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
方智出版 2021-06-01 14:41
Part1 會提問的人 vs. 不會提問的人
自信坐在主播臺上的我,
曾經也是怯於提問的人。
直到學會提問,讓我不再原地踏步,
開啟我職涯與人生的無限可能。
【1-3 問一個讓人記住你的問題】
採訪結束後,我就回去寫新聞了,跟對方也幾乎沒有聯繫。
沒想到過了幾個月,在某一場記者會上我們再一次見到面,
總裁看到我,居然叫出我的名字……
前些日子美國的好友回臺敘舊,我們聊到最近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件幸運事。
在一場餐敘中,他因為向在場的一位企業老闆提出一個小問題,沒想到竟受到賞識,被稱讚他觀察敏銳,雙方開啟新的合作。
朋友笑笑地對我說,真是想都沒想到,當初只是出於好奇才發問,卻帶來職涯新機會。
俗話說,好奇心殺死一隻貓;但在職場上,好奇心如果轉換成精采又適切的提問,很有機會能讓一隻貓上天堂。
我對朋友說,其實提問背後可以看出你的人格特質和觀察力,所以也不用謙虛,代表你真的很棒,只是提問讓你被人看見。
朋友對我點點頭,那時候我正在準備大大學院的提問力線上課程,他建議把這案例放入課程,藉此告訴更多人鍛鍊提問力的重要性,特別是職場工作者,千萬別輕忽了。而這門課上線後破一千六百人訂閱,多少也意味著有同樣共鳴的人不在少數。
其實類似的故事案例,我在採訪工作當中也曾經歷,格外感同身受。
有一回,我被派去採訪國際某晶片設計大廠總裁,那是一場非一對一,所有負責的科技線記者都去採訪的公開活動。當時,這家國際科技大廠正因為市場競爭,與臺灣對手針鋒相對,時常占據新聞版面。
我在採訪車上,用手機快速蒐集雙方角力的技術進程,以及領導階層的最新發言,而一邊蒐集資料,我也一邊思考:雖然雙方競爭白熱化是新聞焦點,不過這議題也是相對敏感和尷尬,可以想見,如果到時一遇受訪者,劈頭就問這一類的問題,對方肯回答的機率可能相當低。
於是我又找了一些關於該廠商產品市場的最新分析資訊,和研調機構的相關報告,做好萬全準備。
到達現場後,一如我的猜測,這位國際大廠總裁對於市場競爭問題,果真不願發表任何評論,這時,我準備的其他題目正好派上用場。於是我轉個彎問對方,對於新研調機構針對市場變化的分析有何看法,以及未來的營運展望。
採訪結束後,我就回去寫新聞了。因為平常自己的守備範圍主要是臺灣上市櫃廠商,因此訪問後跟對方也幾乎沒有聯繫。
沒想到過了幾個月,在另一場記者會上再次相遇,總裁一見到我,居然叫出我的名字。
這對於當時還沒當上主播、只是一名財經科技小記者的我來說,真的是非常驚訝和驚喜!他跟我說,因為我上回提的問題很棒,讓他印象深刻,所以就記住了我的名字。
後來,我和這位總裁成為朋友,直到我離開電視臺,自己斜槓創業,仍持續保持聯絡,甚至當我在廣播電臺開新節目時,他也前來力挺,當受訪嘉賓,我真的非常感謝他的支持與肯定,更要感激提問力,幫我一把。
這段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問一個好問題,就能讓別人記住你。因為問題本身不只是個問句,也代表著「你是誰」。
你有多少料?問問題的深度,透露你的知識與涵養。
資深記者和菜鳥記者拋出的問題絕對不同,就在於知識涵養程度的差異。資深記者多年累積的經驗,對於產業的熟悉度、見過大場面,或是平日吸取大量的相關資訊,都會內化成提問的養分,讓問題更能切中核心,呈現漂亮的深度。因此對方可以從問題的設計,就能知道提問者有多少料。
你有什麼經歷?切問題的角度,顯示提問者的身分和經歷。
