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人民幣要步向國際化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普遍使用面臨很多實質性阻礙因素,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在最近發佈的題爲《人民幣踏上國際化的長路》的報告中如是表示。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陳錦榮表示:“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決策者更加意識到匯率風險的重要性。但目前國際貿易或金融交易中仍鮮見人民幣的蹤影,而且人民幣在中國境外的使用頻率幾乎爲零。”
該報告認爲主要阻礙因素是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與嚴格的資金管制。它同時指出,非本地居民目前基本上仍無法進入中國尚不完善的金融市場。
陳錦榮表示:“對於人民幣基金而言,中國市場無疑將總是最大且最具流動性的市場。如果境外投資者無法方便地買賣貨幣以及其財務流動受到嚴格監管,那麽持有人民幣所帶來的成本和流動性風險可能將推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廣泛使用。”
該報告還提及政府截至目前爲推動人民幣成爲主要貨幣所做的努力以及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擴大使用範圍對中國經濟的好處(如降低中國經濟對外匯的依存度)。該報告還以歐元和日元的歷史發展爲例說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漫長且艱難。
該報告是標準普爾發佈於2010年1月27日出版的《信用周刊》上一份題爲《新秩序》的特別報告的組成部分。該特別報告分析部分行業與金融市場因近期信用危機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