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專訪倪光南:格力做芯片設計可行,聯想失機難挽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02 12:00


倪光南,這位國產芯片與操作系統領域的權威人物,一生都在為推廣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而奔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已經79歲。

中興事件如同一枚砸落的巨石,激起了一層又一層漣漪。從業者開始反思過往,普通人的關註得到喚醒,BAT在芯片領域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就連造完手機還要造車的董明珠都在股東大會上放出豪言——「爭取明年空調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

事實上,格力進行芯片研發已經三年了,但至今空調主芯片依然依靠進口。而芯片制造是一個投入資金多、回報周期長的產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朱江洪甚至坦言,對格力做芯片沒有太大信心。

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再次以中興為例強調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至少你有備份系統的概念,哪怕慢一點,貴一點,別人不賣給你的時候,不會立即休克」。


6月30日,倪光南接受了新浪科技的專訪。在對話中,他更為直觀地表達了對科技產業與自主創新的看法,也針對中興、格力、華為及聯想所做出的動作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在他看來,中興事件給行業敲響了警鐘,也使得芯片自主研發得到了重視;董明珠如果做芯片設計毫無問題,但要覆蓋包括制造在內的整個產業鏈不太現實;而華為在解決核心技術問題方面能夠耐下心來堅持投入,做得很不錯。

繞不開的話題還有聯想。如果當初聯想按照倪光南提出的技術路線走下去,如今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沒有如果。正如倪光南所言,“聯想曾經有過很多機遇,但擦肩而過可不少,那過了你就沒有辦法再回來”。

中興事件帶來的影響廣泛且深遠。倪光南認為,不論是前沿的人工智能芯片,還是普遍的手機芯片,對企業乃至整個產業來說,擁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都是最關鍵的。

而倪光南,這位國產芯片與操作系統領域的權威人物,依然在為推廣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而奔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已經79歲。

談芯片產業
新浪科技:最近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股東會上表示,必須要做芯片,爭取明年格力空調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事實上格力從三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芯片研發了,但大部分還是需要進口,你認為這是為什麽?

倪光南:從芯片整體的產業鏈來講,如果每個環節都做確實是很大的突破,但假如就某一個環節,比如芯片設計,還是可以的。芯片的加工生產往往只有少數大企業能夠承擔,生產規模很大,投入太少就很難推進。但芯片設計公司在中國卻有很多,因為設計往往可以面向應用,小公司也可以做。

做模擬信號處理、光信號處理的芯片,一般比較難,但做數字電路這類的芯片,如果規模不是很大,要求又不是很高,兩年左右做一個項目是可行的,現在開始也來得及。不過不是把制造業就直接歸結為加工了,那樣投入太大,一條生產線投下去至少幾百個億,周期很長,而且可能不如其他大規模生產的工藝更先進,沒什麽競爭優勢。

所以我覺得像董明珠他們的規模做芯片設計毫無問題,但要覆蓋整個產業鏈不太現實。

新浪科技:中興事件後芯片產業迎來了一股熱潮,BAT加速入局,項目融資也有所增加,但是都比較分散,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倪光南:芯片設計上問題不大,因為每家的應用不太一樣,比如說現在比較熱的人工智能芯片,有些公司靠幾十人、幾百人就能做得很不錯。設計工作更多是使用工具,完成設計後再到工廠去生產流片,你的工作量就相對少一些。但如果要覆蓋制造過程,投入就很大,也需要很集中。

新浪科技:人工智能芯片所面對的業務場景尚未被完全定義,因此也有種說法稱中國芯片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是這樣嗎?

倪光南:是可能的,有人認為利用芯片可以大大加速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過程,還可能應用到手機等其他地方,也是很有價值的。但是誰做得好,究竟能不能加速,需要時間來證明。

新浪科技:你認為發展人工智能芯片的關鍵在哪?

