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關注“調結構”中的七大新興產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后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重點將是“調結構”。分析人士表示,經濟結構轉型仍是2011年主線,在產業結構方面,新興產業將登上歷史舞臺,明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值得投資者關注。
據投資者報12月20日報道,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后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重點將是“調結構”。主要表現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務業發展和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實現經濟增長更均衡、產業結構更合理。
“明年農業、品牌服裝等消費性行業、節能減排、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板塊將受益于政策扶持。”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日前表示。與此同時,國泰君安研究所總經濟師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表示看好以上四大板塊。
另外,李大霄還指出,經濟結構轉型仍是2011年主線,在產業結構方面,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逼近極限,新興產業將登上歷史舞臺,明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值得投資者關注。
農業、消費行業等將受益
以上兩位受訪專家均看好農業、消費性行業、節能減排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板塊。事實上,這幾大領域將受益于國家政策,其投資機會值得投資者挖掘。
大成基金日前指出,相較于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重要講話中,把“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放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包括加強水利建設、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等重要內容。另外一個重要著眼點是“民生”。 因此明年的投資機會可能主要集中在農業、民生、節能減排等領域,新興產業中將涌現出一些高成長的公司。
首先,在農業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三農”領域,糧食播種面積也將得到切實保障,農業生產補貼繼續增加,糧食收購價穩步提高。與此同時,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也是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六大任務之一,被列在第二位。
其次,品牌服裝與食品飲料等消費性行業也值得投資者關注。信達證券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外部經濟沖擊和內部結構轉型的雙重影響下,2011 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復雜局面或將更甚今年。“劉易斯拐點”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定價方式的改變,政策引導下的居民收入增長將貫穿始終,消費將有望取代投資成為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
事實上,在消費類方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點提及,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長江證券投資顧問徐傳豹也指出,和民生相關大消費行業將受益于政策支持。他指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這些動力中,消費增長的貢獻會越來越大,中國在前期60年中,前30年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投資的增長,后30年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出口增長,而未來30年動力主要來自于消費增長,那么和大消費相關的公司,尤其是其中的龍頭公司值得我們長線關注。”
再次,在節能減排上,中信證券預計“十二五”期間,在節能減排的投資規劃中,運營服務和設施設備將平分秋色;國家會重點扶持少數大型節能綜合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的企業。
最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管理通脹是明年重要工作,國內流動性難抱希望,大多資金將被引導至以戰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實體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明年政策利空的板塊,李迅雷稱明年周期性行業會受損,比如鋼鐵、有色、煤炭、電力以及金融地產等板塊。
李迅雷表示,“十二五”的核心任務是經濟結構調整,今年沒有提GDP增速“保八”要求。為此,房地產或成“十二五”頭號調控產業。對于房地產板塊,王黔說,“我們認為政府會集中加大需求和供給雙方面的行業具體措施以控制房價的進一步抬高。”
新興戰略產業將脫穎而出
轉型期的新興產業,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自明年起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有消息稱,中國正考慮在未來5年里,對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先進裝備、新興信息技術等七大戰略產業投資約1.5萬億美元,合共約10萬億元人民幣,即平均每年約2萬億元人民幣。若計劃落實,這將是繼2008年推出4萬億元投資之后的又一重大經濟舉措。
不過,不同之處在于,這次計劃更多著眼于長遠產業升級,將對中國經濟戰略轉型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為此,與七大產業相關的個股,有望成為2011年的投資熱點。
事實上,在9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該會議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會議提出“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時隔三個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強調加快扶持轉型期戰略新興產業,提出“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
對此,中信證券理解為,即使新產業“不夠大,不夠成熟”都沒有關系,關鍵是要大力扶持,所以在政策方面也會不斷給予支持。在投資策略上,部分產業還處在“孕育期”,業績短期難以釋放,高估值在所難免。除了不懼板塊的高估值外,還應精選個股,選擇既符合政策方向,又有廣闊市場空間,業績將快速釋放的企業。
事實上,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被視為經濟新增長點。“這有利于我國發展自主創新,向價值鏈高端轉移,但要注意防止泡沫。這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要點。”對此,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稱。
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撰文指出,若按2010年粗略估算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的4%計算,為實現發展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在2011至2015年間要實現24.1%的年均增長速度,2016至2020年要實現21.3%的年增長速度。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還將快于此增長速度。
(王華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