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跑贏兔子! 大摩登基新華爾街之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08-08 16:46
文●楊少強
「新華爾街交易之王」,這是財經頻道 CNBC 給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下簡稱大摩)的封號。這家投資銀行近來市值一度超越高盛(Goldman Sachs),營收與顧問業務也凌駕後者,除了反映兩者多樣化 vs. 專業化的路線選擇,亦凸顯人腦 vs. 電腦的趨勢之爭。
8 年前大摩市值只有高盛 4 成,如今兩者只相差約 2%;昔日高盛顧問業務傲視群雄,2016 年大摩卻從高盛手裡奪下此業務冠軍,《華爾街日報》形容大摩與高盛之爭宛如龜兔賽跑,「如今烏龜領先兔子了!」
大摩與高盛「本是同根生」,它們皆以合夥人制起家,亦是挺過金融海嘯的碩果僅存大型投資銀行,客戶也類似——兩者皆依賴對沖基金及風險交易,不像花旗、摩根大通等綜合銀行有諸多企業客戶。
金融海嘯後大轉彎
攻資產管理,超越高盛關鍵
但在金融海嘯後,它們各自走上不同之路,高盛繼續在商品市場與對沖基金壓注,將投行本色進行到底;大摩則淡化投行色彩,買下花旗的美邦(Smith Barney),轉型做資產管理,後來更吸收個人存款並放貸,變身傳統銀行。
這場路線之爭一開始是高盛占上風,然而隨著政府監管趨嚴,客戶避險至上,高盛的投行本質逐漸失色,大摩則漸獲市場青睞。金融海嘯後隔年,大摩營收只有高盛一半,但今年前兩季,大摩營收卻超越高盛,今年以來大摩股價上漲逾 10%,高盛下跌 6%。
大摩轉型乃是其執行長高爾曼(James Gorman)之功。這位出生於澳洲、辦公室裡掛著拳王阿里簽名拳套的銀行家,當初能進入大摩,要拜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創辦人芬克(Larry Fink)2006 年推薦所賜。
過去大摩在不動產貸款市場壓注數十億美元,2008 年金融海嘯卻讓它幾乎滅頂。高爾曼在 2010 年接任執行長,他認為大摩「太依賴投資銀行」,上任後逐漸甩掉高風險交易,定下大摩向「資產管理」轉型的策略。
此外,高爾曼還推動大摩變身傳統銀行,提供個人存款、發行聯名信用卡、對客戶放款,推出證券抵押貸款,允許客戶用股票做抵押來借錢。
自營交易一向是華爾街投行主要獲利來源,特別是固定收益(FICC),高爾曼卻將該部門交易員砍掉 1/4,並降低其資本。他接手第 1 年,大摩營業利益不到高盛的一半,比 2008 年縮水逾 1/4。
隨著大環境轉變,大摩轉型開始有了回報。據 2017 年第 2 季財報,大摩的資產管理收入創歷史新高,該部門淨利成長近 30%,是成長最快的部門。對手高盛的固定收益則大跌 4 成,《紐約時報》形容「大摩幫高盛上了一堂多元化的課。」
隱憂 1:新形態對手
精品投行搶生意、矽谷搶人
然而大摩並非無懈可擊,首先聯準會(Fed)升息已成定局,傳統銀行將提高存款利率吸金,威脅大摩同型業務,大摩今年第 2 季吸收的存款金額,較去年同期下滑 7%,就反映這個趨勢。
其次是外來競爭日趨激烈。近來全球最大初次公開發行案(IPO)——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找上精品投行莫里斯(Moelis)做唯一獨立顧問,放棄高盛與大摩,就是一個指標。
「精品投行」和高盛、大摩等傳統投行不同,它們專攻企業購併、籌資等業務。近年來諸多大型購併及 IPO 案,從卡夫食品(Kraft)併亨氏(Heinz)、德意志證交所與倫敦證交所合併,到阿聯的國營石油公司(Adnoc)、沙特阿美上市案,皆落入精品投行之手,這是包括大摩在內的傳統投行一大隱憂。
另一外來競爭則是矽谷,首先表現在人才流失。大摩前財務長、被譽為「華爾街最有權力的女人」的波拉特(Ruth Porat),2015 年離開她服務近 30 年的老東家跳槽 Google,原因之一就是矽谷的銀彈攻勢:波拉特在 Google 第一年就可領到逾 3 千萬美元薪酬,她在大摩薪酬則約 1 千萬美元。
華爾街近來縮衣節食,大摩近來就降低新雇員工薪資,財務長普魯真(Jonathan Pruzan)表示,要把錢花在「留住老員工」上。但減新人薪酬使華爾街更難招募到新血,據去年 11 月《經濟學人》引述的數據,一個菜鳥工程師在矽谷年薪 12 萬美元,「比華爾街同年齡者還多。」華爾街想砸錢留老員工,從波拉特跳槽來看,亦無法追上矽谷,這將是大摩這類投行的問題。
隱憂 2:電腦投資潮
1 萬 6 千名員工最大挑戰
更大的競爭來自電腦。華爾街近年來盛行「機器學習」(ML)——也就是用電腦取代人腦投資,高盛就是最熱心的實踐者之一。大摩執行長高爾曼對此風潮卻嗤之以鼻。「1999 年我們在電影裡就看過了,」他認為消費者偏好不同,市場因此誕生不同部門以符合所需,「電腦投資顧問只是其中一個部門而已。」
在高爾曼看來,只有人們不再把真人投資顧問建議當一回事時,電腦才會取代人腦,「但目前根本不是這樣。」電腦乍看似比真人便宜,但高爾曼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考量到像摩根士丹利提供的顧問諮詢服務、不同產品組合,「這種價差不能算貴。」
但電腦投資成風潮畢竟是不爭的事實,2011 年金融科技(Fintech)獲得的投資金額為 25 億美元,至去年已成長逾 8 倍,達 232 億美元。2010 年以來,用人工智慧(AI)投資的對沖基金,其報酬率是一般對沖基金的兩倍;數學家西蒙斯(James Simons)創立的基金,靠數理模型與電腦程式,至 2016 年創下連續 27 年兩位數報酬率,西蒙斯稱「我是模型先生,從不進行基本面分析。」
這類數理投資派崛起,意味著傳統金融人才具備的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諮詢機構 Opimas 預估,2025 年華爾街從資產管理到證券交易各部門,總計將減少 23 萬個工作機會,只有科技與資料處理的工作逆勢成長,這對旗下有高達 1 萬 6 千名真人顧問的大摩將是一大衝擊。
在科技化部分,高盛比大摩走得更遠。目前大摩帳面數字雖優於高盛,但外有精品投行與矽谷競爭,內有電腦投資夾擊,堅持以人為本的大摩,在這場「龜兔賽跑」中能領先多久?這將是這家「新華爾街之王」未來的挑戰。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商業周刊》 155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