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緣何再一次先訪華後訪美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09 10:50
日本共同社11月4日報道稱,正在日本訪問的緬甸國務資政兼外長昂山素季4日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就新政府與中國的關係稱「極為良好」,同時表示「不僅與特定國家,希望還與全世界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關於日緬關係,昂山素季稱「對緬甸人而言日本有着特殊地位,今後也想繼續深化關係」。
昂山素季先訪華,後訪問美國日本的外交方式,讓人想起了今年8月中旬,昂山素季也是在先後接受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之後,選擇了先訪華後美,美國和中國就邀請昂山素季問題進行的「外交競爭」,中國取得了勝利。這位在緬甸新政局中呼風喚雨的將軍之女,也為中緬關係帶來了值得期待的未來。
昂山素季之所以再一次「原地踏步」地重複外交訪問的順序,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昂山素季不想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試圖擺脫被綁上中美博弈戰車的可能。中美大國博弈的力量,作為面積只有67.6581萬平方千米的小國的緬甸,長時間根本承受不起,時間長了國內外矛盾必然激化。中美大國博弈是21世紀上半葉的世界重頭戲,這兩個國家的較量將會至少持續到2030年甚至更長,這對地緣局勢將會產生重大影響。緬甸如果一不小心被架上中美之間較量的戰車,充當一方的馬前卒,其政治、經濟都承受不起,內外矛盾必然會激化。對此,昂山素季試圖在外交手法上玩弄一個平衡術,與中美陣營的雙方主要國家保持適當的關係,避免「一邊倒」地淪為一方陣營的「排頭兵」。
其次,中國路線圖對緬甸的吸引力大於美國路線圖。美國路線圖實質上是要通過提高門檻的方式以提高美國主導遊戲規則的能力,通過TPP和TTIP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霸權主義地位。考慮到相關國家的訴求不容易滿足,容易受到不少國家的反感和排斥。與之相比,中國路線圖,解決的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瓶勁問題,體現的是多方相互包容、共同進步、各自發揮所長的精神,將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資源系統地整合起來,不僅為發達國家充足的資金找到投資渠道,同時,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提供很多幫助,在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的同時,也為這些國家解決了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
中國提出的路線圖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根本之處就在於該路線圖提出的合作模式是通過雙邊和多變合作從而實現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通過彼此的投資貿易來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實現的是互利共贏,完全改變了過去那種金融殖民亦或經濟殖民的西方模式。在中國路線圖的設計當中,有一種各就其位、各展所長的涵義體現,建立在一種公平的合作和獲利模式基礎之上,比起西方模式更加具有競爭力。
最後,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大於美國對其影響,現實的戰略利益,決定了理智的緬甸政府必然在中美博弈中更靠近中國站隊。在經濟方面,中國是緬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鄰國,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市場潛力國……;在民族問題方面,中國是緬甸內部民族和解的最重要力量,緬甸內部有民族問題,緬甸北部很大一部分地區目前尚掌握在民族地方武裝手裡,而中國對緬北民族地方武裝的影響力是天然的,如果緬甸想實現內部和解,唯有同中國合作。
作者姓名:李勇作者身份:中興匯金高級研究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