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官邸外發現炸彈 馬爾地夫緊急狀態 總統暗殺疑案拉安警

图片说明

馬爾地夫當局因應當地政局不穩,昨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30天。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馬爾地夫總統亞明(Yameen Abdul Gayoom)周三(4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30天,限制示威和可在沒有搜查令下入屋搜查。當局表示總統的決定是建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因為軍警在兩個地點搜獲武器和炸藥,其中一處在總統官邸附近發現一枚土製炸彈。馬爾地夫在反政府示威周五舉行前頒布緊急狀態令,被指是全面授權軍方逮捕企圖暗殺亞明的疑犯,並且意圖壓制反政府示威。

《星島日報》報導,總檢察長阿尼爾表示軍警在最近的搜捕行動中,分別在兩個地點搜獲一批武器和炸藥,由於這些武器威脅到國家和公眾的安全,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即時採取行動,保障國家和民眾的安全。亞明9月疑遭暗殺和亞明官邸附近於周三發現炸彈,促使馬爾地夫頒布緊急狀態令。亞明的專船9月發生爆炸後,馬爾地夫的局面已高度緊張。

根據緊急狀態令,軍方和警方可以在沒有搜查令下入屋搜查,並且幾乎可隨意拘捕任何人。馬爾地夫公民也被禁止舉行示威抗議或罷工,亦不能往返國內的很多島嶼。

軍方發言人曾在周一表示,他們於一架停泊在總統官邸附近的車輛,發現一枚土製炸彈。數天前,軍警亦在一個發展為旅遊度假區的小島,發現一個武器庫。主要反對黨馬爾地夫民主黨(MDP)將於周五(6日)在首都馬累遊行,向政府施壓要求釋放因反恐法定罪而被判入獄的黨魁及前總統納希德。聯合國和國際人權團體曾強烈抨擊馬爾地夫當局囚禁納希德,直指納希德被判罪成是出自政治動機。

馬爾地夫自9月28日以來陷入政治動盪局面,亞明當天乘坐總統專船「Finifenma號」駛往首都途中,船身發生爆炸,亞明沒有在事件中受傷。副總統阿迪布(Ahmed Adeeb)涉嫌企圖暗殺亞明被逮捕。不過,阿迪布否認參與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就亞明專船爆炸進行調查,指沒有證據顯示這次爆炸是由炸彈引起。

位於印度洋的島國馬爾地夫約有40萬人口,人口中有34萬是遜尼派回教徒,超過1/3居住在首都馬累。

身為馬爾地夫首名民選總統的納希德在2012年被推翻後,亞明翌年在飽受爭議的選舉中上台。亞明原本的副總統為賈米勒,在數月前透過國會彈劾被指控叛國,亞明之後委任自己的支持者、旅遊部長阿迪布繼任,但阿迪布現又被指涉嫌暗殺亞明被逮捕。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司法部長阿尼爾表示,馬爾地夫軍方及警方在兩處地點發現武器和炸藥,鑑於軍火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當局決定採取防範措施。今次是2008年當地通過新憲法後,首次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根據法律,緊急狀態下警察無須出示逮捕令便可入屋搜查,公眾不得舉行罷工或遊行,也不能在境內群島自由出入。官方消息指,宣佈全國緊急狀態可防止議員彈劾總統,同時令當局更易拘留可疑人士。  (接下頁)

图片说明

馬爾地夫當局因應當地政局不穩,昨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30天。圖為馬爾地夫首都馬累。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外長穆蒙強調,緊急狀態令不會針對遊客,呼籲遊客如常到訪當地。政府消息指,當局不會實施宵禁或大舉拘捕反對派。

有媒體指亞明決定頒佈全國緊急狀態,原因之一是反對派計劃明日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要求釋放今年3月因恐怖主義罪名被判入獄13年的前總統納希德。由於緊急狀態下禁止公民示威遊行,意味反對派屆時無法上街聲援納希德。納希德的發言人指,實施緊急狀態令顯示亞明已失去盟友支持,無法控制局勢。

香港《明報》綜合外媒報導,最大反對派馬爾地夫民主黨(MDP)原定周五(6日)示威,敦促當局釋放MDP黨魁兼前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納希德被指觸犯反恐法,判監13年,但審訊受國際社會質疑。 納希德的發言人昨日稱,頒布緊急狀態反映亞明已失去盟友支持,不能再倚靠安全部隊,「看來亞明正失去,甚至已經失去控制權」。

路透社昨引述馬爾地夫高官表示,緊急狀態期間只會限制集會自由,不會宵禁或未經審訊拘留民眾。外長穆蒙呼籲旅客勿取消行程﹕「請繼續行程,馬爾地夫是個和平的國家,一直沒有發生針對遊客的大事。」

近年政局動盪令馬爾地夫形象受損,不過旅業未受衝擊,去年更有破紀錄120萬旅客到訪。旅業佔馬爾地夫全國經濟29%。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對馬爾地夫發出黃色外遊警示。在外地的港人如需協助,可致電入境事務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24小時求助熱線(852)1868或與中國駐馬爾地夫共和國大使館聯絡(領事保護協助電話:(960)7458160)。

《明報》分析,馬爾地夫雖然以度假天堂見稱,但近年政局動盪。現任總統亞明廣被質疑打壓異己,該國首位民選總統納希德今年3月被指涉恐怖主義判監13年,引起國際社會嘩然,聯合國指審訊程序有問題。印度總理莫迪3月出訪印度洋國家時不包括馬爾地夫,外界認為是要表示不滿。美國國務卿克里5月聲言,馬爾地夫民主出現「令人困擾的警號」。

馬爾地夫1965年脫離英國獨立後,長年實施獨裁統治,直至2008年才頒布新憲法舉行民主選舉,但民主路崎嶇。納希德當年擊敗掌權30年的獨裁者加堯姆,當選總統,但2012年他辭退一名法官,引起反對派連同軍警示威,被迫辭職,其支持者一直指他被政變推翻。納希德2013年捲土重來,跟加堯姆同父異母弟弟亞明對決,最後僅以些微票數落敗。當屆大選政治及法律爭議不斷,納希德支持者指選舉舞弊。

馬爾地夫位處印度洋中央,戰略位置重要。馬爾地夫傳統跟印度關係密切,但亞明積極跟中國建立緊密經濟關係,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及「一帶一路」,習近平去年9月訪問馬爾地夫,成為中馬自1972年建交以來首名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這引起印度及馬國內部親印反對派警惕。

亞明今年7月簽署新法,首次容許外國人購買馬爾地夫土地,在野馬爾地夫民主黨(MDP)反對,質疑將令中國得以染指馬爾地夫甚至印度洋。MDP議員阿卜杜拉(Eva Abdulla)當時向路透社指,新法是給中國的甜頭﹕「我們現在看到中國在印度洋增加活動,這正是這個政府促成的。」亞明當時表示,已向印度及其他鄰國保證新法會維持印度洋非軍事化。

中國近年積極在印度洋建立影響力,挑動印度神經。莫迪今年3月訪問塞舌爾、毛里求斯及斯里蘭卡,促進印度跟該地區關係,觀察家多相信是要抗衡中國在印度洋的外交攻勢。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