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找回本業競爭力、市場「股漲」叫好 老牌雨衣廠達欣是如何做到?
今周刊 2020-06-06 13:40
文 / 張玉鉉
疫情蔓延下,沒有停止達新重振本業的步調,繼去年稅後淨利、每股盈餘雙創新高後,達新加緊腳步,減資、售土地、汰機台樣樣來,隨之反映在近期上揚的股價……。
老字號雨衣大廠達新,最新的售地處分利益高達 53 億元,上周完成入帳,可望貢獻 EPS26 元。
在疫情剛蔓延的 2 月,達新以 83.75 億元出售台中 2593 坪土地,溢價率 15.76%;創下台中 7 期標售最高紀錄,資產股的威力,除了轟動台中地產界,也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
這次標售案的 7 期地王,原為達新舊廠,自 1993 年遷廠後便閒置至今,過去取得成本約 7500 萬元。「達新很幸運,底標價 72.35 億元,但後來成交價格比我們預設的高出很多。」達新總經理黃俊嘉笑著說。
他透露,早在 2 年前,將土地租給宏全國際營運貨櫃市集時,就有出售土地的想法。「老老闆(達新創辦人胡江河)那一代認為有土斯有財;現在第二代經營則想活化資產,不然土地閒置一年要繳 3000 多萬元的稅。」黃俊嘉直言。
緊接著,公司又於 3 月宣布擬現金減資 30%,資本額從 19.8 億元降至 13.86 億元。黃俊嘉表示,未來會繼續活化資產,目前達新在台中工業區有約 4000 坪土地、台中港有約 2 萬 3000 坪土地,「除了自用之外,隨著台商回流,若找到合適的對象,或租或賣都有可能。」
成立投資單位〉買不動產、龍頭股、減資
至於帳上的 70 多億元現金,黃俊嘉透露,公司已成立一個新的資金投資單位,「未來有幾大方向:一是購置不動產,例如買回舊廠址未來興建的辦公大樓其中一層,二是投資龍頭股,三是退還減資股款與更新軟硬體設備。」
達新 1966 年起家,本業包括雨具、PP 瓦楞板、塗布加工等,創辦人胡江河曾為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得力助手之一,因此創業初期即入股台塑旗下的南亞、亞太投資等。「南亞持股除了王永慶家族外,達新是最大股東。」黃俊嘉說,去年光是認列南亞與亞太投資股息就有 2.28 億元,貢獻 EPS1.1 元。
輝煌時期的達新,可說是亞洲第一大雨衣工廠;股價一度飆至 117.5 元。「當時光是來自美國沃爾瑪的訂單,一年就可以做到 400 萬美元的營業額。」黃俊嘉回憶。目前廠房分布台中、緬甸、中國、越南,營運據點包含台灣、美國、日本,員工 2500 人。
攤開達新財報可見本業遇瓶頸,去年營業利益僅 0.42 億元,2018 年甚至為負值。雨衣大廠榮景不再,主因為中國低價競爭、缺乏行銷,加上產品線眾多,難有效管理。
與達新合作 20 年的經銷商莘榮負責人張允榮觀察,「達新在 30 年前實為業界龍頭,產品、服務品質都很好,但近年市場萎縮,眾多品牌加入,導致競爭激烈。」
不只業外積極活化資產,業內則試圖透過開源節流,提升本業競爭力。達新首位非創辦人家族的專業經理人黃俊嘉表示:「這 2、3 年公司變化大,收掉很多長期沒賺錢的生產線,像是塗布加工、生產塑膠線圈的中國廣東東莞廠等。」雖然東莞廠一年營業額 2 億元,卻年年虧損 2000 萬元;且因技術門檻低而被複製。
來源:《今周刊》 第 122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