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開打 廖群:中國承受能力較美國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10-09 18:11
自7月6日中美貿易戰打响第一槍後,中美之間經濟格局自此產生變化。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接受香港《財華社》專訪,就這場貿易戰對中國方方面面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
繼向500億美元貨值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後,美國再步步進迫,向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徵稅。廖群認為,即使中美雙方繼續展開談判,試圖為雙方的貿易爭端尋求解決辦法,但最多也只能達至階段性協議,不可以對這些會議抱太大期望,更非意味著貿易戰就此結束,往後甚或全面對中國進口貨品擬加徵關稅,尤其現在面對的是一位善變的美國總統,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這將是一場中長期的貿易戰。
11月將迎來美國的中期選舉,無疑對演變中的中美貿易戰加添變數。廖群預期若美國共和黨勝出,特朗普不用再急於借中方抬升自己的民望,中美貿易磨擦有望歇一歇;但若是輸了,貿易戰有可能會加劇。
中美磨擦 要做好長期準備
貿易戰無疑只有雙輸局面,他期望只是局部磨擦,不至於擴大至向全部中國進口貨品徵稅。中國亦有應對措施處理,例如靠擴大內需來彌補出口萎縮帶來的損失,加大對其他國家的貿易,中央亦可以對受影響出口企業進行補貼,以穩定社會。中國以堅定姿態反擊,他認為策略正確;若中國退縮,只會讓對方步步進迫。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向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真的只為所聲稱的「貿易不公」嗎? 廖群認為,美國最終目的,若是要遏制中國科技發展,遏制中國的崛起,則這場貿易戰將很難停止,而且不單局限於貿易活動,或涉及經濟戰、政治戰。因此,政府和企業在這事情上要做好長期準備。
最壞情況下,美國若真的向中國發動全面貿易戰,向所有近5000億美元貨值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廖群認為,中國也並非承受不了,中國GDP增速或因而急降至5%,但中國的承受能力依然會比美國強。「美國人較富有,承受力相對較弱;加上中國集中管理模式,讓中央較容易調動資源,降低受損程度;反而美國分散式管理,更多人會上街示威遊行,表達不滿。」
2019年人民幣或破七
貿易陰霾,亦令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4月份開始兌美元由6.3水平跌至6月份6.4水平,往後跌勢加速,更多次低至6.93元,貼近7水平。廖群分析,初期原因是跟隨美元匯率波動,但6月人民幣跌幅超越美元升幅,則明顯是受到貿易戰所引發。但在跌穿6.9後則有所反彈,他認為是央行出手穩定匯價的結果,亦見到中央對人民幣匯率浮度的容忍度已有所提升。人民幣貶值,他表示無疑有利企業出口活動;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亦不欲見到人民幣大幅貶值,因為這樣將影響市場對中國經濟以至前景的信心,加速資本流出中國。他預期2018年人民幣會適度貶值,或跌至6.95左右水平,但不會破7。
至於2019年走勢,由於預期美國仍將加息2次,以至美國對中國部分進口貨品已開徵關稅,都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壓力。此外,還要看中美貿易戰發展情況,若是能夠「慢慢打」,沒有蔓延至向所有中國進口貨品徵收關稅,相信也不會引發貿易危機。他估計2019年人民幣有機會破7,跌至7.2左右水平。人民幣下滑,不免影響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他表示這會削弱外界對人民幣的信心;但另一方面,美國也跟其他國家開展貿易戰,促使受影響如土耳其等新興市場更多使用人民幣,減少使用美元。
降稅可刺激消費
貿易戰爆發,出口業成為了重災區。雖然早於6月雙方已經開炮,但廖群估計,要到第4季度相關負面影響才會浮現出來。因為出口廠商疑慮日後或面對更多貨品跌入加徵關稅網,均紛紛提前出口,反而提升了第三季的出口量;一輪衝刺後,當一切回復平靜,第4季將顯真章。不過由於首輪加徵關稅分別於6月和8月才實施,他估計對2018年出口只會拉低1、2個百分點。
面對逆境,他表示中央政府亦調整了政策,由適度從緊調整為適度寬鬆。他認為中國可以藉刺激內需推動消費和投資,抵銷部分來自出口的負面影響。投資方面,基建設施投資可以提速至15%;亦可以保持民間對製造業的投資。消費方面,中央亦已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讓居民有更多餘錢增加消費。企業稅費亦可考慮減輕,特別是受影響的出口企業,可以選擇性對其進行補貼。
2020年GDP翻倍目標可期
展望2018年下半年,廖群預期憑著中國加強內需動力,地方政府工具放鬆情況下,固定投資和消費活動會有所回升。在消費固投回升、出口下滑情況下,2018年下半年中國GDP增速略為放緩至6.5%水平,全年GDP則在6.6-6.7%水平。假若沒有中央政府政策支持,他估計貿易戰將影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但政府政策支持下,相信可以縮減至0.1個百分點。2019、2020年兩年,中國經濟增速較2018年會減慢一些,若貿易戰維持局部格局,廖群相信2019年增速會降至6.3%左右,2020年會降至6%水平;但若是爆發全面近5000億美元貨值的貿易戰,則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5%水平。
中央已訂下到2020年要實現比2010年GDP翻一倍的目標。廖群認為,由於2017年增速高達6.9%,2018年相信亦有6.6%,即使2019年放慢至6.3%,2020年放慢至6%,仍然可以達翻倍的目標。不過若是全面爆發貿易戰,美國對中國近5000億美元的出口貨品均加徵關稅,中國經濟將是另一狀況。
至於中國房地產市場表現料會平穩,他指出若有明顯反彈,中央亦會施加政策抑制。1、2線城市將維持剛需,而3、4線城市繼續受惠於農民工進城需求所帶動。
中國債務有實質資產支持
今年以來,地方債違約事件頻發。廖群表示這是中央政府對地方債打破了剛性兌付的結果;事實上這現象亦不可以長期存在。自推行改革後,違約個案亦開始出現,並較集中於今年發生,為以往少見,但相對於內地總體發債宗數,現時數十宗只是個小數目;中國的不良貸款率亦只約1.8%水平而已。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共起來,亦只是佔去GDP的46%(未包括隱性債務),低於歐洲國家60%水平,以至日本的200%。
市場憂慮隱性債務情況,他強調中國債務跟西方債務性質有差異。西方債務屬於消費債務,然而中國的隱性債務是有資產支持的,多屬基建投資項目。中央亦對地方債作出控制,因此不用恐慌。現在政府調整政策,加快基建投資穩經濟,或會引發更多地方政府舉債,廖群認為這些都會是顯性債務;而且中國46%的GDP舉債比率,跟歐洲的60%仍有距離,可以容許一定的增長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10年後有望成為全球之最
粵港澳大灣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藍圖。香港特區首長和澳門特區首長均已加入了大灣區的建設領導小組,將港澳地區積極容入到大灣區的發展。廖群估計,10年發展過後,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9+2城市群組合,藉著互聯網科技發展,將進一步融合,產生更大效益,讓整個大灣區變得更具實力。現時全球經濟均朝向超級城市群發展,不再單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日本東京大灣區便佔去日本GDP的40%。他認為這對香港額外重要,香港屬服務形經濟體,加入大灣區後,香港服務業市場,即時可以倍數擴大,為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滿期盼。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