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基建如何融資? 畢馬威:政府可私有化成熟項目套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10-15 15:54
畢馬威中國基礎設施諮詢服務合夥人Michael Camerlengo,於10月15日出席《「一帶一路」基建融資論壇暨對話》上表示,市場對基建投資的需求,以及實際投入資金的差距,可以「萬億鴻溝」來形容;全球每年對基建投資的需求高達1.4萬億美元。
私人資本投入基建項目,於全球佔比約55%,然而在亞太區新興市場,比率低至只有20%。他分析造成這樣阻礙有多種原因,包括投資者關注基建項目的現金流情況,尤其關注全新的基建項目的現金流穩定狀況;還面對著多樣風險,如主權風險、勞工風險、法規風險等,都是較難處理;而能提供參考的往績項目始終較少,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意慾亦較低。
面對新基建項目現金流較難掌握的問題,他建議一帶一路沿線政府可參考澳大利亞政府的做法,將成熟有穩定收益的基建項目出售私有化,政府從中套現新資金,用於新的基建項目去。澳洲政府過往已成功出售逾20項成熟基建項目,套現230億澳洲元。他又建議,對新基建項目進行詳細分析,讓投資者有較深入的掌握。
同一場合,亞太結構融資公會聯席召集人張秀芬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為市場提供龐大商機。沿線國家佔全球GDP的30%,佔全球人口的62%,佔全球貿易的34%。亞洲開發銀行估計,未來15年區內對基建項目融資需求達26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年平均達1.7萬億美元。然而,於2015年亞洲的基建融資規模只有8810億美元,只能滿足實際需求的51%。
她指出,每年退休基金、保險基金等,均有新資金尋找投資出路,若能將其對接上沿線基建項目,將可滿足部分需求。將這些基建資產轉化為可交易的證券化資產,無疑是可發展的方向。這些基建項目可以分類為不同風險類別,高風險項目給予較高回報,以適合不同投資者的風險胃納。美國住房市場,民眾的居所擁有率高達76%,就是拜房產證券化所賜。於2016年,美國證券化資產佔債券市場比率達26%;然而中國於2017年只有 3.2%,相當於1.6萬億美元,可見證券化有很大發展空間。
文:周燕芬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