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書摘〉簡單的「阿甘投資法」 適度的危機入市 讓你擁有超額報酬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10-05 09: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書摘〉簡單的「阿甘投資法」 適度的危機入市 讓你擁有超額報酬。

  辛苦工作,退休金卻只有別人的一半?
  一是你個人理財觀念出了問題
  二為國家退休金管理走錯了方向
  其實,你不是真窮,而是「窮」觀念!
  本書將刷新你的想法,幫你換上有錢人的腦袋
  這是一本給個人、下一代、全民、國家決策者的理財書!

以下內容摘錄自《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初入門投資者第一種投資方法可以先從最簡單的「阿甘投資法」,再加上彼得.林區的紀律投資,危機入市,可有一定的超額報酬。

獲得超額報酬是每一個人都想得到,但並不容易的事。事實上,無須超額報酬,只要穩健獲利依然可以致富。這個前面已著墨許多,但如果機會真的來臨時,觀念相通,也建構良好投資心理素質,輔以紀律,可以利用簡單的方法獲得超額報酬。我一直希望投資也能大道至簡!但這番領悟還真不是年輕時能夠獲得。年輕時想要複雜眩麗,而且不是「絢」麗,是「眩」才夠看,目不轉睛,天旋地轉才「眩」。

想獲得超額報酬,不同的成功者有不同的投資心法,我觀察到兩大類「被動投資」和「主動投資」和幾種不同做法。

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屬於穩健型操作,要能超越大盤績效不是「不容易」,是「相當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加上特殊的元素讓它產生化學變化,這當中可以有四個做法:

  1. 我曾在第一本書提過的「阿甘投資法」,加上適度的危機入市,加強這個力道再出擊!
  2. 資產配置中,攻守轉換位的神龍擺尾,詳見本章第三篇〈資產配置的神龍擺尾〉。
  3.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操盤手史雲生使用的「非傳統型成功之道 」的投資策略,詳見〈9-2 耶魯校務基金給我的啟示:如何提高校務基金的投資報酬?〉。
  4. 其他成功被動投資者的祕方。

主動投資

主動投資強調「選股」和「擇時」。這是百花爭鳴,五彩繽紛的做法。主動投資包含了: 價值學派、成長學派、動能學派及其它學派……。所使用的投資戰術可以有基本分析、有技術分析,或者兩者混搭,就更多工具了。從股票、公債、基金、外匯還有期貨期權,還有不計其數的獨門暗器。多數台灣投資者,可能都是飆股的追求者,不知道激情過後,美鈔有沒有留下來?

我是主動投資者,有成功的實戰,但最近這兩年也有失手的敗績。主動投資者好壞差異度很大,難度也較高,加上大師級論述已經很多,國內也有許多投資達人的心得分享,所以主動投資先不在討論之列。

初入門投資者第一種投資方法可以先從最簡單的「阿甘投資法」,加上適度的危機入市。我曾提過,做過這模型測試的人不是一般投資者,而是主動投資界的佼佼者—成長學派的大師彼得.林區,他於 1977 年至 1990 年這十三年間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創下達 29.2%年均複利紀錄。這麼一個優秀投資管理者,他所提出來的方法,絕對有他的觀察、經驗跟道理。問題是,方法一說出來,投資者又覺得太簡單了,這其中的對比實在很有意思。

先說彼得.林區的做法、績效,再來提問。他的做法是:

  1. 1940 年 1 月 30 日,只放 1 千美元在美國標普 500 的指數,而且只有一次,五十二年後會成長到 33 萬美元。
  2. 如果能夠養成紀律,不管每年股市的漲跌,固定在 1 月 30 日再投資 1 千美元,這五十二年一共 5 萬 2 千美元的投資本金,會變成 355 萬美元。更驚人的是變化接續進行。
  3. 如果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正確的看待股市的波動,學會巴菲特一再強調的危機入市,在股市下跌 10% 時,再加碼一次。這五十二年中有 31 次機會,總投資額變成了 8 萬 3 千元,但帳戶總資產變成了 629 萬元。危機入市不是沒有道理,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所說的:「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因為願意承受股市下跌一時的痛苦,這個美麗的投資成果和美元果然都留下來了!

其實彼得.林區的做法可以引伸三個有趣的提問:

  1. 這個做法適用所有的基金嗎?
  2. 為什麼下跌 10% 就加碼,有時股市跌幅曾高達 20% 到 40%,10% 下跌就進場會不會太早?
  3. 若彼得.林區的做法想要成功,還需要認知什麼其他狀況?

