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中美貿易戰歹戲拖棚 這些個股最受惠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10-02 15:35


撰文: 龔招健

因應中美貿易大戰,過去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台商製造業,


加速回流(回台)或轉進東協等國家,

美光等重量級外商也擴大在台投資,為週邊產業帶來新商機,

避開中國輸美高關稅與國安疑慮的轉單效應也逐漸發酵,

諸多台廠直接或間接受惠。

由於美國對中國擴大實施「敏感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

華為等中國科技大廠加速「去美國化」,

積極尋求美國以外的第二供應商,

部分台廠接獲轉單,業績超乎預期。

中美貿易與科技大戰正改變全球產業供應鏈,

台商有輸家,也有贏家,

你是否已跟上贏家的腳步?

中美貿易戰在 2018 下半年開打,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稅率大幅提高,包括傳產及科技業台商都紛紛降低在中國的生產比重,回台投資設廠,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今(2019)年 9 月中旬,已有 134 家申請回台投資的台商通過審查,承諾的投資金額累計超過新台幣(以下同)6,000 億元,將創造超過 5 萬個就業機會。

1987 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低廉的土地、勞工成本及稅務優惠吸引外來投資,大量台商及各國外商前仆後繼「錢進」中國投資設廠,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不過,近年中國的土地、勞工成本大增,投資吸引力銳減,而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許多原本還在猶豫的台商終於下定決心,紛紛回台投資。

這波回台投資的台廠包括:

廣達(2382)、智邦(2345)、

台達電(2308)、上銀(2049)、

美律(2439)、兆利(3548)、

永豐餘(1907)、櫻花(9911)、

慶豐富(9935)、力山(1515)、

橋椿(2062)

有不少是產業龍頭或具備競爭優勢,或是可透過自動化降低成本。至於產品附加價值較低或勞力密集的產業,則轉往越南、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協國家。

台商西進金額銳減

加速回台投資

另一方面,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年 1~7 月台灣對中國投資核准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 12.6%,金額也減少 55.45%,顯示台商赴中國投資意願已受貿易戰影響。

觀察台灣對中國投資前 5 大業別,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衰退最多,年減 85.62%。例如,鴻海集團去年上半年西進投資逾新台幣 53 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則急降為零。

除了台商之外,外商近年來也擴大投資台灣,尤其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加碼動作更加積極。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18 年僑外投資金額達 3,657 億元,創歷年新高,較 2017 年成長 52%,主因是中美貿易戰加速國際產業供應鏈的產地調整,加上政府提倡「5+2 產業創新計劃」助攻。

台灣擁有高素質的科技研發與創新人才,工程師的平均薪資水準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及中國沿海城市,加上各國對台灣自由民主開放與資安環境的信任,包括 Microsoft(微軟)、Google(谷歌)、IBM、Cisco(思科)、Micron(美光)等國際軟硬體大廠紛紛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其中以記憶體大廠美光今年宣布的 600 多億元投資案,更是位居外商之冠。

從外商投資台灣的產業別來看,近幾年成長較多的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以及「資訊及通訊傳播業」,很明顯地從過往偏重硬體製造,升級轉型到軟體研發、雲端科技等。

台灣人力素質及創新力

吸引大批外商前來設廠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所公布的「2018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創新能力」排名亞洲第 1,更與德國、美國、瑞士並列為全球 4 大「超級創新國」,這是台灣吸引國際大廠前來投資設廠的重要因素。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短期而言,中美貿易戰會傷害台灣出口表現,但台商為避開貿易戰而加速回台投資,擴大在台灣的生產比重,會對台灣未來 5 到 20 年的經濟成長產生貢獻,如果政府在電力供應等相關配套做得好,甚至還能造就 1980 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


來源:《Money 錢》 2019 年 10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Money 錢》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投信認養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