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傳統業務受LED廠商衝擊 歐司朗欲“斷臂求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2 08:09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由於LED照明企業的崛起,今年以來,國際照明巨頭開始頻頻分拆出售其原有的傳統業務。所謂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這時中國本土企業紛紛拋出橄欖枝,表示願意接受此類資。那麼,中國企業為什麼願意接手別人拋棄的東西?接盤的過程中需要思考什麼?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採訪業內人士,意圖理清這背后的商業邏輯,同時為中國企業的收購提供鏡鑒。


最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歐司朗(中國)照明有限公司佛山工廠(簡稱歐司朗佛山工廠)發生停工,在持續十天之后已平息。事件的起因,正是今年6月歐司朗監事會批准的分拆通用照明光源業務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歐司朗佛山工廠入駐佛山已20年,該廠生力曾居於歐司朗亞太區第一,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就是這樣一個重量級子公司,歐司朗意欲將其出售。

業內人士認為,歐司朗甩賣佛山照明股權和分拆出售通用照明業務背后,是受近年來LED技術革命的衝擊。中國LED照明企業崛起,低價成為企業優勢,使得歐美等傳統照明巨頭不得不進行戰略調整。

分拆業務引員工擔憂

據了解,佛山工廠1995年落成,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其中包括300名管理人員和1700個操作崗位。該廠是歐司朗在中國最大製造和推廣基地,致力於照明品、燈具、控制設備等生、開發和銷售。歐司朗佛山工廠也在歐司朗分拆計劃之中。

“有人透露公司要分拆通用照明光源業務,這邊的員工連同資都要打包進行處理,我們都是老員工,對分流問題有些擔心。”一位來自湖南常德的陳姓員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事情緣於今年6月歐司朗監事會批准的涉及燈具品、品牌授權方案、全球工廠重組等計劃,即歐司朗今后將逐漸剝離其利潤較低的通用照明業務。

11月24日,歐司朗相關新聞發言人回復記者稱,“歐司朗拆分通用照明光源業務的計劃,旨在幫助公司在市場上更好、更靈活地落實包括合作伙伴策略在內的多項戰略決策,而歐司朗佛山工廠生的品是通用照明光源品組合的一部分。”

上述歐司朗新聞發言人還表示,歐司朗佛山工廠已於11月16日星期一恢復生了,所有運營皆在有序進行,“管理層還承諾了在2016年1月31日前將提供更具體的佛山工廠員工安置方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歐司朗將通用照明光源業務板塊分拆剝離的背后,是國內LED照明廠商崛起,受低價品衝擊,迫使歐美傳統照明廠商因照明市場變化而調整戰略,轉向門檻更高的業務板塊。

廣州阿拉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俊稱,近年國際照明巨頭分拆出售資或者退出中國市場並不奇怪,歐司朗也在進行自我調整,優化業務結構,在全球照明市場過度競爭的情況下,出售利潤不高的業務無疑是“斷臂求生”。

LED帶來格局變化

歐司朗作為傳統照明巨頭,盡管在生燈泡如白熾燈、節能燈傳統品上有較大優勢,但隨LED技術革新、資本紛紛涉足,數千家中國廠商開始生LED燈泡,新加入的競爭對手沒有包袱,憑藉更低的成本優勢和低價策略,使得原本風光的外企陷入值下滑的局面。

浙江和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建華告訴記者,剝離通用照明業務,一方面可以使得歐司朗減負輕裝上陣;另一方面也促使優勢資源向企業利潤高、潛力大的汽車照明等業務集中。

歐司朗最新披露的業績顯示,2015財年(2014年10月~2015年9月)公司實現營收55.74億歐元,同比增長8.4%;凈利1.71億歐元,同比下降11.2%。同時還披露了高達30億歐元的巨額投資的計劃。

歐司朗稱,將於2020之前投資約30億歐元用於新技術和應用方面。其中大約有20億歐元將用於研發,以增強歐司朗的技術領先地位並開拓新市場。此外,歐司朗還計劃投資10億歐元在馬來西亞建造一間新的LED晶片工廠。

歐司朗相關新聞發言人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復中表示,光電半導體,汽車照明和特種照明,以及燈具、照明系統和解決方案將組成歐司朗的未來核心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照明巨頭頻繁剝離動作背后,是因受到LED的衝擊,使得業務競爭優勢逐漸減弱。

歐司朗(中國)照明有限公司北亞大區前副總裁金鑫對記者表示,LED時代的來臨,使不少照明品的同質化大幅提升,尤其是以LED為主的民用光源。同質化的提升打破了原來一些傳統優勢企業的壁壘,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也使得照明市場的競爭機制和業格局發生變化。