同樣一場記者會,財經線與娛樂線記者提問會完全不同,沒有誰好、誰壞,只是因為提問者本身的身分和經歷不同,關注和在意的點就不一樣。因此,從提問者切問題的角度,多少能看出對方的背景和經歷。
你有多體貼?問問題的態度,呈現你的個性與氣質水準。
提問就是人際溝通的一環,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問法,會得到相異的效果和觀感,也呈現出你是否體貼對方。例如,同樣是問敏感議題,你的言詞毫不修飾,或是懂得在意對方感受,用較為貼切和中立的字眼來描述,這種種提問細節都呈現出你的個性與思想,而說話的身體語言,也盡顯你的氣質與水準。
你腦袋有多清楚?問問題的技巧,隱含著你的聰明程度和邏輯思考能力。問題架構本身就是邏輯思考的呈現,一個腦袋清楚的聰明人,會問出具有清楚邏輯的問題;而當你跟對方的談話開始鬼打牆時,也能透過問題來釐清脈絡。因此從提問內容,就可以感受到對方的聰明才智。
別人能從你的一個提問裡,看出關於「你」的如此多訊息,也從而決定對方能否記住你這個人,讓真正的你被「看見」。
提問其實充滿學問,蘊含著許多個人密碼,做好準備的提問,能讓對方見識到你的優點,更能欣賞與認同你的專業。
◎TIPS:會提問的人,懂得問一個讓別人記住你的問題:
.帶著對人的好奇心發問。
.對方可以從你的問題得知關於「你」的各種訊息:知道你有多少料、你有什麼經歷、你有多體貼,以及你的腦袋有多清楚,進而讓對方記住你這個人。
* * *
【2-4 對方答非所問怎麼辦?三角邏輯法神救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博士一句「QE3 無用最好」,
把我辛苦準備的訪問大綱判處死刑,訪綱前提被完全否決!
一堆人盯著等我反應,該怎麼辦才好?
前一章我們學會了使用 5W1H 讓提問更有架構、更快抓到重點,不過當你來到實際現場時,情況往往不如想像中簡單:即使我的提問很有邏輯,但對方卻答非所問時,該怎麼辦?或是,遇到不按牌理出牌的受訪者,該如何處理?
我就曾遇到如此窘境。我剛進電視臺不久,恰巧遇到資深外電記者臨時無法採訪,長官因此委以重任,希望我隔天去採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博士。
當時才二十五歲的我,接下這項任務,心中的興奮與緊張不言而喻,除了對方可是近八十歲的總體經濟學巨擘,還得全程用英文採訪,真是難上加難的挑戰!
我不敢馬虎,立即著手準備,使用 5W1H 提問法蒐集沙金特博士的相關背景資料,又去搜尋當時最熱門的財經議題—美國即將實施第三輪的量化寬鬆(QE3)政策,我對各層面的影響都了解一番;甚至為了讓訪談順利,我把中文資料蒐集一遍,再用英文資料蒐集一遍,確保自己對於專業的財經名詞翻譯有所掌握。
經過徹夜努力,我梳理手中資料,整理出 5W1H 的問題架構,以美國將實施 QE3 為主題出發,探討這對於美國經濟將帶來什麼影響?對全球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為何美國要實施 QE3?預期的效果如何?我懷著緊張忐忑的心情,隔天一早準備好出發,前往沙金特博士下榻的飯店採訪。
進到飯店內,沙金特博士一臉親切可人,還拿起桌上的臺灣品牌筆電,笑著對我說:「最喜歡臺灣的筆電了,真好用。」一番親切言論讓我稍稍放下心中大石。
不過等到燈光、攝影架設好、導播喊「三、二、一」開錄後,我丟出第一個問題詢問沙金特博士:「美國預期實施 QE3,這將會帶動美國經濟發展嗎?」
沙金特博士卻緩緩看著我,不疾不徐地對著鏡頭說:「QE3 無用最好。」
QE3 無用最好?What?!
