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滬港通指引屬利好還是利空?
鉅亨網新聞中心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27日表示,證監會公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資金參與滬港通的指引,該指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此次發布的指引是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的,指引共十條,對基金參與滬港通的風險管理、內控制度進行了管理,明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股票,無需具備QDII資格;之前已注冊的基金應根據基金約定情況參與滬港通;要求基金合同要遵守規定;強調基金參與滬港通的信披工作;明確基金管理人的決策制度和風險決策要求。
對此,英大證券李大霄認為,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指引,將有效改變滬港通的交易狀況,有效改變北上及南下資金成交比例,滬港通將發生重要變化,對滬港通機制是重大促進,也為深港通的完善帶來成功經驗,對滬港通屬重大利好訊息。
但也有觀察家持有不同看法: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規則師郭家耀指出,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直接投資港股放行,初期效應有待觀察,因為內地A股目前行情很火,同類股份的在香港盡管價格便宜,但參與的投資者主體完全不同,香港市場的投資者有本地、外資和內地等,導致內地投資者話語權沒有在A股大,所以選擇謹慎;其次,部分內地公募基金沒有修改公司章程里的投資范圍,投資海外暫時不允許,也需要一個過程去改變。
“但長遠而言對於港股的交投活躍提升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近在600億港元,對比A股的萬億成交相差甚遠,公募基金南下會帶來充足的流動性,而為了港股的標的物和額度也會進一步開放。”
交銀國際首席規則師洪灝指出,滬港通南下資金量一直偏少,而公募旗下的QDII額度也沒用完,公募基金可以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並不能從跟本上扭轉資金流入香港緩慢的局面,“北水南調”效應還待觀察,加上A股的賺錢效應仍然持續,港股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盡管便宜投資者買入數量少。
郭家耀強調,公募基金初期或許會選擇的投資標的,在A股沒有上市的行業龍頭,如中國移動[-1.48%]、騰訊,以及設定估值便宜的H股,從而帶動港股通的交易活躍。洪灝則認為,銀行、保險等金融股會成為公募首選。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