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暴挫近600點 強美元和貿易戰考驗人民幣匯率底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19 19:47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四一日暴挫近600點,匯價回到了一年以前的水平,但更值得留意的是,中國監管層似乎無意阻攔人民幣跌勢,市場人士紛紛坦言「看不到匯率的底線在哪裏」。
盡管從表面上看,今日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誘因是美元指數強悍站上95的關鍵點位,引發境內外購匯熱情急劇升溫,人民幣因此承壓。但實際上,在強美元和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之際,面對國內外種種不確定性,不排除貶值是中國主動選擇的方向,以為國內經濟增長預留空間。
「(今天)只釋放流動性,不管價格,有點放任(人民幣)貶值,貶到哪裏都不好說,包括6.8也不一定會守,看不到底線。」一中資行交易員稱。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周浩亦指出,最近幾天人民幣經歷了快速貶值,很明顯,市場對人民幣的看法非常悲觀;但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這種貶值是合理的,因為工業、消費和投資以及信貸等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放緩,「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地方的經濟增長都在放緩。」
考慮到經濟增長明顯面臨壓力,在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未來幾個季度貨幣政策有放松的空間,人民幣的疲軟是可以預期的,也是合理的。”他說,展望未來,預計美元兌人民幣將在今年年底攀升至6.80,在2019年底達到6.95。
亦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從日度人民幣匯率CFETS指數來看,最近兩周CFETS的確回調明顯,因此也看到匯率貶值,而央行並沒有過多幹預,其實是個默許的態度。當然在這其中,多少也摻雜了一些交易層面對於貿易戰下順差縮減的擔憂。
正是由於監管似乎無意出手幹預價格,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今日跌勢更猛,日內大跌逾500點,並突破6.8關口,年內跌幅逾4.2%,帶動在岸匯價亦一路下滑,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在官方收盤後一舉跌破6.78關口,令年內跌幅逼近4%。
**匯率底線在哪裏?**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境內外不確定性均上升。雖然中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仍保持6.7%的增速,但工業、消費和投資增速均明顯放緩,信貸擴張亦有所放緩,疊加美指強勢預期升溫,6.8恐怕難以成為這一波匯率貶值之底。
「看不出底線在哪裏,如果美元下來點,(人民幣貶值)動力就會小一些,美元漲很多的話,也不會管的。」一中資行交易員指出。
交易員認為,現在很難說6.8或者6.9就是底了,之前6.7的時候監管有意引導市場回穩是在美指未明顯強勢的情況下穩定市場情緒,而若美指持續走升,人民幣順勢貶值是合理的。
另有市場人士指出,中國需要的不是人民幣升值,監管層亦無意改變匯率貶值的方向,只是「不需要快速大幅貶值」,也就是說控制速度而沒必要控制幅度。
實際上,和2015-16年貶值預期上升的情況不同,這一波人民幣貶值情形下,個人和客盤未出現明顯的購匯恐慌,因此主動貶值有一定的外匯供求基礎,當然這也和中國采取跨境資本宏觀審慎的措施有關,加上境內外匯的利率較低投資品種較少,亦大大抑制了購匯沖動。
市場亦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維護外匯市場供求的基本平衡,主動貶值更應是中國監管層根據形勢變化而做出的選擇。
實際上,中國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在全球範圍內仍是相對穩定的。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總體上漲2.7%,同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小幅下跌1.2%,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CFETS)小幅上漲0.9%。
中國國家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今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稱,在新興市場動蕩期間,中國由於經濟基本面穩健、國際收支平衡狀況良好、對外負債水平都在安全線以內、外匯儲備相對充裕,有效應對了外部沖擊,中國跨境資金流動並沒有受到較大影響。
**貿易摩擦提升不確定性**
王春英在發布會上強調,會「非常關注」中美貿易摩擦,不過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外匯儲備充足,政策調控的空間較大,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
對於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王春英強調,中國不斷豐富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始終堅持兩個基本考慮。第一,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第二,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除了央行有豐富的調控市場的工具外,市場人士指出,央行仍在沿用2015-16年期間平衡匯率的操作手段,也就是通過掉期市場操作以“時間換空間”,為匯率調控集聚能量。
「通過掉期來平衡匯率是被證明有效的做法,...掉期操作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加上中美利差收窄,估計半年都不會停。」一外資行交易員指出。
的確,這一做法既可以避免在新一輪匯改下直接幹預市場的做法,也可以更好進行預期管理,更重要的是,這些子彈有效且不會影響外匯儲備。
北京時間18:30,境內美元/人民幣一周期掉期報4.5點,一個月期報26點,一年期報165點,較上周五分別跌33.82%、跌13.33%和跌40.00%。
實際上,維持一籃子穩定是過去兩年匯率運行的核心錨,中間價形成機制模式大大增加市場的透明度,央行亦就此不再入場直接幹預,只是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采用逆周期因子、小幅過濾中間價適度引導市場,這也是本輪人民幣貶值行情下市場恐慌情緒並未發酵的重要保障。
針對近期中美貿易戰升溫引發市場波動,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表示,這屬典型的由突發性事件引起的市場超調反應,尚不足以作為市場趨勢性變化的判斷依據。中國有意願有能力維護匯市平穩,至於資本管制,將是極壞情形下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非最急迫的政策選項。
路透北京7月19日作者 李文科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