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屋脊上的「第一書記」用6年付出 澆灌海嘎迎「新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1 14:30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林童)6年前,有一位駐村幹部懷揣滿腔熱血來到了坐落在「貴州屋脊」之上的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在這裡,他許下了「不破貧窮誓不休」錚錚誓言;在這裡,他不計回報地揮灑了自己6年的青春;在這裡,他讓原本貧困的海嘎村華麗轉身成為「美麗鄉村」。他,就是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

楊波駐村6年給海嘎帶來的改變滿腔熱血入海嘎駐村幹部變身群眾「兄弟」

「坡腳喊來坡上聽,走路走得腳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飯,穿的全是布巾巾。」這首當地群眾常唱的民謠,道出了當時海嘎的現狀:1998年才通路通電的海嘎,沒有網甚至連手機信號沒有,村民住茅草屋、喝望天水,整個村子幾乎找不到一個水沖廁所,2010年的人均收入才1600多元。

2010年,28歲的楊波來到這裡,開始了他在海嘎村的駐村工作。雖然對每一件事都充滿了幹勁,走村串戶,田間地里都有楊波的身影,但當兩年的駐村工作快要結束時,楊波卻並未取得什麼顯著的成績。他開始質疑自己的選擇和為之所做的一切努力。他向父親訴苦說:「這裡的工作實在是太難做了。」可父親卻給了他一記重重地「耳光」:「如果農村工作有那麼簡單,國家還讓你們去幹嘛?你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難道連這點苦都吃不了。」


楊波走訪群眾家中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是去?是留?父親的那記「耳光」還在臉頰隱隱生疼,海嘎仍然貧困。楊波最終做出了選擇,繼續駐村海嘎,理由很簡單——「不甘心」。兩年任期,他覺得自己給海嘎做得太少。為了堅定自己做好駐村工作的決心,楊波許下了「不破貧窮誓不休」的誓言。

回望過去兩年的工作,楊波開始輾轉反思,是自己做得不夠努力,工作方式方法不對,還是沒有找到找准解決問題的關鍵。父親的一句話,再次給點醒了楊波。父親問他:「你有沒有把自己當成海嘎的一名群眾,去和他們交談,去了解他們……」楊波開始轉變自己的工作的方式,在開展群眾思想動員工作的時候,轉換了自己的身份,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名駐村幹部,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海嘎人。

入戶談心,給小孩發糖果,跟村民一起勞作,在田間屋前抽煙嘮家常。村民們也熱情地拉着楊波進家烤洋芋吃,拎着雞蛋送到他寢室去。人們對楊波的稱呼從「支書」變成了「楊兄弟」、「楊伯伯」。多彩貴州網記者在跟隨楊波走訪群眾家中時,無論是到那家,楊波都能說出這家人的名字、家庭情況,而人們對他的到來也都是笑臉相迎,上賓以待,孩子們也都願意圍着他轉。他說:「群眾工作沒有什麼別的捷徑,只能是心貼心、肉貼肉。」

群眾期盼堅定駐村信念

2014年,楊波經歷了自己人生的一大波折。12月12日,還在海嘎村埋頭苦乾的楊波,因通訊不暢沒能接到家中的電話,未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這給楊波留下了永遠的愧疚。也在這一年,海嘎村的特色民族村落建設、飲水工程、民族民間文化挖掘等重要民生改建工程、項目也陸續落地,而楊波的第二屆駐村工作也在這一年到期了。「經歷了這麼大的事情,楊波會選擇離開嗎?」這一次,這個問題也不在只是楊波一個人的問題,也成為了海嘎群眾的擔心。

看着村民們寫滿期待的臉,已經成為「海嘎人」的楊波再一次陷入了內心的糾結。這一次沒有了父親教導,有的只是妻子的支持與理解。妻子楊曉英說:「你放心去工作,千萬不要給自己留遺憾,家裡的事情有我。」重整思緒的楊波,撕掉了求換人的申請,回到那個自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去繼續做完那些自己曾經承諾過海嘎群眾的事。

時隔兩年,當楊波再談到父親的離去時,仍會話音哽咽,眼淚眼眶。「父親的離去,對我而言就如同『天』塌了一樣。」他說,選擇了駐村,就註定不能兩頭兼顧。孰輕孰重,父親會理解的。楊波告訴記者,駐村工作能不能做好,就看駐村幹部是否把群眾裝進了心裡。駐村工作能做成什麼樣,就看「扎」的有多深,事無大小但不能有頭無尾,否則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信任自己的人們不負責。

6年駐村紮根付出澆灌海嘎迎「新春」

一屆又一屆的駐村,一次又一次的在家與海嘎村之間的選擇中「糾結」,從父親的教導到家人的支持,從最初的迷茫到心中的堅定;楊波用6年的堅守和付出,只為讓海嘎華麗脫變,走出貧困,奔向小康。如今的海嘎,寬敞整潔旅遊公路,韭菜花路燈相伴而立,具有民族特色農家樂小院依山而座,群眾文化廣場上娛樂健身設施應有盡有,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

6年努力下來,在2015年時,海嘎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已增長到了7286元,翻了4.5倍。楊波先後為海嘎村申請註冊了「黔之脊」綠色食品商標,成立了「海嘎四季青種植農民合作社」。爭取整合各項資金,為村集體在城區置辦了100平米的商鋪。同時,依託彝族文化大力開發建設韭菜坪景區,並協調扶貧局、鐘山區貧困群眾培訓基地等為村民開展導遊培訓、洗車培訓、農家樂開辦培訓、廚師培訓等服務業培訓課程,引導有刺繡、蠟染、竹編等彝族特色手工藝的村民製作產品放置在景區出售。通過產業支撐,技術保障,讓當地群眾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現今,第三屆的駐村任期也滿了,對於去與留,楊波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了。他說:「我去什麼地方都無關緊要,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去哪兒就在哪兒『紮根』。」回顧這六年駐村經歷的點點滴滴,楊波感言道:「貧困並不可怕,怕的是志貧。要想帶領群眾脫貧,就必須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發揮群眾的內生動力,找准致貧根本原因,用好資源優勢,找准產業發展方向,堅持不懈的實幹。只要肯用心,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這「貴州屋脊」之上,駐村幹部楊波用自己6年的光陰,堅守了自己的信念,改變了海嘎村的舊貌,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和誓言;用青春澆灌出了海嘎的「春天」。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