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北京樓市再現“炒樓花” 看淡樓市炒家著急出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國家抑制房價一系列措施的出臺,一些敏感的投資者看淡未來房價漲幅,于是紛紛決定“離場”,09年幾乎絕跡的“炒樓花”現象再現北京樓市。

中新社援引北京晚報1月18日的報道稱,“華貿城13號樓南向一居室,價錢略低于周邊二手房,需等產權證下來后再辦過戶”;“DBC加州小鎮二室一廳一衛,三期期房低價出售”……不少2009年熱賣的期房,還未入住,就又以期房的姿態原樣出現在二手房市場,甚至包括上個月剛開盤的朝陽首府房源。


記者發現,目前二手房市場上,期房房源量大增,2009年幾乎絕跡的“炒樓花”現象再現樓市。據中原地產的統計,部分2009年12月開盤的項目,已經有約10%的成交期房開始掛牌出售,預計這種現象近期還會增加。

2009年搶買現在搶賣

安小姐是在國貿上班的一名普通小白領,2009年10月她以每平方米13,000元左右的價格搶了一套一居室。說到“搶”這個字,安小姐說一點也不夸張,當時的情況是不到1,000套房,6,000多人排號,她是費了不少周折才弄到一套。

目前周邊新開的樓盤均價已經到16,500元了。安小姐一算,兩個多月就掙了近20萬元。因為近期抑制房價的新政不斷,她就有了“出手”的心,本來這套房子也是投資用的。

上網一查,安小姐被嚇了一跳:已經有不少“鄰居”捷足先登了。目前至少有10個左右的業主在賣。

“現在這種房子太多了。2009年市場上熱賣的一手房,雖然還沒入住,但現在在二手房市場上都有。”一位知名中介機構的經紀人向記者介紹,并列舉了合生·麒麟社、阿爾法社區、橡樹灣、融景城等十多個項目。

投資型買家拋盤增多

北京中原地產相關負責人介紹,期房轉讓很早以前就有,參與期房轉讓的多數是投資型買家,以前一般稱為“炒樓花”,一套房在還未使用前很可能已經交易過很多次。后來,為了打擊投機性購房,相關部門禁止了期房轉讓類交易,加上2009年市場一直漲,投資客不急著出手,這種現象少多了。

房價經過近一年的快速上漲,不少投資型買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隨著國家抑制房價一系列措施的出臺,一些敏感的投資者看淡未來房價漲幅,認為目前大漲的可能很小,到拿到房本再交易時,市場不可預測,于是紛紛開始決定“離場”,“炒樓花”的現象就又多起來了。

“樓花”價比新盤低20%左右

記者從這些“二手樓花”中看到,雖然現在是期房,但價格一般會比開發商推出的房源低10%至20%,甚至更低,如通州的天時名苑近期開盤價已經達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左右,而中介提供的二手期房價格只有14,500元左右,比新開盤價低了25%左右。

盡管如此,這些二手期房的成交情況并不太好,不少房源登出半月有余,都未能出手。一位中介告訴記者:“這種房子基本都要求買家一次性付款,能一次性付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買房人不多;此外,這類房子暫時不能過戶,多數房主出手時,都是和買房人簽訂自擬的買賣合同,拿到房產證后再過戶,盡管也有部分房主可以讓開發商幫著改底單,但買房人不敢貿然輕信。所以現在這類房子是打聽的人多,買的人少。”
   
買“樓花”有風險

業內專家提醒購房人,期房轉讓,雖然買賣雙方可以簽署轉讓合同,但期房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是最常見的房地產糾紛之一。對于此類糾紛,期房轉讓的受讓方承受的風險非常大,建議購房人不要貪便宜,輕易出手。

常見的期房轉讓風險

賣房人毀約造成原協議無法履行。期房轉讓從簽協議到實際過戶可能間隔比較長時間,這期間可能產生很大的變數,一些賣房人因為房價上漲,甘愿承擔違約責任毀約,給買房人造成損失。

在買賣雙方簽訂期房轉讓協議以后到再交易過戶期間,房主如果將房產抵押或者再變賣,買方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現在雖然已經增加了營業稅等稅費,但是很難說不會有新增加的稅費,而且貸款也很可能收緊,這些都是提前簽訂好的買賣協議中很難預料到的。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