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孕育陸股明日之星!看懂為何中國國企不死 民營企業難出頭原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6 11:05
它本應該是中國新經濟的一張名片,這個深圳股票交易市場設立的初衷是孕育出類似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未來之星。
然而,2009 年設立的創業板市場卻未發揮當初預想的作用,至少近幾個月其表現與舊經濟公司為主的上證綜指相比證實了這點。與之相對應的是,經濟數據方面顯示的卻是民營企業為主的消費與服務業作為經濟成長新的推進器運轉良好。
作為全面降低創紀錄槓桿措施的一部分,決策者在 2016 年稍晚控制流動性的行為,或有助於解釋為何兩個股指呈現分化走勢。政府此舉給民營企業的經營帶來壓力,這類企業本身就無法象大型國企那樣可以優先獲得低成本融資, 鑒於高科技股的本益比更高,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顯得更大。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彈,老經濟企業的盈利出現明顯改善。
「部分較小的民營企業面臨融資不確定問題。大人物們總是獲得優待和援助,而小家伙們日子卻難過,」 投銀 Capital Link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駐香港首席策略師 Uwe Parpart 說。
創業板的弱勢在本周二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天創業板指數下挫 1.4%,為通信業提供服務的高新興科技、以及為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設計半導體晶片的全志科技領跌。相比之下,上證綜指上漲 0.2%,水泥股與石油開采股領漲。
降槓桿(中國債務總額相當於 2015 年 GDP 總額的近 250%)與維持經濟最低增速在 6.5% 左右是中國決策者的優先任務,眼下這兩個任務存在沖突。去年稍早中國政府向刺激政策轉變,同時化解部分行業的過剩產能,助推工業品出廠價格 (PPI)12 月創下逾五年來的最大漲幅,繼而促進工業企業利潤強勁反彈。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