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1 16:30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近讀《擺脫貧困》一書深受啟發和教育。該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到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全書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如今雖已時過境遷,但對如何提升認識,掌握方法,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着力發展經濟。發展經濟是脫貧攻堅的有效手段。習近平同志在閩東工作雖只兩年,但始終扭住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不懈怠。該書共有11篇文章直接談到了經濟發展問題。可見經濟建設在習近平同志心目中地位之重。大的層面有對整個閩東地區經濟發展的思考,小的層面有對畲族經濟、閩東林業經濟、大農業經濟以及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考。特別是在談到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系、閩東財政經濟辯證觀時,習近平同志更是結合實際、深入淺出、一針見血地寫出了貧困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個性作為」。「我們需要研究未來的發展戰略,但它的科學性應建立在對區情、省情乃至國情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並依此來確定『宏圖大略』。」「速度和效益是對立的矛盾」「在投資上必須講效益」,等等,這些思想的火花,在今天仍熠熠生輝,具有普遍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強化村級組織。脫貧攻堅的基礎力量是村級黨組織。「講凝聚力,必須講核心,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就是農村黨組織」「脫貧越深入,農村第一線黨組織的力量越要增強」「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一文中的真知灼見。時隔25年之後,在2015年6月18日貴州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座談會中,習近平同志談到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時強調,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基層是基礎。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這既是他多年基層工作經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一心為民的真實表現。抓脫貧攻堅,少不了基層組織,離不開基層組織。我們要把最優的人才選派到基層,最好的資源配置到基層,最精的方法推行到基層,最強的隊伍聯系去基層,讓基層黨組織成為脫貧攻堅的前沿力量、戰斗堡壘。
提升服務能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脫貧攻堅對象是人民,提供服務者是黨員干部,提升脫貧攻堅戰中的服務能力尤為重要。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群眾觀點,就是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干部的基本功》一文中指出,要提高領導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於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獲得真知。在《從政雜談》中,談到「芝麻官」千鈞擔、青年干部四忌、為官四要、念好「人才經」、領導者的修養等內容。在《秘書工作的風范》中更是談到搞好辦公室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高效率開展工作、實行高水平服務。習近平同志是這樣要求他人,自己也是這樣踐行與做好表率的。比如,在寧德期間,習近平同志號召黨員干部四下基層,自己帶頭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三進壽寧縣下黨鄉訪貧問苦,與群眾一道商討解決發展難題。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要成為一名合格黨員,就要學習習近平同志為民愛民的崇高風范,切實提升服務能力,成為黨的路線方針的忠實踐行者。
抓好教育工作。《朱舜水集·勸興》雲: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正因為經濟不發達,我們更要有興辦科技教育的動力和壓力。」「越窮的地方越難辦教育,但越窮的地方越需要辦教育,越不辦教育就越窮。這種馬太效應,實際上也是一個『窮』和『愚』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經濟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在從政生涯中,習近平同志多次談到教育扶貧工作。2013年11月26日,在與菏澤市及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強調,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務必把義務教育搞好,確保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在2016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就「怎麼扶」問題,指出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其中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就是一項重點內容。在《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一文,就為教育扶貧工作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是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堅持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教育事業;二是必須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必須重視掃盲工作。特別是前兩條,具有指導意義,需要在扶貧工作中認真加以落實。
重視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同志歷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1982年擔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時,就提出要「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設當作戰略方針來抓」。在寧德更是提出了「樹立精神文明支柱、抓精神文明細胞建設」的號召,開展了「掃黃打丑」「除六害」等活動,且效果顯著。《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貫穿於脫貧致富的整個過程。」「移風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脫貧致富的必要條件。」在1990年5月離開寧德,前往福州任職,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干部的臨別贈言中,習近平同志寫道「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證」。足可見,精神文明建設在他心中的地位與分量。實踐證明,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始終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脫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要始終抓牢,且發揮其重要作用。
深入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同志於1988年6月到任閩東,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七月初至八月初),走遍了閩東地區九個縣,還去了毗鄰的浙南溫州、蒼南、樂清等地,寫出了《弱鳥如何先飛》一文,提出了應具有「先飛」意識,擁有飛洋過海的藝術,同時應該具備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這樣才能夠飛得持久、「扶搖直上」。可見所下功夫之深、了解情況之深、研究思考之深。當前,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貧工作,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營拔寨的沖刺階段,不深入基層,不走村入戶,不促膝長談,就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就不了解村情民意,就無法對症施策、精准扶貧,最終實現脫貧目標。
注重輿論引導。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兩大功能,輿論引導就是要通過新聞報道,弘揚社會正氣。習近平同志在《把握新聞工作的基點》一文中,從冷靜分析思考、認清當前形勢,搞好輿論引導、弘揚社會正氣以及加強新聞隊伍建設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在談到改革進程中如何運用新聞宣傳時指出,要及時、准確地傳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捕捉和反映方針、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對於群眾中存在的某些模糊的認識,新聞媒介要加以引導,緩解矛盾……在談到領導者與人民的關系時指出,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神秘化,一種公開化,神秘化往往同封建、封閉、經濟落後相聯系;公開化往往跟高度文明相聯系。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更要在輿論上進行正面引導,采取多種方法,宣傳好政策、挖掘好思路、推廣好方法、樹立好典型、弘揚好精神,全面打好、打勝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同志指出,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只要我們大膽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放寬視野,就一定能找到一個又一個脫貧攻堅的新思路、好方法、妙主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來源:理論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