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產品加服務搶攻眼科商機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19-09-29 14:00
高齡化社會來臨,白內障及老花人口持續攀高;3C 產品越來越普及,全球至 2050 年恐有一半人口近視,視力保健刻不容緩,也催生龐大醫材商機。大學光學醫療集團總裁林丕容應邀在「台灣眼視光大健康產業平台」成立記者會上,針對全球眼視光醫療趨勢,剖析台灣廠商可著力之處。
40 歲不到就老花眼?不眠不休使用手機少年罹患白內障?3C 產品的廣泛使用,造成視力損傷,但人類接收外界資訊有 8 成靠視力,現代社會視力的重要性更是有增無減,卻同時造成用眼過度,視力提前老化的問題。
林丕容指出,根據現代人常見的視力問題,眼視光醫材產品可分為眼科診斷醫材、青光眼、白內障手術醫材、人工水晶體醫材、視網膜、屈光手術醫材、視力保健眼科醫材共 7 類,其中屬於視力保健類醫材,如光學鏡片、隱形眼鏡及消毒清潔液就占了市場的 87%。
亞太市場成長快 近視矯正需求大
林丕容表示,儘管全球眼視光醫材主要市場仍在北美地區,以美國為主,但亞太則是成長率最高的地區。以廠商市占率來看,前五大廠所占比例不高,大部分廠商屬於中小企業,因此台灣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在許多利基型領域仍可投入發展。
就眼疾種類來說,世界各都有近視比例加速上升的問題,美國眼科醫學會預估,2050 年全球約有半數人口有近視;而因過度使用手機所造成的眼疾問題預計未來 3~5 年,甚至 10 年後會漸漸浮現,包括驗光配鏡、隱形眼鏡與近年逐漸被認可的角膜塑型鏡需求都在升溫,顯示這塊產業在未來有更多成長空間。
就區域市場而言,中國大陸眼科市場複合成長率較其他國家高出許多,平均每年約有 12% 到 15% 的成長,主要以屈光(雷射近視、老花)、視光、白內障為主。在中國大陸「十三五」眼健康規劃工作目標中,即明定目標將每百萬人白內障手術率(CSR)提升到 2,000,台灣是 9,000,而美國則是 1 萬。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預防與治療、學童近視問題都是中國大陸政策目標之一。
台灣將在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各種眼科問題只會有增無減。台灣眼科產品中以隱形眼鏡為主力,儘管進口品牌占了 7 成,但本土品牌也積極應戰,隱形眼鏡市場戰況異常激烈。林丕容認為,經此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台灣廠商,必有優勢挑戰世界杯;加上台灣擁有很好的光學產業鏈,未來揮灑空間很大。
台灣醫材技術佳 應從整體服務角度思考
林丕容指出,台灣眼視光醫材技術逐漸提升,多項高階醫材,如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CT)已達世界水準,人工水晶體品質也逐年精進,拉抬外銷市場。 2018 年台灣眼科產品外銷金額來到 141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 16.6%,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此領域仍有許多機會值得深入發展,例如在隱形眼鏡方面可強調其高透氧、高保濕的特色,或以彩妝片與多焦點抗老花片為主力發展產品;廠商亦可充分運用台灣 AI 人才優勢,結合眼底鏡與 AI,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台灣眼科產品開發的策略思維可從四大面向著手,」林丕容認為,「首先應培養國內人才,或吸引國外技術人才,提升研發水準;其次,鎖定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印度、東南亞等地區,歐美品牌尚未完全建立之處,搶先建立台灣品牌的口碑與行銷模式;第三,與臨床醫師合作,即時掌握病患與醫師未被滿足的需求;最後則應掌握關鍵技術,考量醫材法規、產品認證來擬定開發時程,強化產品國際競爭力。」
高齡化與資訊化趨勢下,眼科與癌症治療是未來醫療服務成長最大的科別,林丕容強調,未來醫療不只是產品,更要從整體服務模式來思考,包括行動醫療、遠距醫療、AI 以及 AR/VR 的應用。台灣的眼視光產業發展極具優勢,包括有頂尖的 ICT 技術人才、醫學人才,加上健保體系與醫療機構極具效率的運作,提供業界良好的醫療研究環境,非常有機會共同掌握未來眼科產業的龐大商機。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3 期 2019 年 09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川普高關稅啟動!聯準會利率決策增變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