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迎戰IFRS 17魔王 顧立雄整頓壽險業射五箭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19-11-24 16:00
台灣保險業海外投資佔整體可運用資金 68%,不但居全世界之冠,且遙遙領先與台灣經濟體結構相當的韓國,突顯了台灣保險業潛藏結構性風險;尤其,台灣將在 2025 年實施 IFRS 17,根據南韓經驗,IFRS 17 上路後,全體南韓保險公司需增提新台幣 1.13 兆元資本,有鑑於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 (2019) 年也陸續祭出 5 大招整頓壽險業的結構性問題,以迎戰此「魔王級」的會計準則恐帶來的衝擊。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年起陸續對壽險業出招,從調整保險商品結構、防堵業務員不當招攬銷售、強化壽險業資本結構、嚴控匯率風險及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準備接軌 IFRS 17 等面向「五管齊下」。
◎緣起 壽險業過度投資海外 潛藏結構性風險
要談 IFRS 17 前,就不得不先談台灣壽險業的「利差損」問題,這要回溯到早年保險公司銷售的高利保單說起,當時郵局定存利率高達 9.5%,因此為了搶客,許多保險公司也大賣預定利率為 7-8% 的儲蓄險保單,不料之後台灣利率一路下滑,最終躺在 1.1% 左右,而當初那些高利保單儼然成為保險公司的龐大負債,保險業之間就流傳一句「今天的業績,成為明天的業障」,就訴說著「利差損」的窘境。
重點來了,為了彌補「利差損」財務破洞,壽險公司只能從投資著手,但台灣好的投資標的少,於是金管會開放提高海外投資比例,讓數兆元台幣保費轉換成美元等外幣,錢進海外買股票、債券,賺取更高的報酬,這樣的結構導致高度倚賴海外投資的資金運用結構,讓壽險公司的經營風險樣態,從早期利差損風險轉變為匯率風險,以及看美國升息、降息臉色的利率風險。
我國壽險業大舉投資海外引起關注,日本壽險業海外投資僅佔 21.6%,韓國只有 8.3%,中國只有 2%,連美國也只有 12%,只有台灣不尋常,高達 68% 的資金,全部都押在海外。
就連 IMF 都示警,台灣壽險業海外曝險規模迅速擴增,已逾總資產 2/3,遠高於日本、南韓同業;而台灣壽險業資本適足率低於日本、南韓同業,若新台幣走升或美國利率走低,台灣壽險業者恐難承受衝擊。
再來談到 IFRS 17,與現行會計準則主要差別,一是保費認列從「一次認列」改採「逐期認列」,二是保單折現率從「鎖定利率」改為「現時利率」估算,保險業須提列更多準備金,對於早期擁有較多高利率保單的壽險業者而言,預估將須增提準備金因應。
簡單來說,現行的會計制度,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到錢,就視為收入,並提存準備金;但新的會計制度,保險公司必須檢視保險合約群組的賺賠,賠錢要立刻列入虧損,賺錢則在保險期間內,逐期隨服務之提供而認列。一旦 IFRS 17 公報實施,該會計準則複雜度高,其中最重要的改變之一,就是保險業「損失要馬上認列,利益要逐期分攤」,換句話說,壽險公司潛在的「利差損」將會「全都露」。
金管會說明,因為 IFRS 17 明定保險合約的衡量模型,採類似「公允價值」方式衡量保險負債,要求以現時利率及影響現金流量的各項假設計算,與目前保險負債以類似「攤銷後成本 (Locked-in)」的衡量方式有別,會使保險業的財務報表深受市場利率影響。
◎整頓壽險業第一招:調整保險商品結構
在低利率環境下,國人買保險偏好短期儲蓄險,使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快速累積,據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2018 全年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 1.17 兆元,其中,儲蓄險占市場高達 7400 餘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 54%,整整超過一半。
顧立雄分析,高儲蓄性質保險商品因含有高比重的生存或滿期保險金,或因有複利增額設計,導致淨危險保額偏低,保費結構以被保險人生存風險或因應要保人解約等儲蓄需求為主要成分,利率敏感度極高,對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容易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金管會 5 月出手管制調整保險商品結構,訂出死亡保障佔保單價值的門檻比率,也就是降低保單的儲蓄成分、提高保障成分,除了符合保險本質,也是為了確保保險公司財務穩健、償付能力無虞。
究竟 IFRS 17 上路與儲蓄險有何關係?若按照 IFRS 17,這些賠錢保單必須馬上「一次認列損失」,帳面上的責任準備金就必須多提,或是大股東要進行增資。
