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現代經濟學教育的失敗
鉅亨網編譯林懇 2018-01-27 10:59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裡,英國議員 Robert Skidelsky 提道,在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經濟趨勢的動向,及 2008 年金融海嘯後市場未復甦的情況下,經濟學的教育很可能是需要「教改」。
Skidelsky 表示,現今的央行官員們無法扭轉經濟的復甦,雖然走了 SOP「正常程序」,但市場卻沒有預期的反應。量化寬鬆 QE 本應把通膨拉回「目標」,但環顧現況通膨卻遲遲不升,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現在看來都是「徒勞無功」。
在央行沒有任何「工具」可用的情況下,最後淪落到使用「結構性改革」來扭轉經濟,然而,這個問題是結構改革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或定義,使選民、政客、及經濟學家們,都無法定論下一步確切措施。
在 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經濟「專家」們認為當時的經濟一切穩定。現任 Fed 主席葉倫亦曾於 2005 年表示,房市泡沫只是美國經濟強勁的道路上的一個「小坑洞」罷了。
在葉倫的話頭才剛落地幾年,2008 年金融海嘯即把世界震得天搖地動。當時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便曾質問英國經濟學家:「為何你們未能預測 2008 年的嚴重性?」
但她得到的答案是,這是「一群聰明人的集體疏失」。
然而,一些少數的經濟學家卻不這麼認為,一派經濟學家把矛頭指向了經濟學的教育問題之上。環顧現在大多數的經濟學學位並不需要學習心理學、哲學、歷史、或政治。課程通常只是填鴨式的向學生「餵食」不切實際的經濟模型,算高等數學題目,如微積分,但是卻亟缺乏整體經濟的宏觀分析能力。
提道過去幾位偉大的經濟學家,不得不聊聊 19 世紀的約翰彌爾,他是英國相當著名的哲學家與經濟學家,是邊沁後效益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彌爾對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影響極大,尤其名著作:論自由。
近年來一些學者直言,現代與古代經濟學家相比,最大的差異就是少了「人性」與「哲理」上的探討,一個好的經濟學家或許不應該只是個在經濟學科上卓越出眾的人。原因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系可以單一的閱覽人類發展,也沒有任何單一學系會像經濟學這樣的,把自己從「人」-- 這個根本的問題上挪除。
經濟學系是個需要了解市場如何運作、如何評估金融系統瓦解、如何正確的預估價值的科系,但最後卻成為了幾道紙上的模型,缺少了「人」的觀感。
經濟學家們常常表述,經濟學是個把「模糊概念」,化為「精準數據」的學科,如同一個水力壓力機,描述供給與需求如何達到平衡。其實模型並沒有錯,錯的是「與世隔絕」這個思想態度上。
當人們把經濟學描述成一台機器,則所有的經濟論點就會「機械化」,但生活與市場,其實往往不同於機器的操作。
當商品價格下降,確實購買的人應該要更多,但這種案例不是每次都會發生。
一位經濟學家不能把任何「供需失衡」當做是「路上的小坑洞」。如凱恩斯警告他學生時一樣,不能把所有的事情「精準化」,凱恩斯更在他最大的生涯著作《就業、利率、與金錢的綜合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裡面,沒有留下任何經濟模型。
兩位著名的奧利地派系 Austrian 經濟學家 (提倡政府不應介入經濟派系) Joseph Schumpeter 與 Freidrich Hayek 也強烈抨擊經濟學如同機器的說法。Schumpeter 提道,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是從不斷瓦解舊有關係而來的。Hayek 也提道,市場的「隱形之手」不是從供需平衡而來的,反而是全球無數人民的非一致想法所得來的。
一個偉大經濟學家所擁有的思路,是有著國際觀教育與遼闊的心胸,這使得他們了解成千上萬個行業的獨特性與運作模式。就如同上一代的經濟學家除了經濟學以外,還懂得其他領域的「涉獵」。
凱恩斯雖然以數學系畢業,但其實凱恩斯在「古典文學」上極有著墨,而他在開始教授經濟學科的前一年,才上過經濟學分的課程。
Schumpeter 的博士學位是法律。
Hayek 也是法律與政治學科,同時他也專精於哲學、心理學及腦神經解剖學。
今天這代經濟學家們,則是除了經濟學以外,沒有什麼涉及其他領域。甚至有可能連經濟學系的古典著作都未曾閱讀過。如真的有讀到經濟學史,也是從「古代」的數據中發掘。可是教授經濟學限制的「哲學」則可能從未翻閱過,只有數學獨攬了他們的思想。
或許現代經濟學家們,用「象牙塔學者」形容更適合不過了。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