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太空計劃踩油門 NASA踩剎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11 13:04
美國分析人士擔心,中國的太空計劃正腳踩油門,而 NASA 正踩著刹車。NASA 終止了太空梭計畫,放棄了重返月球計畫,且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僅延長至 2024 年。
中新網援引參考消息網報導,神舟十一號太空船 10 月在中國西部升空,這標誌著中國的太空計畫、向月球以及最終火星發射載人飛船的雄心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其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國家聲望,中國還希望憑藉太空計畫來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彭博社網站 11 月 28 日報導,在太空探索領域,中國是 NASA 的最大敵手。其計畫在 2036 年讓「中國宇航員」踏上月球,之後還要征服火星。中國希望太空計畫能夠在中國的機器人技術、航空以及人工智慧等引領 21 世紀的先進技術領域掀起一輪創新熱潮。
中國的太空計畫通常不為外界所知。不過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主任吳季表示,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考慮高級研究人員所提出的建議,將科技領域的投資增至 3 倍。中國希望建造新望遠鏡、監測地球水迴圈以及提高衛星導航功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能夠再次振興國有企業,並促進私營企業的興起。
作為推行更多可能帶來經濟副產品的太空計畫的領頭人,吳季說:「中國一直都在依賴其他人的知識。如果中國想要重新振興經濟,就需要調動更多資源來研發具有突破性的科學技術。」
中國目前的 5 年計劃正努力在基礎科學領域「創造自己的成就」,並「引領尖端太空技術的發展」。根據中央經濟戰略計畫,70% 的關鍵科技——例如半導體和軟體業——將在 2025 年實現國產化。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吳季和其他數名研究人員呼籲中央政府把 2026-2030 年太空科學領域的投資從 2011-2015 年的 47 億人民幣增至 156 億人民幣。
吳季說,雖然不及 NASA 高達 56 億美元的太空科學預算,但 10 年前中國在這一領域上的投資為零。中國政府在火箭、軍事衛星以及載人飛行航天器等具有政治意義和及時效用的項目上投入了鉅資。
目前並不知曉中國在太空方面的具體開銷,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無疑的,即美國的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正腳踩油門,而 NASA 正踩著刹車。NASA 終止了太空梭計畫,放棄了重返月球計畫,且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僅延長至 2024 年。
中國宣稱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空間站,登陸月球陰面以及令其探測器登陸火星,所有這些目標均將在 2022 年前完成。看到這些,美國的國會議員不禁要問:「這場太空競賽我們是要輸給中國了?」2003 年,中國便在載人航太上小試牛刀。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主席鄧尼斯 ‧ 謝伊 9 月 27 日對該委員會說:「中國 (在太空領域) 的運籌帷幄以及全面綜合的方式將為北京創造機遇,其將從太空計畫中獲取重要的經濟、政治和外交收益,」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詹姆斯 · 路易斯說,即便 NASA 已經登上了月球,如在本世紀 30 年代美國專注於火星載人飛行時給中國完成登月的機會,最終也會事與願違。
「中國利用太空計畫來獲取政治優勢,」路易斯說,「雖說這些表面上與科學研究有關,但中國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世人展示能力。」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數十年爆發性增長之後,增勢已經趨於平緩,此時的中國開始大舉向太空領域進軍。中國科學家、企業家劉若鵬正在將科幻變為現實。從最前沿的計算到航太飛行技術,這些計畫都不再遙不可及。他想要帶人們去到大氣層的邊緣。
吳季鼓勵這樣的努力。自上世紀 50 年代毛澤東決意要讓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衛星的國家以來,中科院就一直鼓勵太空計畫。
過去的艱苦年代,中國科學家在水泥地面上畫圖,伴著燭光設計衛星和火箭雛形。
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中國已經發射了 100 多個氣象、災害監測、通訊及導航衛星。中國的首個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向宇宙中播放著專門歌唱毛澤東的「東方紅」樂曲。
隨著中國的目光瞄向宇宙深處,它也在不斷的研究著宇宙中的這些星體。今年 9 月,經過了長達 22 年的策劃,中國貴州開啟了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 500 公尺寬的大盤子能夠搜索來自遙遠銀河系的無線電波,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瞭解宇宙,甚至搜索外星人。
「太空科技的發展對於中國來說很重要,」歐洲航天局的前局長讓-雅克 · 多爾丹說,「太空不只屬於政府和太空迷了。它已經完全融入到經濟中。」
到 2020 年,中國將發射一顆可通過測量土壤濕度、海洋鹽度以及海洋表面蒸發來研究地球水迴圈的衛星。這是全球水迴圈觀測衛星的一個環節。屆時,中國將攜手歐美,共同預測洪水和乾旱,並捍衛食品安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