實際上,歐司朗佛山工廠的業務調整早在2013年7月有過一次大動作,歐司朗曾將日漸失去競爭力的傳統螺旋燈車間關閉。據《南方日報》當時報導,歐司朗在一份內部檔案中坦承,“照明市場正從傳統照明過度到固態照明(LED燈具),由於過去我們的專注點有失誤,導致目前我們在某程度上是落后於一些競爭者。”

“從國際格局來看,歐司朗除了在歐洲等地有較大影響力外,其次就是亞洲,而在其他地方通用照明業務影響力遠遠趕不上飛利浦。”浙江和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建華告訴記者。

企業併購

照明巨頭甩賣資 國內企業爭做接盤俠

◎每經記者 胡飛軍

近來,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和歐司朗動作頻繁。在歐司朗宣佈分拆出售通用照明業務板塊后,包括飛樂音響(600651,SH)和木林森(002745,SZ)等國內企業積極回應,明確表示有意競購。

為何被這些被照明巨頭甩賣的資,國內企業樂此不疲地想做“接盤俠”?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中國照明業基礎和實力逐漸增強,另一方面,國內巨大的能遇上國外貿易壁壘造成競爭白熱化,且國內企業品牌溢價低,多是賺取薄弱的加工利潤,收購歐司朗分拆資有助於企業走出去尋找藍海,提升中國企業品牌和國際化。

國內企業爭相搶購

今年,國際照明巨頭飛利浦和歐司朗都曝出了分拆出售相關資消息。3月31日,由金沙江創業投資組建的中外資財團併購基金,作價33億美元成功收購飛利浦旗下照明公司 Lumileds 80.1%股份,而Lumileds是全球領先的照明設備製造商,品包括照明組件,通用照明、汽車照明和移動電子設備照明。

今年6月,全球第二大照明企業歐司朗分拆出售其渠道業務,在資本市場引發高度關注,業界盛傳國內多家企業有意參與競購。7月22日,飛樂音響發布公告稱,擬向歐司朗發出非約束性函,期望收購德國歐司朗計劃分拆的渠道業務,並聘請香港匯豐銀行作為公司收購歐司朗照明業務項目的獨家國際財務顧問。

飛樂音響表示,歐司朗渠道業務與公司業務在全球市場拓展、大項目與渠道互補、供應鏈整合等多方面存在高度協同性,這項收購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戰略,將有利於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拓展,實現公司“品牌戰略、國際戰略和資本戰略”三大戰略。

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成立於1984年的飛樂音響,今年以來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分別成立子公司及合作等方式,進軍了包括法國市場、匈牙利市場和巴西市場,繼續併購歐司朗渠道業務是其加快國際化戰略背后的野心。

此外,8月27日,德豪潤達(002005,SZ)也披露公告稱,擬與國家級業基金合作共同收購境外某照明企業資,預計涉及金額約在40億~60億元人民幣之間,已進入實質性洽談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德豪潤達競購的境外照明企業資可能為歐司朗分拆的通用照明等資。不過,11月10日,公司表示,由於涉及跨境併購,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德豪潤達估計達成最終協議還需要數月的時間,還在積極推動業務進行。

國內買家圖什麼?

歐司朗分拆資出售的消息,牽動中國買家的心。業內人士認為,崛起的中國照明企業實力增強,而外資甩賣資中附帶的國際化品牌和出海渠道正是國內本土企業看中的。

歐司朗作為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照明公司之一,在國際光源市場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於受到亞洲照明企業的價格衝擊,歐司朗希望逐漸剝離其利潤較低的通用照明業務,並專注於LED零組件和特殊照明業務。

“從整個照明業發展態勢來看,包括飛利浦和歐司朗等照明巨頭,此前憑藉先進成熟的技術牢牢佔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中國照明企業無法競爭。”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郭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近30年的發展,中國照明企業業話語權增強,人才儲備增加,優秀企業家不斷湧現,努力降本增效,憑藉成本、規模和價格等優勢逐漸趕超,海外照明巨頭開始逐漸堅守有較高門檻的特種照明等領域。

而被歐司朗打算放棄的資,中國買家為何擠破頭想買到手呢?

