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繞開大腦的偏誤 不出錯做出好判斷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9-20 18:12
「如何克服偏見,做出更好的決定?」「如何複製好的模型,持續做出精準且合理的決策?」以上是管理者永恆的問題。貝澤曼和摩爾為這些問題,提供最佳解方。
以下內容摘錄自【精準決策】
不想用大腦做投資決策
這一章大部分內容都在指出一個事實,那就是許多投資人對於投資想太多、過於頻繁的買進、買出股票,以及聽從太多專家的最新建議更換基金。證據還顯示,大多數人對於投資組合中該有哪些類型的資產,想得又太少。
仔細思考個人的資產配置,並訂定一個長期計畫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投資建議(包括許多共同基金公司提供的免費軟體程式)可能有所幫助的地方。例如,舍夫林、貝爾斯基(G. Belsky)和湯瑪斯.吉洛維奇以及許多其他良好的財務建議來源都指出,多數人的股票長期投資部位太少。
此一觀察結果是基於股票相對於債券和其他基本投資的長期優越表現。然而,人們的資產配置策略相當天真,死守自己或其他人過去所做的決定;換句話說,他們的投資決策往往不用大腦。
在針對參加美國教師基金會(TIAA-CREF)退休計畫的學者所進行的研究中,本爾茨(F.J. Benartzi) 和理查.塞勒發現,大多數教授在選擇要將退休基金投入 TIAA(債券)或 CREF(股票)時,通常會將資金平均分配(50:50)到兩個帳戶。此外,教授在整個職涯中對資金配置的中位數變化是零。
也就是說,教授們(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人,但也不會是最笨的人)做出了相當天真的分配,而且即使生活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了變化,他們也不曾改變過決定。
教授平均分配其資金的決定與本爾茨和理查.塞勒的另一項調查結果吻合:當公司為退休帳戶提供多種投資選擇時,所提供的股票型基金的百分比,可以完美預測員工投入股票的資金百分比。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提供四種基金,三種股票型和一種債券型,員工就會將 75%的資金投入股票型基金。
相反的,如果公司提供一檔股票型基金和三檔債券型基金,那麼員工通常會將 75%的資金投入債券。因此,人們選擇投資標的的方式就像許多顧客在中國餐館點菜一樣,在「蔬菜」欄位中選一道菜,從「雞肉」中挑一道菜,也從「牛肉」中點一道,依此類推。這或許是選擇令人滿意餐點的好方法,但這可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歷史經驗證明,如果你的資金將在退休基金中存放數十年,股票型基金提供的回報最高。重點是人們應該仔細思考投資配置,而不是天真的受到雇主提供的選擇所引導。
講了那麼多,無非是希望讀者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資決策。只不過,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抗拒改變:「安於現狀」之偏誤。正是因為這個效應,讓本爾茨和理查.塞勒研究中的教授們,一生中不曾更動其投資配置。
保羅.薩繆爾森和澤卡則(R.J. Zeckhauser)發現人們傾向於不更動其投資。在一項實驗研究中,研究人員向具有經濟學和金融學知識的一群人提出了一項思想練習。參與者必須想像他們從叔公那裡繼承了大量財產,並在下列四種可能的投資標的中做出選擇:
①風險中等的股票、 」②高風險股票、③美國公債、④地方債券。
每項投資標的都有些細節上的描述。另外,其他四個隨機選擇的小組則是被告知,他們以上面列出的四種投資的其中一種形式繼承了叔公的財產(也就是說,第一組被告知他們繼承了中等風險的股票、第二組被告知他們繼承了高風險股票、第三組被告知他們繼承了美國公債、第四組被告知他們繼承了地方債券)。
這些參與者被問到是要保留原先的投資標的,或是將其轉換為另外三個選項中的一個。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保留所繼承的投資,而不是選擇最適合他們的不帶偏見的投資偏好。基本上,研究的參與者寧願維持現狀,而不是轉向最適合自身特定需求的投資。
最後,對行動的偏見也導致許多人拖延投資。401k 退休儲蓄計畫自動登記的研究有力的說明了,人們對於非常重要的經濟決策究竟有多麼被動。401k 是具有吸引力的儲蓄工具,不僅因為只有在提領時才需繳稅,而且有些機構還會提撥特定的金額來獎勵
員工撥款儲蓄。大多數公司採用「選擇加入」(opt-in)儲蓄計畫,這意味著他們的員工必須主動登記加入 401k,通常是透過填寫表格或撥打電話來完成手續。其他公司則是採用自動加入,這種作法會預設一組提撥的比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不想撥款存錢的話,他們就得採取行動。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加入計畫,造成了員工加入比率上的驚人差異。
馬德里安(B.C. Madrian)和希爾(D. F. Shea)發現,當公司從選擇加入系統轉為自動加入系統時,同一公司的 401k 初始加入比率從 49%躍升至 86%。詹姆斯.周(James J. Choi)、大衛.萊布森、馬德里安和安德魯.梅特里克(Andrew Metrick)發現還有第三種方式,稱為「無預設值」,這個方式迫使員工思考決策,也提升了加入率,但仍沒有自動加入來得高。
同樣的,人們常常在支票、儲蓄或貨幣市場帳戶中,持有大量資金,打算做為接下來投資所用。但好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他們發現自己又面臨同樣的決定,只是突然之間,市場價值上漲了 6%,他們錯過了好時機。因為拖延,你可能會犧牲長期財務福祉。矛盾的是,投資人拖延做出資產配置的決策,卻又同時過度積極的在同一個類別中(例如股票)移動資金,因此人們往往在較不重要的財務決策中投入太多精力,面對更重要的財務決策時,卻又不夠努力。
【書籍介紹】
- 書名:精準決策
- 出版社:樂金文化
- 出版日期:2019 年 8 月
【作者介紹】
麥斯 ‧ 貝澤曼(Max H. Bazerman)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領導中心主任。曾擔任教職、提供企業顧問服務,也為 30 個國家的政府提供諮詢。曾任眾多刊物編撰委員,榮獲許多專業機構的肯定與表揚,包括:倫敦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亞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商業暨社會類終身成就獎、管理學院(Academy of Management)傑出教育獎等。著有《覺察力:哈佛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掌握行動先機!》(聯經出版)
唐 ‧ 摩爾(Don A. Moore)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全美頂級商學院之一)領導與溝通系主任。西北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他的研究興趣著重於,認知心理學中的「過度自信」。
【購書連結】
https://pse.is/J5JRN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