我一瞬間呆若木雞,因為這句話等同於宣判:我辛苦準備的訪問大綱被處死刑!畢竟依照我手中蒐集到的資料,多是偏向顯示 QE3 實施將對經濟有所幫助,因此依 5W1H 設定的訪鋼前提都是「樂觀預期」,訪題則層層設定為:對美國經濟帶動將有多好的成效?是否也因此帶動全球經濟?將有助於股市上漲嗎?如今沙金特博士一句「QE3 無用最好」,讓我的訪綱前提被完全否決,不用等 QE3
無用,我的訪綱先無用了。
這應該是我採訪生涯中數一數二的危急時刻。
好險我在高中擔任辯論社社長時,受過邏輯訓練,於是就在一堆人盯著我等待反應之際,我立刻想到祭出「三角邏輯法」救援!
所謂三角邏輯法,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問句構成的三角邏輯,分別是「Why」「Why So」「So What」。
三角邏輯法的基本概念是:當對方提出一個新主張時,由於一個主張要能論述完整,必須具備資料佐證(說服材料)和立論依據(說服的理由),才能讓主張的立論變得完善。
因此,反過來思考,我們在提問時,也可以依照同樣脈絡去拆解對方腦中的想法,藉由針對主張詢問「為什麼」(Why),去了解對方的立論依據;接著,再針對第一層的說服理由,詢問「又為什麼會如此」(Why So),去探討對方說服理由的可靠性。
當對方更深入提出第二層立論依據或提供說服材料時,例如資料佐證,你可千萬別急著收工,這時再輔以詢問「所以有什麼影響」(So What),就能更全面掌握對方觀點的思路邏輯和應用層面。
鏡頭回到訪問沙金特博士的現場。
當沙金特博士提出「QE3 無用最好」的新主張,我與其呆在現場,其實更棒的方式就是套用三角邏輯法,先去理解博士新主張的邏輯依據。因此我拋開已經不合時宜的訪綱,丟出的第一個新問題就是「Why」:「為什麼 QE3 無用最好呢?」
這時,沙金特博士緩緩道出,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實施 QE 對於經濟不一定有所幫助,反而可能拉大貧富差距。
聽到這裡,如果我點點頭稱是,不再追問,那就太可惜了,不僅談話將會戛然而止,而且也沒有更深入理解博士的思維。
因此,我拋出第二個提問「Why So」:「為何 QE3 實施對於經濟沒有特別大的幫助,甚至可能造成貧富差距擴大呢?」
這時,沙金特博士進一步說明,原來是因為 QE3 將造成通貨膨脹,而這樣其實是把金錢從普羅大眾手中轉移到政府和有錢人的口袋。
到這裡,我已了解,為何沙金特博士對於 QE3 的看法跟其他市場分析不同,原因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看起來撒錢救市的擴大振興經濟手段,其實只是美麗糖衣,包裹著因通膨而拉大貧富差距的惡果。
這時,雖然已經知道沙金特博士為何認為 QE3 無用最好,但我若急著結束談話,就無法更前瞻地掌握議題,因此我選擇再追問「So What」:「如果 QE3 對於經濟不一定有幫助,美國實施後又會如何影響經濟發展?」
沙金特博士面有難色地說,這會造成美國的財政負擔,使得美國政府債務赤字擴大,其實長遠來看,會對經濟造成不良效果。
至此,這場訪問已基本上完整,我不僅理解沙金特博士認為「QE3 無用」最好的原因,也能描繪與想像出實施後的經濟衝擊。
這集訪談播出後,也幸運地獲得許多觀眾迴響。若非三角邏輯法救援,我可能無法解套,謝謝沙金特博士精采的回應,也感謝三角邏輯法幫助我的訪談流暢進行,針對議題能更有方向地深入探索。
三角邏輯法就是如此好用,不只可以應對訪談時對方的答非所問,也能幫助自
己更快掌握議題方向和重點,快速拆解對方的思路,只要掌握好三個問題:「Why」「Why So」「So What」,即便遇到危機,也能化為轉機!
◎TIPS:想問出好問題,用三角邏輯提問法:
.Why:為什麼?了解對方這麼說的理由。
.Why So:又為什麼會如此?了解對方提出的理由的可靠性。
.So What:所以有什麼影響?了解對方的完整想法。
來源:方智出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