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白話IPO——為啥停也是利好重啟也是利好
鉅亨網新聞中心
IPO重啟毫無疑問是周末最重磅的訊息,市場經過周末的消化之后,逐漸理清了IPO並非利空而是利好的思路。事實上,新一屆證監會盡管仍然有諸多不盡人意,然而最重要的是其新股發行改革的成功,是不容忽視的。簡單來說,新股的雙低特征沒有改變情況下,其無風險套利的特征仍然明顯。只不過過去對於市場和股民而言,打新存在著明顯的“機會成本”問題。
對於市場而言,打新導致的資金外流會成為短期市場的流動性壓力。這種壓力事實上,在今年二季度一月兩次IPO之后達到頂峰,並且最終將市場送進衰竭期。
對於股民而言,打新的“機會成本”更加符合經濟學原本的定義——在股民參與打新的過程中,必然導致原有持倉的拋售,進而打新無風險收益預期所伴隨的就是資金離場周期內的收益情況。
而此次新股改革最重要的特征是首先沒有改變配售制度——只有持有一定數量的滬市、深市標的,才能夠有資格申請對應數量的新股。這一點保證了,打新是取之於老股又用之於老股。打新資金不會再是打一棍子就跑的“游資”,而會被動增加原有市場的吸引力。這種做法也恰恰是上一輪新股發行改革的精華。周一早盤,我們看到銀行股領跑了整個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實際上恰恰是因為——打新資金開始提前進場潛伏等待新股重啟后的配售份額,而對於這些保值需求極強的資金而言,大金融的低估值優勢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
在這種邏輯下,我認為四季度市場的開局很可能會面臨著風格的轉變,低估值的補漲會成為趨勢,而主導這一波行情的關鍵恰恰是在於新股重啟之下,增量資金回流的趨勢。所以怎么能單純的說,新股發行是利空呢。
另外一點,是此次新股發行改革的重頭戲——取消了預繳款制度。也就是說,你只有中了簽才需要繳款,而在此之前只要持續持股就行,不需要資金的離場。這就解決了上一輪IPO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新股發行對於市場短期流動性沖擊的問題。著也就意味著,只要新股的無風險塔里甚至低風險套利模式仍然適用。那么整個市場在新股發行層面就形成了制度上的閉環——無/低風險套利增加賺錢效應吸引增量資金進場、配售制度強化新股及老股的綁定讓資金長期關注非新股的二級市場、取消預繳款制度讓未中簽資金繼續留存二級市場。新股發行不再僅僅是圈錢,而是帶來更多的錢,並且把錢留住。
這種狀態下,我們看到的,市場事實上迎來了新一輪上攻的動力。並且這種重啟帶來的利好絕不僅僅是偶然事件,投資者應該看到,在上一輪的IPO重啟中,市場迎來了去年7月份開始的牛市行情。本輪新股發行的重啟,伴隨著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我認為很可能會成為新一輪行情最重要的推手。 (來自CCTV證券資訊頻道)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