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元證券(000728):自擺烏龍,國元期貨"改嫁"安糧集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僅僅一個月后,國元期貨和安徽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元集團”)的短暫婚約正式告吹。
5月26日,國元證券發布公告稱,由于國元集團未能完全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股東主體資格條件,原定雙方關于轉讓國元期貨股權的協議已經無條件解除。
而在此前的4月22日和5月18日,國元證券向國元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國元期貨股權這一方案,已經依次通過公司董事會和臨時股東大會的通過。
但該方案終究未能通過監管部門的最后一關。“(國元集團)財務指標有問題;一參一控也有問題。”國元證券相關負責人對上述公告內容簡單解釋稱。
最新公告亦宣布,現持有3%國元期貨股權的安徽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下簡稱“安糧集團”),將成為國元期貨的新歸宿。
國元集團差錢?
既然國元集團不符合股東主體資格條件,為何最初方案卻能一路暢通于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
“方案報到監管部門時,審查出來國元集團不符合受讓條件,在財務指標上有些問題。”國元證券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如此回應質疑。
但業內人士對這一解釋并不認可。“期貨公司股東資格相對較低,很難想象一家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沒有實力控股一家期貨公司。”一大型券商合規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資料顯示,國元集團為安徽省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本達30億元人民幣,主要業務為股權投資;除直接持有國元證券23.55%股權,占據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席位外,還通過控股其他公司間接持有后者股份,其中就包括持有國元證券第二大股東安徽國元信托有限責任公司49.69%的股權。
此外,國元集團還是國元期貨的第二大股東,持有后者27%股權。根據國元證券披露的相關文件,截至2009年底,國元集團凈資產為60.39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凈利潤10.67億元。
相比之下,截至2009年末,國元期貨的凈資產總額只有1.13億元,其在2009年度實現4978.79萬元的營業收入,同時凈利潤為1224.62萬元。
“如果是財務指標方面有問題,可能是公司凈資本不足;畢竟凈資本這項處于變動的狀態,說不定在公司申報和監管部門審核這兩個時間點上存在變化。”滬上一券商系期貨公司負責人推測。
翻閱相關法規不難發現,監管部門對期貨公司股東的凈資本狀況有明確規定。證監會發布的《期貨公司管理辦法》中提及,設立期貨公司,持有100%股權的股東凈資本應當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股東不適用凈資本或者類似指標的,凈資產應當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
兩相比照,國元證券2009年底逾60億元的凈資本水平,足以滿足上述法規要求。
而在這次轉讓中,國元證券為其持有的國元期貨55%的股權,開出了6242萬元的報價,從以往相關披露來看,國元集團對這一報價均無異議。
如此一來,國元證券董辦人士提及的財務指標問題依舊模糊不清。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承認了上述影響因素,但以無法點評監管決定為由,拒絕提供進一步信息。
“一參一控”未知數
轉讓國元集團方案受挫,使得國元證券為期貨子公司尋找買家的時間表更加緊迫。
4月,國元證券與中國五礦集團簽署協議,擬出資2.22億元收購五礦海勤期貨有限公司(下稱“海勤期貨”)100%的股權,溢價率超過30%,借此滿足在股指期貨推出后,申請向期貨公司提供金融期貨中間介紹業務(IB)資格需要。
而根據證監會的《關于規范控股、參股期貨公司有關問題的規定》,同一主體控股和參股期貨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股期貨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今年的5月31日,則是解決期貨公司“一參一控”的最后期限。
因此,在這最后一個月,國元證券必須轉讓國元期貨的控股權。在最初方案被否后,國元證券迅速找到了新買家,即國元期貨小股東,持股占3%的安糧集團。
“轉給國元集團或是安糧集團對公司并沒有多大差別。”國元證券董事會辦公室人士表示。對比兩份轉讓方案,在關鍵的價格方面,同樣為6242萬元。
與國元集團類似,安糧集團同樣是國元證券和國元期貨的“雙料股東”。資料顯示,安糧集團持有國元證券15.12%的股權,本次交易亦構成關聯交易。此次議案還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國元集團)一參一控也有問題。”5月26日,國元證券相關負責人透露。從目前狀況推測,如果國元集團成功受讓55%的國元期貨股權,將以高達82%的股權比例絕對控股后者;另一方面,由于國元證券全資控股海勤期貨,也使得國元集團間接成為海勤期貨的實際控制人。
“若從實際控制人角度,國元集團已經是控股兩家期貨公司。”滬上一券商相關負責人分析,但另一方面,期貨公司的“一參一控”界定并不如券商嚴格,已有法規中即表示,同一主體通過直接或間接持有證券公司的股權而控股、參股期貨公司,不計入控股、參股期貨公司數量范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