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分析〉「去槓桿」大刀闊斧 中國債務總解析

鉅亨網編譯林懇 2017-11-22 17:57

據《彭博》報導,自中國五年一次的「十九大」之後,中國政府便開始高速地執行去槓桿、減少手中債務,尤其是影子銀行 (Shadow Banking),如對沖基金等企業。上週中國也開始成立資產管理產品的標準,以試圖降低這塊金融市場過熱的「原罪」,防範未來投資人的風險。

然而,就算目前債務成長減緩,中國債務仍預計於 2022 年達到經濟體量的 3 倍。下圖顯示,中國目前債務有五大分類,而影子銀行只是其中的一項。

1) WMP 為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財富管理產品。
 

2) NBFI 為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
 

3) Repo 為 Repurchases,附買回協議。
 

4) NCD 為 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中國經濟自 10% 增速持續減緩之後,銀行定存報酬率亦因中國人行降準降息而走低,是故企業與家庭為了追求高報酬率,即必須提高手上槓桿,這導致市場資金流入報酬率較高的理財商品及委託投資。

其中中國的理財商品市場,更是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市場,當然也成為了人行「去槓桿」的第一個打擊項目,如下圖所示,中國理財商品正在受到壓抑,成長力道已持平一段時間,並且自 2017 年四月高峰後便開始下滑。

理財商品近年來廣受發行方熱愛,因無法透過一般管道取得貸款的發行方,即會使用理財商品來獲取融資。當然高風險也是高報酬,理財商品給予的利息往往也比銀行來的更高,想當然耳,市場投資人也更樂意交出現金,購買理財商品。

同時,理財商品也給予投資人另一種「避稅天堂」的環境,因理財商品收入在會計帳上不用註記成為股利收入,故得以避開個人所得稅之課徵。

然而,目前近 30 兆人民幣的理財商品市場,是不被中國政府所保護的,投資人風險比想像中更高,目前中國總書記習近平與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都同樣支持對理財商品加大「去槓桿」。

除了理財商品之外以外,近年來也大受歡迎的包括「委託借貸協議」entrusted loan agreements (如企業借貸給其他企業,而銀行為中間人)、「信託借貸」(如銀行從 WMP 募資後把資金投資信託,而信託收益給予企業借貸方),「承兌信用證」banker"s acceptance (如銀行承兌的未來付款證券)。

雖然政府打壓理財商品,但整體影子銀行業務於 2017 年 8 月 (最新資料) 還是增加了 26.8 兆人民幣,市場人士分析,影子銀行就是中國房地產上漲的罪魁禍首之一。

中國政府禁止了任何私募基金借貸給房產開發商,而銀行也接到通知,需上繳委託信貸明細 (如銀行借貸給資產管理商)。

附買回協議是中國企業短期融資的渠道之一,而為了因應中國主政者的去槓桿政策,中國相關單位已於今年 3 月開始,提升了附買回協議的融資成本,以降低附買回協議之交易量。

附買回協議融資成本的提高倒是有奏效,市場規模從今年 6 月的最高峰起跌,也下降至 10 月份最新的 9.63 兆人民幣

最後一部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NCD 僅佔中國槓桿量的一小部份而已,但這是中國小型銀行生存的根本業務。

但近幾年來,大額可轉讓定存單也已開始轉變成小型銀行間互相融資,來購買理財商品之手段,使得短期大額可轉讓定存單與其他業務量不對等。

今年大額可轉讓定存單市場雖有波動,但大致上在 8 兆 人民幣以上。

總結來說,北京政府正一邊執行「去槓桿」,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在「去槓桿」的道路上,導致中國經濟降溫,該如何兼得這將會是中國政府與人行的考驗之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