倪光南:創新,因為人工智能沒有形成統一的做法,深度學習方式研發也不完全一樣,所以還是有很多空間的,如果具備好的創新,在競爭中就有很多優勢,如果你跟著別人跑,大家都一樣,不一定做得出來。

新浪科技:您之前說,「手機和服務器上的芯片有些已經和進口芯片旗鼓相當,但在一些特殊領域差距較大」,既然已經相當,為什麽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都與高通這樣的全球移動芯片龍頭簽署采購備忘錄?根源在哪裏?

倪光南:競爭關系。華為海思芯片的指標和高通完全可以比較,是同等的,但高通不做手機,華為做手機,中國手機廠商和華為存在競爭關系。華為業務比較廣,芯片自己做出來自己用,其他手機廠商可能會覺得用華為的芯片有點吃虧。

新浪科技:那為什麽不自己做呢?

倪光南:因為需要投入,華為做芯片投入了很多年,有一定積累,所以能做出來。手機芯片比較覆雜,並不是說一兩年就做得出來。芯片覆雜程度不一樣,兩年左右是可以做,但也就是比較簡單的數字芯片,要求不高的那種。

新浪科技:從專業角度看,我們在芯片上和國外的差距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倪光南:通用數字芯片和設計芯片差得不多,在一些特殊芯片,比較覆雜的芯片,可能我們之前沒有做過,還有缺口的地方,這是在設計方面,而制造方面差距就比較大了。

談自主創新
新浪科技:中國制造業相對落後,這背後是設備、原材料、工藝等一系列原因。那麽,想追趕或超越,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

倪光南:人家工業化走在前面,但我們趕的速度也可以。我們面對的是至少幾十年上百年的差距,所以肯定需要時間,不過並不等於所有都領域需要那麽久。像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新興的產業就是例外,人工智能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領先也沒有領先多少年。最需要解決的還是創新,我們有很多優勢:人才資源多、市場資源大,市場機制和舉國體制結合也是優勢,應該會比較快地趕上去。

新浪科技:應該如何培養這方面的技術人才?

倪光南:要有足夠的耐心,踏踏實實地做,培養創新人才,除了技術外各方面都要培養,要培養很好的精神,像貢獻精神、創新意識、自力更生,應該各方面全面發展。

新浪科技:「中興事件」為整個芯片產業都敲響了警鐘,一些你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發言、采訪也引起了新的討論,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是否意味著這些年來行業理念與觀點並沒有更新,甚至於是一直被遺忘的?

倪光南:我強調的基本還是核心技術,無論硬件軟件說到底還是需要核心技術,沒有核心技術最後依然不行。不是遺忘,是一些風氣,比較急功近利吧。這也可以理解,希望能盡快地取得效益,投資少回報大,但這是主觀願望,如果無法解決核心技術問題,最後可能還是受制於人。所以要有遠見,這方面華為做得不錯,他們能夠耐下心來,那麽多年都一直堅持投入,最後來看回報還是很好的。這其實就需要有一種全局觀念,追求利益是應該的,但不要太急功近利。

新浪科技:關於「技工貿」和「貿工技」兩種路線的爭議一直都在,現在你怎麽看?

倪光南:按照規律來講肯定是創新驅動,如果你只要貿易不要技術,那麽你怎麽賺錢,別人一樣能做。如果有模式創新也可以,要是模式也沒創新,大家都是同樣的產品,怎麽賺錢?

新浪科技:有評論稱,如果當年走的是你提出的技術路線,如今聯想和中國半導體產業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你覺得呢?

倪光南:聯想曾經有很多機遇,當年IT領域還是算領頭的,有優勢在。但就像習總書記說:「有的歷史性交匯期也可能擦肩而過」,它擦肩而過的可不少,那過了你就沒有辦法再回來。當時聯想的程控交換機和華為的程控交換機,兩家都拿到入網證了,聯想稍微早一點。中南海招標就是聯想,當時不僅是政府,用戶面對同等性價比肯定會選聯想。所以這都是機遇,但聯想不做,要去賣電腦,交換機是高利潤,賣電腦賺的錢和交換機的錢是沒法比的。所以聯想自己喪失了機遇,在歷史交匯期擦肩而過,那就沒辦法挽回了。

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 | 何暢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