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因應貿易變局 二大選股方向避開中國賺更大

鉅亨網編輯陳于晴 2019-09-18 15:16


在美中貿易戰下,投資風向也跟著轉向,過去紅極一時的「中概股」已不是市場追逐焦點,反倒是能適時移動供應鏈、產能分散才是未來贏家。在「避開中國賺更大」的選股前題下,有二大方向值得重視。

第一、能夠分散產能,獲利還能提高的公司;第二、中國布局本來就不高,技術含量又高。以此兩大指標追蹤上市櫃企業的獲利變化,勝算頗高。


《財訊》報導指出,美中貿易戰反反覆覆的談判過程,企業決策者猶如置身雲霄飛車,各大台商也正上演一齣齣「出中國記」,各大企業的中國布局,也成為股東會、法說會的必考題。

不過,台商在 1989 年六四事件後,率先進入中國,從華東開始,接著移到華中,再深入內陸如四川、河北設廠,和中國當局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不管是關廠或縮編,都不能明說,以免刺激了愛面子的官方。

從上半年上市櫃企業的財報數字,卻不難發現 1 年多來,台商漸漸改變整體布局,企業的獲利結構也開始出現轉變,有三大方向:中國投資遲緩近停滯、中國收益匯回趨緩、中國投資損益大幅縮減。

根據《財訊》報導,從企業的長遠布局來看,美中不管是貿易戰、經濟戰,都是一場持久戰,中國因應勞工及經營成本高漲,本來就需要進行結構轉型,企業若能因應產品特性,分散產能供應,並進行質量升級,是非常健康的作法。

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中,EPS 較去年同期維持成長,且來自中國認列獲利比重逐年下降的公司,可視為已經有因應貿易戰的能力,值得注意。這種公司可分為三大類型:加碼非中國地區的產能、跨足新事業布局、新需求景氣循環帶動。

除了轉型成功的案例,台灣還有很多企業,基於技術性或行業特性,中國資產、獲利占總公司的比重本來就不高,在 10% 以下,但依舊能維持高獲利,其中,台積電 (2330-TW)、大立光 (3008-TW) 就是代表,其次是 IC 設計業,如果沒有特別針對中國內需,比重不會太高。

整體而言,在「避開中國賺更大」的選股前提下,最能因應貿易變局的公司,將是長期追蹤的方向。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指標剛跌破

#動能指標下跌股

#散戶進大戶拋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