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新上市公司募資投向頻變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變更募資投向的現象屢見不鮮,而近來,這股風潮又再度向新上市公司蔓延。齊翔騰達、海默科技、中原特鋼、碧水源,這些公司中上市最久的只有7個月,就開始因“公司的發展戰略及市場需求”等狀況變更募資投向。對此,分析人士認為,變更募資途徑已經成為部分上市公司心照不宣的“圈錢”手段,監管部門應從制度上給予約束。

剛上市募投項目就變臉

齊翔騰達11月18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原IPO募投項目“年產15萬噸溶劑油項目”市場前景不佳,擬將7545萬元募集資金改投“年產4萬噸甲乙酮改擴建項目”,不足部分動用超募資金;此外,公司擬使用2.9億元超募資金投建設年產7萬噸丁二烯項目。

齊翔騰達的這則公告讓投資者頗為不解,公司今年5月18日才剛剛登陸中小板,此次募資變臉前后時間才僅有半年多。據悉,齊翔騰達IPO募集資金凈額17.67億元,超募資金逾10億元。


無獨有偶,海默科技、中原特鋼、碧水源這些新上市公司也于近日相繼發布類似公告。登陸中小板僅5個多月的中原特鋼11月10日披露,公司擬變更1.9億元募投項目,將原募投項目“SX-65精鍛機現代化改造項目”變更為“新增RF70型1800噸精鍛機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而上市剛滿7個月的碧水源11月5日宣布,擬用募集資金出資6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碧水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并由該公司承擔募集資金項目中研發中心和技術服務與運營中心項目的實施工作。

而今年5月底上市的海默科技更是直接更改了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將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總計9900萬元的兩個募資項目的實施主體,由上市公司變更為其全資子公司海默國際有限公司,而實施地點也從上市公司變更為海默國際所在地迪拜。

變更原因五花八門

上市對此給出的理由雖然五花八門,但個個都是義正詞嚴、理由充分。

以齊翔騰達為例,公司表示,原IPO募投項目溶劑油行業持續低迷,市場需求下滑,目前,下游豆粕市場榨油廠開工率嚴重不足,6#溶劑油市場需求難以提振,市場前景不佳;而新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期一年,建成后新增年銷售收入9.03億元,年稅后利潤6839萬元,投資回收期4.55年,投資利潤率28%,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兩廂對比下,孰優孰劣看似一目了然。

和齊翔騰達一樣,中原特鋼的變更理由同樣是從“公司的發展戰略及市場需求”等方面考量,公司稱變更募資投向可規避生產經營風險和緩解鍛壓車間擁擠狀況,保持公司精鍛優勢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與上述兩家公司為了業績出發的考慮相比,海默科技的理由則看似有些牽強。公司表示,變更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海外業務全部通過海默國際及其下屬分公司、子公司開展,海默國際是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業務的實體。對此,有投資者發出疑問,這些理由看似并非因為市場需求而發生的變動,既然如此,為何當時在招股說明書中不直接說明?

或為過關報易批項目

市場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變更募資投向的原因一般有三種:一是公司實際募投的資金與原計劃有出入,不得已而變更項目,但在上市公司普遍超募的現在,這種情況極少出現;二是公司上報募投項目審批時間過長造成市場環境已發生變化,這種變更是合理的,也是投資者可以接受的;三就涉及到了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一些公司當初為了能夠通過融資審批,上報了一些易于審批的項目。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第三種因素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心照不宣的“圈錢”手段。

監管層應從制度上約束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專家表示,缺少制度上的約束是上市公司隨意變向的主要原因。記者翻閱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條例,其中對于募資變向并無嚴格限制。中小板相關細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方可變更募投項目”;第二十三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審慎地進行新募投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確信投資項目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投資風險,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益”。

分析人士直言,募投項目到底能不能賺錢,只是上市公司說了算,而投資者對此只是束手無策,“被忽悠之后只能選擇拋掉這只股票,想上訴基本沒這個可能。”上述專家表示,主管部門應盡快在制度上對此現象進行約束,以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