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水產大手筆擴建十個對蝦種苗場 為養殖戶提供優質蝦苗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三年發展規劃及可行性研究報告,國聯水產于2010 年10 月啟動了擴建10個南美白對蝦種苗場項目,預示著國聯在蝦苗市場新一輪攻城略地戰役正式打響。
據悉,這個項目預計總投資為6206.51 萬元,其中建設投資5699.27 萬元,流動資金投資507.24 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蝦苗60 億尾的生產能力,加上現有8 個種苗場的生產供應能力,國聯種苗在三年內可以打造成為年供應優質蝦苗過百億尾的行業航母。2010 年10 月28 日下午,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立志接受了記者專訪,對項目出臺背景、戰略布局以及未來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啟動:擴建10個南美白對蝦種苗場
《海洋與漁業》:國聯水產將在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擴建10 個南美白對蝦種苗場,請您介紹一下這個項目計劃出臺的背景,好嗎?
譚立志:國內南美白對蝦養殖時間已經超過10 年,現在養殖戶逐漸認識到進口一代蝦苗,比普通二代或者二代以后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優勢明顯,效益比較高,因此優質進口一代蝦苗越來越受到養殖戶的青睞。國聯種苗公司從2006年開始生產進口一代蝦苗,當年產量只有2 億多尾,但是2007 年以后,每年均呈翻倍態勢增長,到今年總產出苗量已經達到35 億尾。從投產以來,國聯培育出來的蝦苗給養殖戶帶來的效益非常好,逐漸把品牌樹立起來了。所以,整個市場對國聯蝦苗的需求量很大。據估算,整個市場對國聯蝦苗的需求量不會低于100 億尾。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需要蝦苗超5000 億尾,其中湛江需要500 億尾。在全國每年需求的5000 億尾蝦苗中,目前進口一代苗占的比例大約在15%~20%左右。我們估計明年進口一代苗在全國蝦苗中的比例會增加到30%~40%,總量接近2000 億尾,市場潛力很大。因此,我們有必要順勢而為,增加投入,擴建種苗場。
《海洋與漁業》:你們公司新增10個種苗場的目標將如何實現?
譚立志:本項目從2010 年10月開始籌備,建設期為1 年半(2012 年3 月前),10 個種苗場陸續建成并投產,投產期第一年可達到生產能力50~70%,投產期第二年起(2013~2022 年) 可陸續達到生產能力的100%。
《海洋與漁業》:擴建這10個種苗場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譚立志:這個項目總投資人民幣6206.51 萬元,其中建設投資5699.27 萬元,流動資金投資507.24 萬元。資金來源于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募集資金中超募資金部分和公司自籌資金。
《海洋與漁業》:這些種苗場建成投產之后,增加的產量、產值和利潤可以達到怎樣的水平?
譚立志: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供應市場蝦苗60 億尾,收入7800 萬元左右,利潤1800 萬元左右。
戰略:爭取主養殖區150公里半徑布局一個場
《海洋與漁業》:擴建的10個種苗場將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譚立志:我們重點發展廣西及珠三角市場,恢復和發展陽江及電白區域市場,戰略性發展海南市場,加強開拓華東和華中市場,籌備進軍福建市場。
計劃在廣東省的湛江市遂溪縣、陽江市、茂名市電白縣、中山市和汕頭市,廣西地區的東興市和欽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各建一家育苗場;在海南省文昌縣和上海市郊各建一家標粗場。
《海洋與漁業》:這樣布局種苗場具有什么樣的戰略意義呢?
