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 :全球金融市場為何震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2-07 11:23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今 (7) 日於新浪財經專欄撰文指出,近期美國股債雙殺,周一美股大跌,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行突破 2.7%。受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影響,歐洲、日本、中國等股市均大幅調整。為什麽?向何處去?
任澤平以 4 大點來分析:
1、從宏觀策略經驗判斷,股漲債跌是經濟預期向好,股跌債漲是經濟預期轉差,股債雙殺大多是因為流動性、資金面或估值層面出問題。從近期美國 PMI 處於擴張期、美國非農數據超預期,結合歐洲、日本、中國等數據來看,全球經濟正處於新一輪增長周期,顯然經濟基本面仍然向好。
2、美國股債雙殺,根本原因是經濟持續復甦、油價上漲和川普新政引發的通膨預期升溫以及貨幣政策收緊預期,至於量化交易和盈利盤積累調整壓力等更多地是技術層面。
美國 1 月非農就業人口 +20 萬人,超預期的 +18 萬人;美國 1 月失業率 4.1%,接近充分就業狀態;1 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 2.9%,創 2009 年以來最大增幅。川普減稅和監管放鬆政策有助於企業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增加通膨預期。
市場主要擔心的是通膨加速到來引發的貨幣政策加快收緊的風險,所以是股債雙殺。
3、根據以往經驗,通膨周期滯後於經濟周期,升息初期不足以抑制經濟復甦,直到利率過高抑制經濟活動並刺破高槓桿部門的金融結構脆弱性。總的來看,美國仍處在升息的上半場,貨幣政策邊際收緊但利率水平和金融條件仍處在比較寬鬆環境。更為重要的是,2009 年以來美國這一輪採取了「寬貨幣 + 嚴監管」的政策組合,有助於控制金融結構的脆弱性並拉長經濟復甦時間。
4、展望未來,從周期的角度講,全球金融市場以及經濟形勢前景是金融周期向下和新周期向上博弈的結果,從估值的角度是分子盈利和分母利率的賽跑。美國經濟新周期是 2012 年開始復甦,歐洲經濟是 2016 年下半年開始復甦,中國經濟是 2016 年 L 型觸底、2017 年前後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經濟新周期是決定過去兩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大類資產走勢的主要邏輯,所以 2017 年股漲、債跌、商品漲、匯率強,新周期論戰多頭完勝。
與此同時,美國聯準會升息縮表,2015 年 12 月首次開啟升息,中國自 2016 年下半年以來開始加強金融監管、收縮影子銀行體系並多次上調公開市場利率,全球步入流動性拐點,處在金融周期下半場。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