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投資別聽父母的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 2018-06-09 10:00
美國 Gallant Financial Planning 公司的執行長和 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 Debbie Heffernan Gallant 指出,每個人有不同的投資需求,不應該一昧聽從父母親的建議,因為他們可能不了解你的情況與需求,且現今的金融和工作環境和過去不同。
以下為三個不該聽從父母建議而進行投資的原因:
1. 他們無法看到整體情況
Smith Bruer Advisors 的執行長與 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 René Bruer 指出,每個人需要了解他們的目標,以及優先投資事項,與可承受的風險,而你的父母沒辦法完全了解你的情況,他們甚至可能不知道你賺了多少錢。
Oak Street Investment Advisors 的創辦人 Jacob Milder 表示,通常情況下,即使是精通財務的家長也沒有足夠的資訊信息來提供完善的建議。此外,父母親常常會存在偏見,比如說他們可能討厭股市,希望孩子投資房地產。
透過專家獲得建議是更好的選擇,他們會提供第一手訊息、線上自動服務或綜合的服務。
2. 金融產業發生了變化
現在是科技發達的時代,投資者有智慧型手機以及許多應用程式來幫助他們理財,而這些工具可能都是父母親那一輩所無法想像的。
投資者現在有許多不同的投資選項,例如使用先進軟體和電腦演算法的機器人投資顧問,他們在線上建立和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與大多數人力顧問相比,這是一種成本較低的選擇,而當客戶有問題時,人力顧問將結合機器人顧問,盡力解決問題。
3. 生活方式和工作形態已經改變
Freelance Financial Planning 的創辦人和 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 Ben Henry-Moreland 表示:「財務規劃的目標還是跟以前一樣,使用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具意義的生活。」
Henry-Moreland 指出,但職業的選擇和生活模式已轉變,許多千禧世代的青壯年為自由職業者或承包商,他們的收入較不穩定,所以與父母那輩相比,年輕人的投資選項須更具流動性。
以整體來說,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換工作的頻率比他們的父母更高,根據 LinkedIn 在 2016 年的分析,在 2006 年至 2010 年之間畢業的大學生,剛出社會 5 年平均更換 2.85 份工作,而 1986 年至 1990 年之間畢業的大學生,在 5 年內平均更換 1.6 份工作。
More With Less Financial Planning 的老闆與 CFP 認可財務策劃師 Kayse Kress 指出,這是由於長時間待在同一間公司或同一個城市已較不具意義。
制定自己的投資計劃
Grandville Gimbal 資本管理公司的資身投資組合經理 David Hodge 指出,盲目地接受任何人的建議是一個糟糕的想法,投資者應該要思考想要甚麼,想要達成甚麼,人生想做甚麼,理財是為了完成這些目的。
而好處是,但你發現你做錯時,你會有機會可以進行修正,不斷地從投資中學習。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