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在香港2平米的「籠屋」面前 深圳6平米的鴿子籠尚有尊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8 20:03


 

要說最近朋友圈?什?最火,不是明星八卦,不是美國大選,不是德雲社師徒撕逼,而是「癡線」的樓市。《上市公司老板?了保殼賣了兩套學區房》《成都一買家一次購入60套房 房款超一億》,這些新聞不知養活了多少10萬+的文章,與內地樓市的火爆不同,香港樓市因?上半年美聯儲加息,引致微微下跌,最近一兩個月才回溫上調。故而身處香港的吃瓜群?小編我一邊雲淡風輕,一邊看的不亦樂乎。

然而上周六突然被一則《深圳6平米“鴿子籠”半天售罄 售價高達88萬》刷了屏,新聞中說深圳沙河觀景閣一套僅僅只有6平方米的單位,售價高達88萬元人民幣,每平方米售價接近15萬元人民幣。之後發展商出來澄清,因?有「贈送」面積,最終實際面積可達12平米。但從網上的視頻及相片可見,該「蟻房」的間隔根本只比一般板隔房大,床都是嵌入牆壁,睡覺時才放下來。


隨著網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瘋狂議論和吐槽,事件峰回路轉,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26日午間于微博發通報否認此消息,稱項目共有11套6平米左右的戶型,只售出4套,該11套房?與規劃驗收竣工圖不符,實際在售面積占用了建築公攤面積,涉嫌違法改建銷售,要求項目采取強制措施恢複原狀,並解除已出售的4套房?的買賣協議。

內地這股「擊鼓傳花式搏傻」的樓市瘋漲之風,小編我一個在香港承受著高房價高租金的人也不禁咂舌,不知沸沸揚揚之後,是否只剩一片狼藉。

但6平米的房子真的小到逆天嗎?小編只能說,一群沒見識的,這「鴿子籠」在我大香港的「籠屋」面前只能給跪了。

說起香港樓市和底層人民的生活,「?房」是永遠繞不過的一個話題,也是香港貧富差距的一個最?鮮明的縮影。內地讀者可能都知道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很小,但小到什?程度,可能並無概念。

香港政府應對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房屋署則會在交通不算便利的地區規劃承建公屋,順利被抽中的家庭和單身,便能以非常低廉的租金(500呎每月2000港幣)永久居住直至申請人去世。聽上去很美好,但是目前申請公屋的輪候時間是7-8年,而且政府對申請者有諸多限制,比如入息收入限制。而長者和家庭申請者則會被優先考慮。

一些年齡未達到60歲的單身人士甚至10年都申請不到,而這些人收入極低,只能屈身于所謂的?房(香一個完整單位被紙牆壁隔成數個小房間)甚至是籠屋,過著非常艱難的生活。而這些狹小10平米的?房以及不足的籠屋,租金卻並不便宜。

聯合國曾發表人道主義的批判:香港10萬居民住狗籠,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但多年來政府未能妥善解決。可見香港土地困局是多?嚴重。

當然了,香港有720萬人口,10萬籠民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房確實是大部分本地中低收入人群包括一些來港讀書就業的港漂們的選擇。而?房又能比籠屋大到哪?去呢。

深圳6平米的鴿子籠之所以這?引人矚目,是因?它特殊罕見,在內地並不普遍,而香港卻到處是租金超過5000港幣的10平米?房。

而近期發展商推出的新盤中,越來越多「開放式」的迷你單位,面積約16平方米。由?基地?(00012-HK)發展?位于何文田勝利道的加多利軒,其示範單位出現了一個當坐下便無法關門的廁所,同時單位內的家具皆要度身訂做。

其實,不論是中港或是全球各地,居住問題是各國或地區政府都需要處理的問題。若房屋只有居住功能,那?便沒有這?多問題了。但事實上,房屋既兼具居住功能,亦有投資及資?價值功能,只要有閑余資金,便無法阻止資金流入樓市。當過多資金流入樓市,泡沫便隨之形成。

據瑞銀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溫哥華?倫敦?斯德哥斯摩?慕尼黑及香港,?全球首6個樓市存有泡沫的城市,同時也指出投資者不應期望在中長期,這幾個城市的樓價會有延續升勢。報告又指出有關城市樓價上升,與利率過低有關,可是卻與當地實質經濟並無太大關連。
 
事實上香港樓價之高,世人皆知,一般打工仔縱使出盡洪荒之力,不吃不喝,最少也要15年收入才可以買入一個400至500呎單位。至于溫哥華及倫敦,則分別?加拿大及英國的大城市,外來人口?多,當然推高樓價。結果?了壓抑樓價,溫哥華政府便推出狠招,針對外來買家征收額外稅項,此招一出當地樓市交投量大跌97%,反映出此招極?有效。

而在中國內地,據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份廈門樓價按年上升43.8%,是70大中城市升幅之最;富豪滿布的杭州,當地樓價亦錄得22%升幅。面對樓價已到了「?價」,杭州及南京等地方政府便實時推出限購措施。?何在瑞銀的報告中,並無指出內地樓市將陷入泡沫危機?答案很簡單,因?瑞銀並無將內地城市納入是次研究範圍內。
 
但是樓價上升,與單位面積大小又有何關系?有前輩日前撰文指出,樓價上升的情況下,讓市民能夠給得起首付,只能將單位面積縮小,同時亦可以增加供應,滿足政府要求。

記得早年看到有發展商推出新盤,單位面積只略多于200呎時,已遭到輿論炮轟,指出發展商?求賺錢,將單位面積不斷縮減。結果不足5年後,發展商推出的單位面積在200平方呎以下,已被視?新常態。當年有「曹SIR」之稱的專欄作家曹仁昭勸告年輕人,不要被500呎的單位捆綁其一生;但是今天香港人窮一生之力,就是?了一個200呎的單位。不過,相信這不是最悲哀的時刻,當深圳的「鴿子籠」成?另一個新常態,?人也無法負擔時,才是最悲哀的時刻。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