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一窺美全球一體化作戰 60%海空兵力部署重返亞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8 10:01


图片说明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直接向總統負責,向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長等提供軍事意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2012年,總統歐巴馬與時任防長帕內塔聯合簽發「防務戰略指南」,指長遠而言,鑑於中國長遠將有潛力影響美國經濟及安全,美國因此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並將60%海空兵力部署到亞太地區。值此中國啟動30年來最大規模軍事改革之際,讓我們一窺美國軍事規模、架構以及戰略。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導,美國軍方近年作出多項重大部署,包括「重返亞太」、從阿富汗和中東等地撤軍、增兵非洲反恐,以及擴大在北約邊境駐軍制衡俄羅斯等,由國防部制訂的「全球一體化作戰」框架概念,擬訂涉及的策略和動員。美軍共設有9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其中6個是按地理劃分的戰區司令部,另外3個則是按功能劃分的專業職能司令部。

美國在總統轄下設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直接向總統負責,向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長等提供軍事意見。參聯會設在國防部架構內,由主席統領,成員包括陸海空3軍參謀長(海軍為作戰部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及國民警衛局局長等。

參聯會以下設有中央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歐洲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及南方司令部等6大戰區作戰司令部,以及戰略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及運輸司令部等3個按功能劃分的專業職能性司令部。各司令部管轄的地域、擔負的職能完全不同,因此內部架構亦不同。

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及運輸司令部,均由聯合參謀部加軍種組成。太平洋司令部及戰略司令部則不一樣,前者內部機構更加多樣,還設有二級聯合作戰司令部及常設聯合特遣司令部;戰略司令部則沒有軍種組織司令部,而是按核子、太空和網絡等不同領域設立機構。南方司令部及非洲司令部由於受作戰任務及編制員額等因素影響,參謀機構沒有單獨作戰部門,亦沒單獨的後勤部門。

美軍司令部的改革需要有相應的法理依據,避免主觀隨意性。而隨着國際戰略形勢和軍事技術變化,先後成立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及非洲司令部,多與核戰略形勢的重大變化有關。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是國防部對美軍實施作戰指揮的機構,屬美軍作戰指揮系統,下轄各聯合司令部和特種司令部。參聯會既是總統、國防部長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事諮詢機構,也是總統和國防部長向聯合司令部和特種司令部發佈作戰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

參聯會主席是美軍最高軍事長官,同時是總統和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參聯會下設聯合參謀部和國家軍事指揮中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和指揮作戰。美軍設9大聯合司令部,是直屬國防部的美軍高級作戰指揮機構。美國三軍部隊除執行特別勤務者外,均編入某一聯合司令部。一旦發生重大緊急情況,各聯合司令部即可指揮被編入部內的部隊作戰。

美國在冷戰後沒因「一國獨大」而沾沾自喜,而是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分析可能出現的新威脅,利用資訊科技優勢提倡創新,推進軍事轉型,並將提升軍隊戰鬥力作為根本目標,圍繞如何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從而打贏下一場戰爭。經過改革後,美軍的軍政及軍令系統已經分離,並在2012年將中國視作戰略調整中的新對手,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將軍事部署向亞太傾斜。 (接下頁)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美國軍事轉型始於1997年,首先從教育、制度、人事管理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幫助軍人更新觀念,為改革鋪路。美軍一直保持強烈憂患意識,「心中始終有敵人」,以此追求軍事絕對優勢。2012年,總統歐巴馬與時任防長帕內塔聯合簽發「防務戰略指南」,指長遠而言,中國將有潛力影響美國經濟及安全。美國為此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將60%海空兵力部署到亞太。

美軍針對指揮系統臃腫等問題展開改革,已建立高效指揮體系。軍政及軍令系統分離,換言之是「養兵」與「用兵」分離,軍政系統由總統、防長及軍種部長等組成,軍令系統則由總統及防長透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與戰區司令部等組成。中國軍事專家樊高月指,「一旦開戰,戰區司令是唯一指揮官,對作戰勝敗承擔責任」,減少軍令系統層級,有效提升美軍指揮效率。

美國一向重視海軍和空軍,兩大軍種在整體兵員中佔較大比例,近年裁減兵員集中在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同時,美軍又根據未來威脅,大力發展核武、太空、網絡等戰略威懾力量,務求在國防預算大幅削減下,仍能維持戰鬥力。

美軍設有3個以功能為基礎的司令部,分別是特種作戰、運輸及管理核武的戰略司令部。近年網絡攻擊不斷增加,美國前國防部長哈格爾亦承認這是國家安全「最大威脅」,當地開始有聲音要求從戰略司令部分拆網絡部門,獨立成為「網絡司令部」。

網絡司令部成立後,可望一如1987年成立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演變成全球網絡攻防重要一分子。不過亦有聲音憂慮網絡攻擊潮未必持久,新設司令部的作用或於短時間內大減,重蹈1985年成立「太空司令部」的覆轍。時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前年曾指,目前未有打算成立網絡司令部,但數年後或有需要設立。

美國空軍前網絡戰成員希利指出,現時美國處於裁軍潮,新增司令部將引起極大關注,國防部必須審慎行事,又警告成立新司令部無助改善網絡保安。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客席研究員華萊士認為,當局需解決網絡司令部與其他司令部的協調問題,並界定其實際職能及權力,才能於未來數年成立網絡司令部。 

美國國防部前年為了削支,計劃把美軍全球6個地區司令部縮減至4個,包括解散非洲司令部,由歐洲及中央司令部瓜分;並合併南方及北方司令部。《美國國防新聞周刊》評論指,地區司令部職能可由國防部取代,應全數予以廢除,只保留以功能為基礎的司令部。

地區司令部作用主要是聯絡負責區內的各國,統籌軍事資源、人道救援及實際作戰,起初設有4大區域,其後分拆出北方及非洲司令部,共僱用逾1.5萬名員工。不過,北方司令部的反恐任務早獲國民警衛軍、國土安全部及其他情報機構執行;歐洲司令部亦因承平日久,有空閒資源及時間參與策劃非洲的行動。

地區司令部角色也十分模糊,以作戰為例,各地美軍理應由地區司令部統籌,實際上卻直接向華府負責,亦能輕易接觸聯合參謀部取得資源;地區司令部作為權力機構的存在,亦打亂美國在相關區域的民間項目,例如貿易代表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等。此外,地區司令部為求取得更多資源,往往把區域事件說成影響美國國家安全,要求大量部隊及軍備,結果是要華府和納稅人「埋單」。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