“中國企業爭相競購歐司朗的資,更多的是看海外的銷售渠道以及相關的品牌優勢,如果能為己所用,可以加快中國企業能走出國門的步伐。”廣州阿拉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浙江和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丁建華也表示,“中國照明企業收購世界級品牌歐司朗通用照明資,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形象,且歐司朗通用照明的一些技術也還相對領先,有一定優勢,類似於此前的吉利汽車收購外資品牌沃爾沃。”

以木林森為例,盡管以其規模而言,名列中國照明企業前十,不過在業界卻以“價格屠夫”聞名,這也意味公司在走中低端路線。為了持續增長,急需併購歐司朗相關資,提升其國際化品牌形象,覆蓋高端市場和實現國際化。

“對於地處亞洲的中國廠商來,與其在歐洲市場花重金做推廣打基礎,不如直接收購國際化品牌響亮的歐司朗資,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丁建華稱。

丁建華表示,由於中國照明企業重心都在中國,品牌形象跟不上,“實際上賺取的是一份非常薄弱的加工利潤,沒有任何品牌溢價,在國際市場上站不住腳,都堵在國內低價競爭自相殘殺,有了好品牌之后,可以走出去尋找藍海。”不過,對於接盤的企業來,消化歐司朗相關資也是不小的挑戰。

“售賣這塊資並不是最好的,因為歐司朗本來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化企業,整合來相當難,國際化企業涉及各個層面,包括區域、品技術和人員等系列問題,本身慣性很大,想要革新不是易事。”

人物訪談

歐司朗前高管建言中國企業:接盤有風險 需評估五大要素

◎每經記者 胡飛軍

今年以來,國際照明巨頭剝離出售資的動作頻繁,中國企業也積極回應願意做“接盤俠”,那麼,中國企業為何願意接手國際巨頭放棄的資,到底意欲何為?接盤過程中又要冷靜思考什麼?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歐司朗前高管——今年10月剛辭職的北亞大區副總裁金鑫。

NBD:今年以來,國際照明兩大巨頭飛利浦和歐司朗紛紛出售相關照明資,是因為賣燈泡已經成為一個不賺錢生意,還是因為LED技術革新帶來的行業變局?

金鑫:我更傾向於后者,毋庸置疑,LED時代的來臨使不少照明品的同質化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以LED為主的民用光源,同質化確實打破了原來一些傳統優勢企業的壁壘,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使得這個市場更像我們曾熟知的過去30年風雲變幻的半導體市場。

今天的半導體業格局,尤其是製造格局來看,業供應鏈已高度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等地區。隨LED時代的到來,這個格局不可避免的會衍生到照明行業,也把全球的照明供應鏈東移。這樣的變化一定會帶來利益分配的新格局,就一定會為此有不斷的糾結和爭鬥直到新的平衡出現,其過程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NBD:LED時代來臨帶來的變化,會否撼動飛利浦和歐司朗地位,是不是歐司朗等巨頭都在戰略退出?

金鑫:我認為改變一定會有,但撼動現在評價為時尚早。飛利浦作為照明的全球第一品牌仍將繼續,至少中短期無人可以輕易超越;至於歐司朗剝離光源業務,卻計劃保留模組、燈具、系統控制等業務,而這些業務所在的市場將可能是未來整個照明市場80%。綜合這些因素誰又敢輕言這剝離不是為了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呢?

最近傳出飛利浦、歐司朗的照明業務分拆計劃,讓不少人解讀為這些企業在新的LED時代盈利下滑,玩不下去了,其實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資本運作。過去的幾十年,在新技術蓬勃發展,業不斷裂變的過程中,企業形態的變化不勝枚舉,AT&T的分化,IBM的蟬變,GE賣掉塑料化工這樣賺錢的業務以及其他很多經典的分拆案例不都是我們討論過的熱門話題嗎?

而資本市場的運作習慣,好像也更青睞那些專注和在其專業領域有創新和持續盈利模式的企業,不一定是大而全的企業。

NBD:中國企業為何都願意紛紛競購照明巨頭放棄的資,看中哪些東西?

金鑫:確實,這些巨頭的剝離動作引起了不少中國企業的積極關注和回應。我個人覺得引起中國企業的回應是大勢所趨。

這個大勢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中國雄厚的業基礎和巨大的LED照明能的儲備;第二,巨大的能加上國外的貿易壁壘造成的白熱化的國內價格競爭,企業遍尋藍海;第三,中國30年的發展帶來的國力增強、業話語權增強、人才儲備提升、以及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的國際意識提升。照明行業潛在全球話語權的提升機會日趨明顯,走向國際的呼聲表達得更迫切。有的國際賣家似乎也在刻意迎合來自中國的這種訴求。但越是如此,中國的企業越要慎重,切不可像股市裏的散戶那樣去為這個業,尤其業的傳統包袱接盤。

NBD:中國企業在競購照明巨頭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金鑫:中國企業去競購資,首先要評定底接的資是什麼和怎麼接,接品牌、接技術、接渠道,接有效的管理體系,然后嫁接以自身的能和成本優勢,那是未來一波發展的有效蓄底,當然要接。這五個要素缺一不可,在誘惑面前我們應該是認真的觀察和審慎的思考,觀察前四個要素到底是否齊備,思考自身的儲備是否已經可以運作一個更大的體系,思考是否已經充分理解了國際上的競爭規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