業公司,例如國內電動車知名品牌有在使用,我們想把這樣頂級的銅線焊接技術,以及相關的產品,帶入一般儲能的生活應用。」
一路走來,林宜養謹記前輩的九字箴言「定策略、配資源、重考核」,在坎坷的轉型之路中生存下來,「我想要勾勒出一個 Eco-system(生態系統),整個系統包含電動車、電動巴士、儲能等,形成一個聯盟。」奇岩綠能領先開發,聚焦於電池安全,希望能挾優異的電池技術,在國內外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集結眾人之力 創能、儲能、節能
除此之外,奇岩綠能短中期的目標將積極發展「漁電共生」,以及整合太陽能光電團隊。在太陽能事業領域中,奇岩綠能如同建設公司般,負責 EPC 的建置 (大型工程總包公司,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扮演「找地、營造、媒合」的重要角色,期望能以團隊的專業,串接供給與需求,集結眾人之力,以聯盟方式「創能、儲能、節能」,共同為地球的零碳目標而努力。
而奇岩綠能的長遠計畫將回到聚焦電池及相關產品的開發。林宜養認為,電池的研發需要時間循序漸進,除了對電池的基礎安全設計外,還需要搭配 AI 的智能監控概念,「電池開發不能急,我們力求在『客戶需求』以及『電池安全』兩者之間都能做到位。」在綠能產業蔚為國際趨勢最熱絡題材之際,奇岩綠能期望能成為電池界的護國神山,帶領台灣綠能電池產業共同邁向國際。
來源:《理財周刊》110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