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賣房將達4.7萬億元 創歷史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雖然行業面臨“史上最嚴厲宏觀調控”,但今年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和銷售卻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12月全國房屋銷售金額有望超過11月的5286億元,從而使得全年銷售金額達到47000億元的歷史新高。
據重慶晚報12月19日報道,雖然行業面臨“史上最嚴厲宏觀調控”,但今年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和銷售卻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全國房地產銷售金額將創下歷史新高。
2009年是房地產市場最為火爆的一個年頭。全國銷售數據為43994億元,同比增長82.77%。
雖然今年12月的數據尚未報出,但僅從前11月的情況看,今年房地產銷售金額超越2009年已成定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全國房屋銷售金額達到42278億,同比去年增長17.48%,與去年全年銷售僅一步之遙。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今年全國房屋銷售金額超過去年已經不存懸念。報告指出,其監控的不少大城市11月和12月第一周新批售上市的住宅面積環比增加,例如京、深、杭等8個城市11月份新批售上市的住宅面積環比10月增長26%,這預示著12月的市場供應將高于11月。同時在市場逐漸適應調控、新盤多以優惠面市以及“限購令”到期預期等因素的作用下,12月新推樓盤的消化率將至少維持11月的水平。因此,12月銷量有望實現環比增長。
按照上述報告的邏輯,12月全國房屋銷售金額有望超過11月的5286億元,從而使得全年銷售金額達到47000億元的歷史新高。
12月15日,在復旦大學一場房產稅研討會上,有專家還透露出一個上海房產稅報送的新版本;其方案為:若新增購房,對每戶名下超出2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房產面積進行征收。
“意思就是說,只要你不新買,都不征收。若再出現新購房,就對所有名下超出200平方米以上部分進行征收。上海目前一般住房也就90平方米,而對200平方米以上部分才收稅,對普通老百姓不會有影響。”一位相關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
對此,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存在質疑,“這樣的話,就是對既得利益方的保護。”
但也有專家認為,這一方案解決了操作性難題。此前上海房產稅各種流傳版本之所以受到業界質疑,正在于缺乏可操作性。反對房產稅者的理由是原有住房的普查工程量過于浩大,以及“將官員的房產公開會遇阻”。
二三線城市出現“一線房價”
已經習慣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高房價的中國老百姓們發現,一些二、三線城市逐漸出現了“一線房價”。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住房綠皮書: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0-2011)》指出,向二、三線城市擴張已經成為多數房地產企業的策略。
二三線城市高價盤增多
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溫州市本是中國典型的三線城市,如今這里房價絲毫不亞于一線城市。早在去年8月,溫州房價每平方米均價達到19860元,超過了當時的北京、上海和深圳。
不久前,南京市蘇寧睿城項目以每平方米16300元的價格推盤,這個價格較周邊項目每平方米已經低了1000-2000元,但仍讓不少人卻步。南京部分樓盤還出現了每平方米4萬元高價。在西北的烏魯木齊市,市中心一處名為“時代廣場”的樓盤每平方米售價也高達1.6萬元。
一些房地產業界人士表示,盡管目前二、三線城市高價樓盤并不普遍,但卻越來越多。
炒家漸聚泡沫已經不小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住房綠皮書: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0-2011)》指出,開發企業投資的規模依舊保持穩定增速,嚴厲的調控政策減緩了推盤速度,住房銷售波動幅度加大,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成為多數房企市場擴展策略。
《住房綠皮書》顯示,今年中國大中城市房價泡沫程度偏大。泡沫指數最高的前7個城市分別是:福州、杭州、南寧、青島、天津、蘭州、石家莊。這些城市的泡沫成分均占實際價格比例的50%以上。不難看出,存有泡沫的城市多為二線城市。
不少業界人士分析,除了二、三線城市的剛性需求外,隨著一線城市房產調控細則陸續出臺,一些炒房者有向二、三線城市移動的跡象。
“雙軌”供應力推保障房
2010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高強度的“組合拳”調控房價,中國南北許多城市還不斷加大保障房供應力度。江蘇省無錫市房管局介紹,當地根據全市所需,已經提前建好了廉租房,每套廉租房每月只收5毛錢租金,物業管理費由政府補貼。
今年,政府還加大了土地調控。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全國105個城市住宅用地樓面地價同比漲幅從1月份的125%,降至10月份的7%。
專家指出,未來中國樓市特別是二、三線城市樓市走勢仍存有許多不確定性,調控仍面臨許多挑戰。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7%、環比上漲0.3%。
北京大學房地產業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從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公租房已被認定是保障房的主要形式。不少專家指出,2011年房價可能趨于平穩,但要真正形成住房供給“雙軌”體系,還需盡快出臺住房保障法,并將保障房列入各級政府考核“硬指標”。
(但玉琴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