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關於市場 這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創始人的五個大膽判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1-21 13:08

摘要:全球最大公募基金 Vanguard 創始人 Jack Bogle 給出了未來十年美國市場的五大預測,核心主題是美股和美債市場會進入一個相對低回報的時期,風險溢價也會縮窄。這樣的時代有利於被動投資,主動投資會因低回報率和高費用開支而承壓。

未來十年的美國股市仍是全球領先指標,但別指望高額回報率了?這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 Vanguard 創始人的「合理預期」。

現年 88 歲的 Jack Bogle 於 1975 年創立了專注於指數型被動投資的 Vanguard 基金公司,目前資產管理規模高達 4.5 萬億美元,穩居行業龍頭地位。他在今年秋季更新了《長贏投資》(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第十版,被譽為全球指數基金教父。

Bogle 一直認為指數型被動投資是真正立足長遠的價值投資,曾在本月初批評洲際交易所推出的 FANG + 指數期貨迎合賭徒心理,「任何誘惑投資者進行短期投機交易的都是輸家心態」。在接受 CNBC 和 Morningstar 等財經媒體採訪中,他也給出了 2018 年以後的五大全球投資預測。

1、 美股相比於全球市場更安全

Bogle 認為,美國股市仍是全球市場的先行指標,雖然全球經濟今年進入「攜手復甦」的利好模式,但未來十年不存在比美國還好的市場。投資股市在本質上是押注企業的盈利能力,美國公司非常具有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在長期來說,投資美國之外市場的回報率不能保證很高。

CNBC 統計發現確實如此。標普 500 指數在過去 10 年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為 8.04%,而明晟 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同期回報率僅為 1.73%,除去美國和加拿大的明晟 MSCI EAFE 回報率為 2.01%。

不過上述三大指數今年分別累漲 17.45%、33.17% 和 21.38%,即美國之外的指數回報率跑贏了標普大盤。不少分析師的解釋是全球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廣泛經濟復甦,標普 500 的預期市盈率超過 24 倍,也令尋求更高回報的資本轉移到北美以外的地區。

2、美股進入一個相對低回報的時期

Bogle 計算股市回報率採用兩個指標,即企業盈利增長加股利收益率的投資回報,以及與股票估值相關的投機回報。他認為,未來十年的美股名義回報率無法重現過去幾十年的超高回報率 10%。

當前企業的盈利增長為 6%,但未來十年會降至 4% 才能符合典型的經濟周期。未來的股利殖利率(dividend yield)會降至 2%,小於歷史均值 4.4%,加總可得投資回報為 6%。

從投機回報來看,美股估值雖然沒到極端高位,但標普 500 本益比接近 25 倍也高於歷史均值。預計到 2020 年時的本益比會降至 18-20 倍,也會拖累名目回報率降低 2 個百分點。因此得出了未來 10 年美股的年化回報率為 4% 的結論。

3、未來十年的債券組合回報率為 3%

Bogle 假設的債券投資組合包括 50% 的美國十年期國債,當前殖利率為 2.2%,另有 50% 的長期可投資級企業債券,當前殖利率為 3.9%。未來影響債券收益的唯一因素是票面利率,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還是會選擇持有債券直至到期,不會頻繁換手。

從歷史數據來看,長期股市回報率是 9%,債券回報率是 6%。由此可知,未來十年的債券回報率不僅低於歷史均值,與股市之間的風險溢價也會收窄。

4、主動投資會因低回報率承壓

Bogle 認為自己參與開啟的指數型基金革命(index revolution)是重塑投資生態的最大力量。當前 41% 的股票資產都是被動投資者持有,這一比例還在增長。

典型主動投資股票基金收取 2% 的管理費,如果未來美股回報率只有 4%,主動投資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可接受。相比之下,指數型基金管理費只有 5 個基點,等於投資者享受 3.95% 的回報率。

這會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未來 75% 股票與 25% 債券的主動投資組合,回報率反而不如 25% 股票和 75% 債券組成的指數型組合。低回報率也會令金融服務行業重新思考費率架構。

5、影響力投資也許比預期更無效

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也叫可持續性的責任投資,屬於主動投資的一部分,需要基金經理根據社會和環境影響力來挑選股票或債券,主要投資對象包括公司、組織和基金。

麥肯錫研報顯示,這一模式在全球呈指數級增長,過去十年的類似主題基金共吸引了至少 700 億美元,貝萊德、高盛等頂尖基金經理都參與其中。

不過 Bogle 認為此類投資的有效性不明顯,很多公司對二級市場的換手情況不清楚,作為小股東很難對公司講述社會責任等大道理,並不算是有效的溝通手段。更好的方式是停止購買負面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