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已遭調查 誰可以倖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席捲內地證券商的風暴似有升級跡象,海通證券(600837-CN)(06837-HK)H在今早開市後不久便發出公告,指出從今早9時36分起停 牌,當時尚未公佈原因,惟已有訊息傳出海通證券受到中證監調查。在本港收市後,海通證券於上海交易所發出公告,證實遭到監管機構調查。
海通證券遭到調查,對其業務發展會否帶來影響。翻查海通證券中期業績顯示,收入及其他收益為300.7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237.3%,歸屬於該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101.5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252.9%。
其中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收入為158.36億元人民幣,佔該行總收入的52.65%,自營業務收入為54.47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18.11%。境外業務收入為34.17億元人民幣,佔整體收入的11.36%。
其實近期內地證券界已接連傳出管理層接受調查,甚至有管理層自縊等負面訊息。其中已有8名管理層先後遭到調查的中信證券(600030-CN)(06030-HK)昨晚發出公告,指出在11月26日接獲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指稱信證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中證監決定對信證進行調查。
除了信證外,國信證券亦已確認接受中證監調查,而國信的總裁陳鴻橋在上月23日「自殺身亡」,在此之前陳鴻橋曾就在股災中涉嫌沽空而被當局約談。
至於具有中資背境的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閻峰,則從上周三起失去聯絡,暫時該公司再無進一步公布,外界無法對事件作出評估。
為何信證等證券商接連遭到調查?現時仍無法說出一個所以言。目前只能夠將早前市場上傳出的零碎訊息作整合,以期得出一個答案。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指出,信證在今年4月至9月期間,旗下的互換業務新增規模累計虛增1.06萬億元人民幣,實際上期內有關業務規模只有400億元人民幣,即虛增了超過25倍。信證的回應指出,是受到內部系統升級後,導致錯誤報送資料,有關資料已作修改。有意見指出,是為了掩飾實際資金去向。同時要注意的是,信證虛增業務規模的時間,正是內地股災前後及救市期間。
信證今次虛增業務規模的互換業務,是歸屬於資本中介業務。簡而言之,與香港的掉期合約產品類近,服務對象為高階客戶。不過信證於中期業績,並無披露互換業務的規模;而有關業績公告內,只披露了截至今年6月底,境內融資融券業務的融資融券餘額為1130.6億元人民幣。信證將虛增的業務規模會否對信證已公布的中期業績帶來影響?曾有傳媒向信證作出查詢,但是未獲得對方回應。
信證近期可以說是負面訊息連連。公司遭到監管機構調查外,前往合共8名管理層遭到相關機構調查,其中總經理程博明被調查原因,與涉嫌內幕交易及泄漏訊息有關。
究竟今次內地證券業的調查風暴,最終涉及的範圍會有幾廣泛,現階段實在難以作出評估,但是可以斷定,調查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出,短期內中資券商股表勢難明朗,又指出近期內地股市走勢並非處於強勢,因此證券商股股價表現難樂觀。
海通證券中期收入分布
業務 金額 佔整體收入
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 158.36億元 52.65%
自營業務 54.47億元 18.11%
資產管理業務 17.18億元 5.7%
投資銀行業務 9.54億元 3.17%
境外業務 34.17億元 11.36%
直投業務 2.77億元 0.92%
融資租賃業務 12.81億元 4.25%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