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們的諾亞方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你不怕死?沒關系,看了《2012》之后你就怕了。
正當電影《2012》風靡時,iphone利用人們對災難的恐懼心理,曾推出了一款下載量相當巨大的同名手機游戲。游戲中,玩家從虛擬的世界各地前往西藏,沿途通過逃避各種災難保存性命,就是為了趕上這一班“諾亞方舟”。
這個游戲其實演繹的是一種風險管理類型,即控制型風險管理。這種風險管理要求個人或企業通過采取避免、預防、分散、抑制這四種類型的方式減少風險因素的影響,亦即通常意義上的事前防控。
但這并不是寄托我們所有希望的“諾亞方舟”。雖然想盡各種方法來減少風險,但巨災的風險和損害并未隨之減少。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之一瑞士再保險公司統計顯示,1990年至2009年期間,全球自然巨災平均保險損失為每年271億美元。
中國也無法幸免。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發布的通告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9553起,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147起,355人死亡、109人失蹤、24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6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增加。
面對大范圍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災區重建壓力,與西方國家相對完善的巨災補償機制相比,我們究竟漏掉了什么?巨災保險!這種通過財務安排進行預先的風險管理,在西方頗為盛行,但在中國卻成為了“被遺忘的角落”。
事先通過對商業巨災保險的財務安排可以達成三種效果:保險公司事先介入,在承保前,保險公司都會對投保人進行承保前的風險評估,全面了解保險標的風險狀況,并為個人和企業建立各種災害、事故等應急預案。同時,保險公司還會定期開展防災防損檢查,建立防災檔案,為客戶提供安全提示和自然災害預警,協助和督促客戶整改隱患,完善防災設施和制度。
其二,保險公司引入的防災防損專業技術人才,可以為個人或企業客戶提供防災指導和技術支持,災害、事故一旦發生保險公司立即響應,及時處理能夠更大程度的避免二次損失,最大限度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同時完善防災檔案、檢查以及隱患整改制度。
第三,在巨災發生之后,保險公司會對于防災工作好的客戶給予費用優惠,對于防災工作不利的客戶提高費率,通過采取這種差別費率的措施,鼓勵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主動做好各項預防工作,提高整個社會風險管理意識和水平。
據國際經驗,個人和企業通過投保利用保險公司擁有的風險管理人才和方法,對客戶安全情況的詳細了解,開展防災防損工作,能將災害事故發生頻率和損失程度降到最低,是達成事先、事后保護社會財產保護的最經濟的方式。
從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提供的直保產品來看,幾乎沒有可以直接承保單一的巨災風險,比如地震、臺風、洪水等風險。實際上,地震險在部分地區保險公司產品中以附加險的形式存在,而臺風險在江浙以及沿海地區納入到了保險責任范圍內,都沒有被單獨列出。在這基礎上建立的另一種分散風險途徑的巨災債券(通過發行收益與指定的巨災損失相連結的債券,將保險公司部分巨災風險轉移給債券投資者),以及天氣衍生產品和指數保險,則更能在災害發生之前建立更具持續性的風險融資機制,以增加事前預防事后補救的力度。
自助者得天助。恐怕借助保險主動加強災害風險管理才是希望所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