◎整頓壽險業第二招:防堵業務員不當招攬銷售
近幾年,保險業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屢創新高紀錄,但金管會在金檢時發現,許多保險業務員以不當方式勸誘或招攬客戶,尤其是「高財務槓桿方式」,最常見的模式,是業務員主動建議客戶,以房屋貸款或保單質借,來購買投資型保單。
對此,顧立雄表示,過去在我們對保險業進行金檢的過程中,發現有保險業務員勸誘客戶用貸款等方式買投資型保單,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要求業者必須嚴格督導及改善;若做不到,依法金管會最重可以開罰到 1200 萬元。
◎整頓壽險業第三招:強化壽險業資本結構
在強化壽險業資本結構方面,金管會主要從財務面著手,為健全保險業財務結構,並強化風險承擔能力,金管會決議對壽險業增資,設立雙重預警指標,將淨值比 3% 與資本適足率 (RBC) 200% 納入強制增資標準,明年 4 月起實施,目前只有宏泰人壽一家公司因為淨值比未達標遭警示,若宏泰人壽年底淨值比無法拉上 3%,明年 4 月即可能是首家適用新規定被要求強制增資的公司。
◎整頓壽險業第四招:嚴控匯率風險及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金管會將調整保險業計算資本適足率方式,也就是將在資本適足率(RBC)中加計匯率及市場風險係數,以反應真實投資風險。
截至 9 月底,國內壽險公司合計投資海外債券 ETF 金額達 1 兆 1081 元,若依現行法規投資在新台幣計價的已開發國家的債券 ETF,只依資產風險類別計算,風險係數是 8.1%,原本需提列 897.5 億元的自有資本;但若依新的公式試算後,會多計算至少 6.61% 的匯率風險,風險資本總額要提列 1015 億元的自有資本,也就是要多提 117.5 億元的自有資本;若是主要投資新興市場債券,標的係數可能拉高到 8.35%,如投資 1 兆元,自有資本可能要增加 600 多億元,也就是說股東就會有增資壓力,才能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能力。
金管會表示,目前法規上在預告階段,預計今年底開始實施,換句話說,壽險公司明年 3 月、申報今年年報時,就要以新制式計算。
◎整頓壽險業第五招:準備接軌 IFRS 17
我國接軌 IFRS 17 時程,以國際生效日後至少 3 年、也就是 2025 年再實施為原則,以利觀察國外實施狀況,配合我國國情適度調整因應,並予業者較充裕的準備時間。
為迎戰 IFRS 17,金管會要求壽險業者須預留各種準備金、特別盈餘公積,以因應接軌的衝擊;且每年進行有效契約負債公允價值評估,如需強化,應提報準備金補強計畫。
金管會還還成立保發中心專案平台,持續推動接軌工作及規劃整體性的訓練計畫,並要求各保險公司成立專案小組,就接軌相關規劃及辦理進度定期提報董事會追蹤控管。
此外,在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的協助下,持續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IASB) 進行意見交流,未來將持續保持良好溝通管道,以適時反映我國實務執行問題。
◎結語 壽險業 6 年增資近 3300 億元 預期 IFRS 17 將是短空長多
由於因為 IFRS 17,南韓保險公司需增提新台幣 1.13 兆元資本,此極為龐大的案例,也讓許多聲浪把 IFRS 17 視為大魔王,不過,各家壽險公司都認為 IFRS 17 並非魔王,加上許多壽險公司都已經陸續增資,提前「儲糧」,預期準備金都很適足。
今年以來至 9 月為止,已有 7 家壽險公司完成增資或擬增資超過 840 億元。若拉長時間來看,據金管會統計,近 6 年以來,壽險業增資金額更高達近 3300 億元。
為接軌 IFRS 17 提前做準備,壽險業這 5 年連年都有大筆增資案,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 2014 年增資 338 億元、2015 年 760 億元、2016 年 311 億元、2017 年 443 億元,2018 年因為遇上股災,增資金額更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 1023 億元高峰,加上今年目前已完成的 407 億元,近 6 年下來合計共 3282 億元。
從個別公司來看,保險局統計,富邦人壽共計增資 668 億元,排名壽險業第一名。南山人壽與國泰人壽分別增資 447、420 億元,排名第二、三名;台灣人壽也辦理 394 億元,排名第四,安聯人壽以 240 億元增資擠進前五強。
金管會表示,接軌 IFRS 17 是「短空長多」, 雖然短期內會對保險業產生影響,但是長期來說具正面效益,保險業將更重視資產負債管理。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