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股市操作攻略:持股者倉位不宜過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長假即將來臨,多方獲利了結心態將愈加嚴重。平安證券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即便是打算持股過節也應適當控制倉位。
中新社援引京華時報9月21日報道稱,中秋和國慶雙假就要如期而至。由于今年的中秋節與國慶節在時間上相近,根據國內現行的休假制度安排,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基本處于假期,于是也就有了被網民們戲稱為“史上最長黃金周”的出現。而面對眼下市場上加息傳聞等消息的不斷侵襲,持股還是持幣過節也就成為投資者眼前一個兩難的選擇。
抉擇:持股或持幣因人而異
明天就要迎來傳統佳節——中秋節了,本周一股指的高開低走開局不利,再加上上周股指剛剛迎來了近3%的跌幅,給后市埋下了陰影。
根據中國證券網的統計顯示,面對即將到來的長假,有55%的散戶表示將“持股過節”,這一比例遠高于選擇“持幣過節”的28%以及“還不確定”的17%。調查結果也顯示,長假后“看漲”的散戶也最高,為50%,“看平”和“看跌”的散戶比例分別為19%和31%。
根據往年的數據顯示,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春節長假過后股指實現開門紅的概率占多數,長假后連續下跌的概率很低。因此,在沒有明顯利空消息出臺的前提下,本次長假歸來后開門紅概率更大。
對于持股還是持幣過節,多數市場分析認為,投資者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做出判斷。如果你是一個激進的投資者,那完全可以大膽地采取持股過節的策略,根據專家分析,當前政策消息面整體相對較為平靜,發改委領導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全年CPI3%目標整體可控,相信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加息預期,而在政策消息面整體相對平靜的前提下,股指仍將維持箱體震蕩走勢,向上或向下空間都將較為有限。
反之,如果你是一個保守穩健的投資者,那可以在節前采取逢高減籌的策略,及時地落袋為安,踏踏實實地過好這個難得的黃金周長假。從本周市場的表現來看,技術和心理方面的壓力較大,節后走勢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隨著中秋國慶長假的臨近,投資者獲利了結、落袋為安的情緒也會上升。
提示:持股者倉位不宜過重
事實上,隨著長假即將來臨,多方獲利了結心態將愈加嚴重。股指在上周至本周一已經連續五根陰線。主要由于市場對于節后的不確定性因素難以判斷,觀望情緒濃厚。
根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上周的基金倉位監測顯示,機構倉位有所降低。機構投資者在節前采取降低倉位的投資策略,對于打算持股過節的投資者,專家又有哪些建議?
平安證券分析師黃亭懿分析認為,近期來看,即便是打算持股過節的投資者也應適當控制倉位,多看少動。短期可適當順應市場節奏高拋低吸降低持股成本。具體操作上最好采取倉位切換的方式,一方面先鎖定一部分收益,一方面在倉位上進行調整。保留部分現金,等待基本面的變化,否則行情來了就會束手無策。
黃亭懿表示,在市場熱點分化階段,在品種的選擇上,從已經公布的宏觀數據和時間段上來看,更傾向于一些大消費類的個股,比如航空股(國航)、漲幅不大的新興產業(泰豪科技、霞客環保)、生物制藥(仁和藥業)、新能源類(南玻A、安泰科技)等。穩妥的策略是關注估值較低的績優個股,遠離估值過高的個股。
大同證券分析師胡曉輝等謹慎的分析師認為,從技術上看,目前半年線對滬指已呈泰山壓頂之勢,市場已多次試圖突破卻告失敗,而今其重心正不斷下移,后市大盤將面臨方向性選擇。
在國際股市并未明朗之前,國內投資者難以大幅加倉,而且在國慶長假后,三季度經濟運行的數據和上市公司三季報又會集中發布,其間蘊含較大的業績風險。從基本面看,有關數據可能會延續之前兩個季度的下滑趨勢,這也會制約反彈的空間。
市場:短期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
申銀萬國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顯示,四季度政策緊縮風險由強轉弱,經濟增長支撐由弱轉強。考慮到估值水平、業績增長等因素,預計第四季度上證綜指核心波動區間2500-3000。
不過,還是有許多機構分析認為,雖然8月份宏觀數據強化了經濟下行風險進一步緩解的預期,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創新高,通脹壓力仍將是壓制市場的短期因素。隨著9月銀行進入季末考核和“兩節”備付期,加之10-11月A股進入限售股解禁高峰期,后期A股將面臨較大的資金面壓力,從而對市場形成制約。因此,短期A股將繼續演繹結構性行情,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抗通脹、新興產業和“黃金周”支撐的消費類板塊的投資機會,并應注意防范個股的調整風險。
長城基金日前表示,在沒有政策進一步緊縮的前提下,四季度市場將會主要呈現震蕩格局,結構分化會比較明顯,結構性行情會延續。
長城基金表示,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主要有基本面、流動性和政策三個方面,對四季度而言,政策和流動性更為重要。經濟增速的逐步下滑已經是市場共識,而伴隨國家結構調整政策效果的體現,在經濟已經回落的前提下,刺激增長的力量會逐步加大,比如說增加保障房的建設力度、加大中西部大開發等。因此從基本面來看,除非未來經濟增速下滑超出市場預期,否則不會對市場產生特別大的負面影響。
觀點:大消費時代來臨
東吳基金投資總監王炯表示,從國情來看,隨著中國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國人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消費升級和醫藥升級的趨勢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同時關注民生、實現社會和諧等宗旨也體現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層面,因此,在這兩個行業中未來會走出很多大牛股。
從短期看,四季度CPI繼續上升是小概率事件,9月CPI翹尾因素也將逐漸消退,影響農產品價格的自然氣候影響也將隨著進入四季度而退出,種種跡象顯示年內CPI再創新高可能性不大。
匯豐晉信消費紅利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品也表示,中國經濟正處于向市場經濟加速轉型時期,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轉變為趨向大消費時代。而未來勞動力工資的上升將給消費與服務升級帶來更多的機會。
“花錢更能賺錢”,其實,除了基金看好大消費,在券商研究機構近期發布的投資策略報告中,消費也成為研究機構一致推薦的行業。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的出口受到很大影響,國家實施經濟結構轉型戰略,將以擴大內需尤其是居民消費為立足點,消費行業前景樂觀。
(雷東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