譚立志:我們的母公司國聯水產雖然加工廠、飼料廠還在雷州半島上,但是水產品的營銷網絡已經遍及到全國乃至全球,隨著公司內銷戰略的開展,為保證原材料穩定供應和市場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必須突破半島的局限,作為產業鏈前端的種苗公司的戰略布局與企業的奮斗目標應該保持一致。我們把國聯蝦苗布局到全國各個對蝦養殖區,目標是爭取做到在150 公里半徑范圍內就有一個國聯種苗場。國聯現有的8 個種苗場僅僅實現了目標的三分之一不到,到這10 個種苗場投產之后,可以基本達到目標,基本完成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和上海大區域的布局。此外,我們將會根據需要,租賃一些作為配套的小場,增加國聯種苗場的覆蓋率。在我們的五年規劃中,將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為什么要在150 公里半徑內建設一個種苗場呢?因為蝦苗運輸過程最好是在3 個小時之內,也就是說蝦苗從打包裝運到池塘投放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 個小時,才不至于對蝦苗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海洋與漁業》:擴建項目的啟動建設,對進一步完善國聯對蝦產業鏈,從源頭上保證加工原料的穩定供應與質量安全,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和競爭力會起到什么作用?
譚立志:國聯公司實施產業化經營的長效發展策略,歷經多年的開拓與發展,已構筑從種苗到飼料、養殖、加工及銷售縱向一體化的完整對蝦產業鏈。基于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國聯公司推行捆綁經營模式,為備案養殖戶提供種苗、飼料供應,養殖技術示范及成蝦回收服務,通過種苗、飼料的直接供應和養殖示范、病害防治、培訓等服務,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成本,讓利于養殖戶并降低養殖系統風險,從而保證加工原料的質量安全和穩定供應,保障消費者的食品質量安全。
目前,限于種苗供應能力不足等原因,國聯僅能與部分養殖戶實行捆綁經營。本項目建成后,可年產優質SPF 大規模蝦苗60 億尾,能滿足4~6 萬畝對蝦養殖種苗量的需求,將為公司全面推廣捆綁經營模式創造條件。
目標:致力于為養殖戶提供優質蝦苗
《海洋與漁業》:擬擴建的種苗場將如何建設和管理?
譚立志:新擴建的種苗場將采用SPF 工廠化育苗系統工程技術,配有完善的室內培育環境和水質、病毒檢驗檢測系統等基礎設施,養殖用水經嚴格的物理和生物等方法處理,投喂優質餌料以加強蝦苗營養,育苗過程用光合細菌和其他微生物來調節水質,對育苗過程各環節均進行嚴格的病毒檢驗檢測,可確保培育的大規模蝦苗不含WSSV、TSV、IHHNV 等特定病毒及硝基呋喃類等藥物殘留,且適應能力強、抗病力強、養殖成功率高、生長速度快。項目建成后,對提高地區對蝦養殖良種覆蓋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產業穩定與持續發展和農戶增收均有重要意義。
《海洋與漁業》:項目完成后,國聯的蝦苗生產供應能力將達到什么水平?
譚立志:國聯種苗公司現有南三、徐聞、東海、北海、珠海、海南等8個良種繁育場、種苗場或標粗場,加上新增的10 個種苗場,屆時,我們的蝦苗年供應能力將達到100 億尾。
《海洋與漁業》:國聯已經啟動的這個種苗場項目戰略布局,一旦完成,在生產能力上毋容置疑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國在種苗產業的前端環節——種蝦培育方面的技術仍然滯后于美國,你們在親蝦選育(種蝦技術攻關)一塊有沒有一個長遠目標規劃?
譚立志:我國南美白蝦育種技術滯后于美國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就是為了選育優良親蝦這個目標,才投入建設了國家級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全國只有兩家),與廣東海洋大學一起承擔農業部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項目,同時聘請了南海水產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山大學等單位專家教授聯合進行這項工作。我們在選育上已經做了兩年多,保存了一定數量的家系,但是選育的效果目前還不是很明顯。一般來說,做親蝦選育研究,是需要幾代人長時期的不懈努力。只要我們堅持做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選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親蝦。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受到外國種蝦的限制,我國對蝦養殖業才能更加平穩、更加健康地發展。親蝦良種選育研究,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