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無謂爭論消除通貨膨脹
鉅亨網新聞中心
如果學者們現在還在爭論中國是否發生了通貨膨脹,至少是太書生氣了。
通貨膨脹是“貨幣追逐商品”,通貨緊縮是“商品追逐貨幣”,任何一本宏觀經濟學著作都是這么闡述的。如果只有個別商品價格上漲,一般不是貨幣超發所致;但當大部分商品都出現上漲,一定是貨幣超發了。但即使存在貨幣超發,也并非意味著通貨膨脹一定是貨幣超發引起的,因為貨幣超發本身就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的。
中國這次通貨膨脹有兩大起因:一是貿易順差。商品出口得多,進口得少,結果商品少了,外匯多了。外匯多了并不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因為外匯增加了,人民幣不增加,那么只會導致外匯貶值(人民幣升值)。但如果外匯多了,央行就收進多余的外匯,增加人民幣投放(所謂的外匯占款),那么外匯泛濫就變成了人民幣泛濫。這是一種被動的發行貨幣,也是一種“超發”。
二是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政府投資、出口退稅、各種消費補貼和生產補貼等,這些所謂的拉動內需政策都是以政府貼錢為代價的。而政府財政是預算制的,雖然沒有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但是政府花的是未來的錢。如果這樣的積極財政政策啟動了實體經濟,固然是好事,而如果這樣的積極財政政策沒能啟動實體經濟,資金就會到處亂竄尋求出路,就會造成資產泡沫和物價上漲。不幸的是,事實情況就是后一種:政府投資并沒有完全循環到實體經濟中去,而是又從實體經濟中逃跑了。先是逃到了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一擠,又逃到了股票市場;股票市場價格高了,又往商品市場來了,這就是當前通貨膨脹的全部真相。
中國要走出通貨膨脹怪圈,必須抓住上面兩個成因,對癥下藥:
一是主張自由貿易,放開進口限制,降低關稅壁壘,減少貿易順差。電腦是外國的好,那就讓國民去買。中國人賣衣服賣鞋子換來外匯,你不讓他買汽車買電腦,那賺這個外匯干什么?只賺外匯,不花外匯,能不出問題嗎?電腦本來就不是中國的優勢,不是中國的民族工業。
當前一種十分流行的提法叫“轉型升級”。衣服鞋子能一下子升級為電腦嗎?衣服和鞋子要升級為電腦,就必須靠企業用衣服鞋子賺來的錢去研究電腦,開發電腦,先組裝“蘋果”,然后生產“蘋果”,最后打敗“蘋果”,才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種轉型升級是企業行為,不是政府行為;是市場的選擇,不是計劃的強制。
至于美國提出的人民幣升值,不是中國正確的選擇。因為“人民幣升值”和“放開進口”同樣起到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的效果,而中國毫無疑問應該選擇“放開進口”,把中央銀行超額外匯儲備重新賣給居民和企業,這樣央行就回籠了人民幣,放出了外匯。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外匯占款導致的“貨幣超發”問題。
二是改變政府主導經濟的財政政策,將實體經濟的投資選擇權還給市場主體———企業。投資房地產也好,投資股票也好,投資工廠也好,只要企業家拿的是自己的錢投資,投資什么政府不必擔憂和干預。某個行業利潤高,投資的企業就會多,利潤就會被攤薄,最后有風險了,企業家打死也不會去投的。政府要做的,一是打破行業壟斷,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實業投資機會;二是保障關乎底層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醫療、住房和食品方面的福利,千萬別去做增加“人才”福利的蠢事,那是老板考慮的事情,不是政府該干的事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