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互聯網金融:不能以規模和收益論英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5 09:46


互聯網金融平臺數量愈加龐大,在給投資人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到底選誰”的煩惱。不少投資人為了圖省事,以平臺規模和收益這兩項“簡單粗暴”指標來決定資金的投向。而簡單地把規模、收益與平臺可靠性結合起來,在邏輯上未必講得通。

僅看規模、收益選平臺 根本不靠譜


資金池與互聯網金融平臺+擔保模式,均可直接或間接將平臺規模做大。由於借款人與投資人之間存在資金有效匹配的時間差,不少草根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設立資金池迅速將自身規模與影響力做大,不斷吸引投資人投資。資金池模式的風險在於不斷將短期風險延后,從而使自身規模越做越大,一旦資金鏈斷裂,將造成嚴重的流動性危機。而且在資金池中,資金無法與投資標的一一對應,導致平臺和客戶都難以估算投資成本與風險參數。

另外,互聯網金融平臺+擔保公司的模式此前備受投資人追捧,投資人普遍覺得有擔保就可以高枕無憂。不過,隨著一些草根互聯網金融平臺規模逐漸膨脹,擔保公司是否真的還具有代償能力就值得懷疑。近期,河北融投等擔保公司陷入擔保風波,也證明上述疑慮並非空穴來風。基於此,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互聯網金融平臺不能進行擔保或隱性擔保。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行業中,規模大並不代表實力強。

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上市公司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即:ROE)在9-11%左右。可見,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一批公司,每年給投資人帶來的回報也就在10%附近。而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動輒15%以上的高收益,實在令人生畏。

目前,在宏觀經濟下行、股市房市表現趨於平淡的背景下,極度充沛的市場資金,令投資者重新點燃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熱情。不過,由於優質資產日漸稀缺,導致資產端與資金端嚴重失衡,或將涌現出一批發布假標、自融、自建資金池的問題平臺。

投資人要清楚的是,你是沖著高收益去的,而那些草根平臺則是沖著你本金來的——有可能讓你血本無歸的。

選平臺要看綜合實力 風控是核心

與草根平臺相比,那些擁有大型企業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其綜合實力更為出眾。

比如,陸金所與中融金服。陸金所官網顯示,公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援下,於2011年9月在注冊成立,注冊資金8.37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員之一。而中融金服是信托系首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其股東中融信托成為國內首個涉水互聯網金融的信托公司。中融信托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注冊資本高達60億元人民幣,中融金服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由於陸金所與中融金服都是具有傳統金融機構背景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兩者在資產管理與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的能力,是草根平臺所不能比擬的。

陸金所擁有三級監管體系。第一級:陸金所自身的風險管控體系,凝聚了平安多年來開展綜合金融的行業經驗,從制度、流程、系統等方面全面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第二級:平安集團作為金融集團公司完善的內控合規和稽核監察體系對下屬子公司交易市場的嚴格監督;第三級:政府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與指導。

中融金服則受到四重監管。由於中融金服母公司中融信托,既是上市公司子公司又是國有企業,還受到銀監會監管,導致中融金服“出生”就會受到上述監管。此外,中融金服未來還將受到銀監會普惠金融部監管。上述四重監管對中融金服最大的“約束”就是,公司產品的法律架構設計必須十分嚴謹、產品底層資產必須十分安全才能獲得通過。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不能以規模和收益論英雄;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只有優質平臺驅逐劣質平臺,投資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安全、便捷且收益合理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