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面面觀〉面對「財富重分配」 英國這麼做...
鉅亨網編譯趙正瑋 2017-04-23 09:02
當前台灣的年金改革議題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不過,歐洲一些先進國家在 20 世紀時也經歷了腥風血雨的年金改革,抗議、衝突、社會對立似乎是伴隨改革而來的自然產物。不過,這次台灣的年金改革也並非瞎子摸象,諸多歐洲國家都曾走過這一艱難的道路,英國的改革經驗或許能讓我們借鏡。
根據一則刊登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文章中指出,英國新工黨政府在 2002 年所公佈的「年金改革綠皮書 (green paper)」中,首次提出年金改革的長期目標及措施,爾後又於 2005 年的「年金改革白皮書 (white paper)」中,更進一步確認其未來的改革方向。新工黨政府認為,未來的年金改革方案必須符合下列五項要件,意即強調個人責任、公平性、簡單化、可負擔,以及制度的永續性。
為了解決老年人退休時儲蓄不足的問題,新工黨政府認為應該強調個人責任的重要性,並希望由個人負擔起未來老年的退休責任。而政府的責任則在於確保安全與高品質的儲蓄機制,並讓自營業者及無工作者也能參加個人帳戶制度。在這項制度中要求的不只是政策的改革,也訓練民眾加強自身的儲蓄意識。
另外,對於一般受雇者則計畫採取自願加入式的退休儲蓄機制,以保障民眾的退休安全。
年金改革有必要嗎? 其實觀察一下當時英國所面臨的問題就會發現,它們的問題與台灣今天遇到的問題出奇的相似。年金改革的用意並非要剝奪退休人士的福利,而更像是一種「資源重新分配」的概念。
當時英國的年金改革著眼於青年世代的未來,畢竟這些青年人口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產值。在人口老化的不可逆趨勢下,醫療成本的增加是必然的,老年人的醫療需求相較而言大於年輕人,政府將以稅收的形式讓年輕人負擔這項資金來源。
社會的勞動力也將逐漸減少,在此情況下,年輕人的產值通過財富重分配的過程,大量注入到退休者的帳戶,使青年人的財富縮水。
而且,英國的購屋印花稅不斷上升,購屋成本上升,再加上財富重分配的結果,使得年輕人的可支配所得減少,進而影響到民間消費的力道。
英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方案,包括,自動提撥薪資的 4%,雇主提供 3%,政府以免稅的方式補助 1%。擴大基礎年金的適用範圍、簡化繳納費用的機制。禁止年齡歧視,延長退休年齡。精簡行政程序,增加效率。
台灣也面臨著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的現象,而且房價的飆升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在這些不利的條件下,提供民眾儲蓄的誘因相當重要。控制公共支出費用,採取部份負擔公共服務的措施,以降低財政負擔,維持財政平衡,將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配置,才能從根本解決年金所帶來的難題。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