若能充分了解以上這幾個簡單問題,投資成功機率會大大增加、投資功力更上層樓。其實,普通常識並不普通。

 

問題 1:這個做法適用所有的基金嗎?

首先,這方法並不適用「所有」基金或指數基金,有幾個成功要件:(1)要有一個市場代表性的基金,基本上各國家所推出的指數基金都符合。(2)要有一定成長性的,比較能顯現好效果,台股、日股近三十年來都還未突破當年高點。台股 1990 年 12,682 高點時,美股道瓊指數約是 2,700 點,然而三十年過去美股現在已經來到 27,000 點。這三十年來選錯市場,投資的差異性也很大,現在的美股也已經相對不便宜了。該往哪一個方向移動?不想為此費神傷腦筋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全球指數基金。

問題 2:為什麼下跌 10% 就加碼?會不會太早?

第二,的確股市下跌 10%,有時正是股災的開端而已,為什麼不等到股底再進場加碼呢?

我當時也好奇,為什麼彼得.林區做的這個模型是下跌 10%,而不是下跌 20%的測試呢?把過去的統計數字做個分析,就會同意,想要找到最低點進場,反而會錯過更多機會。將在〈投資的甜蜜點〉討論,並整理出統計數字。

以實例來說,金融海嘯後 2009 年開始復甦,這過去十年可能出現兩次機會,分別是在 2011 年、2015 年 8 月美股下挫超過 10%,2018 年 10 月短期接近 20%的修正,隔月立即瞬間反彈,台股亦是。所以如果要等 20%修正才進場,可能這十年連一次機會都沒抓到,變成「萬家烤肉,只能聞香」。追求「完美」,可能連「非常好」都達不到。

所以彼得.林區提出「每年紀律性的投資,不貪心,下跌 10%就加碼,積小勝為大勝」的投資法。只要投資時間夠長,股市的波動度不會造成困擾,這是一個絕對獲利的方法,至於下跌 20%或更多,若手邊還有餘錢,就是更好的機會。

問題 3:若彼得.林區的做法想要成功,還需要認知什麼其他狀況?

第三,上述的投資成果很吸引人,但它是經過許多火焰關考驗的,為什麼上述的方法可以成功?這個做法有什麼盲點?或是一般人做不到,需要了解的?

凡事有一好,沒兩好。長期而言,股票的投資報酬優於其他的投資工具,例如:公債。而彼得.林區這個投資成果時間長達五十二年,無論是股災帶來的重挫、劇烈震盪都已過去。這個投資法呈現的是美好結果,但是對投資期太短的人而言,就不宜只想到高獲利,避免股災來臨時,還沒看到轉向,投資者就已放棄。請別誤解,不是股市不能獲利,而是計畫不適合。大盤十年沒有獲利的情形絕對存在,若想追求超額報酬,必須有所了解,有所準備。

對想準備退休金,但投資時程少於五十年的人而言,依然可以發揮效益,更何況一般人就算是五十歲開始,以正常人平均壽命八十二歲來計算,也都還有三十二年以上的投資期。這對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而言,一生中確實有五十二年的投資期。

但誠如巴菲特所說的:「在股市裡不能承受 50%震盪的人,不要進來攪和」。股市劇烈震盪的過程和不適,可能被很多人忽略,如果沒有這個心理素質,要追求超額報酬的難度就加大了。所以對波動度承受度低,投資時程較短的人,就不適用「阿甘投資法」了,若要投資就必須搭配「資產配置」的做法。

上面的做法可能是我認為獲取超額報酬,最簡單的一種做法,但多數人未必做得到,為什麼呢?財經作家班.史坦算是有經驗的,套一句他的話:「這套方法,沒人笨到學不會,但有人聰明到學不會。」很有意思的論述,你的觀察呢?

【書籍介紹】

 

  • 書名: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9 年 10 月
【作者介紹】

闕又上

1985 年赴美,現為財務規劃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近 30 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2015 年,當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報酬下跌 12.5% 時,他所操盤的又上成長基金卻成長 3.75%;2008 年金融海嘯後截至 2015 年年底,連績七年累計總報酬超越標普 500,其所操盤的基金年均複利為 18.54%,大勝標普 500 的 14.81%。優異的操盤成績,獲《路透社》(Reuters)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為《商業周刊》、《CMONEY》專欄作家。

著有《每年 10 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 15 堂理財課》等暢銷書,曾名列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976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