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分析〉紐約時報:美元走貶 全球貨幣戰爭逐漸升溫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2010-10-21 22:00


貨幣戰爭已然開打?

快速成長的國家如泰國,正努力壓低貨幣匯率,已提振其出口導向經濟。


華府將「強勢美元」掛在嘴邊行之有年,不過現在它正努力讓本就疲弱的美元更疲軟。

歐洲政府也擔憂歐元走升影響區域復甦。此外,似乎全世界都在逼北京當局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不過中國似乎不大願意。

當這麼多經濟體苦苦掙扎時,貨幣市場看來已成了「隨人顧性命」的世界。全球政府都擔憂經濟對手以匯率當武器取得優勢,正考量該如何應對以確保國內的就業及成長。

當美國怒斥中國人民幣議題時,評論家以為貨幣戰不過是美國及其他富裕國家的報應,畢竟在 1930 年代時它們也施行貿易貿易保護主義,並未通力合作。

《紐約時報》報導,IMF 主席卡恩在上海的演說時說:「時至今日,一個和諧的、能夠克服危機的曲調將埋沒在許多雜音當中。許多國家打算自己來,這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美元自從 6 月初以來貶幅近 10%,破壞了才剛從金融危機復原的全球經濟的微妙平衡。

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及新興市場如巴西,其貨幣都因為美元走貶大幅走升。這些國家吸引了追求高利率的熱錢,使其經濟面臨了過熱風險。美元走貶的原因,在於全球市場預期美國將再起另一輪的量化寬鬆。幾個星期內,聯準會為了再度刺激經濟成長,預期將再度注入大筆資金。

雖然這可能對美國經濟有療癒之效,卻也招來美國將美元貶值救市,卻要全球買單的批評。

在中國升息之後,投資人為避險湧入美元,使其周二 (19日) 時短暫上揚。但在周三時它又重啟貶勢。金融風暴以降,全球似乎就分化成兩個部分,一是快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或巴西,一是工業化國家如美國、日本、歐洲仍然深陷泥沼。

巴西的官員對美國的政策更是頗有微詞。9 月 27 日時,巴西財長 Guido Mantega 將貨幣緊張情勢形容為外匯戰爭、貿易戰爭。本周巴西央行行長也針對華府的政策表示,這是在創造「更嚴重的歧異」。 (接下頁)

美國也不甘示弱,強調中國在這當中的角色。無論中國持續累積外匯存底,中國的經常帳盈餘也來到 GDP 的 10.5%,北京當局卻依舊將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但從貨幣理論上來說,如此豐厚的盈餘之下,貨幣是應該要上升的。

正由於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人民幣也正在走貶。這就是為什麼雖然美元貶值,美國的貿易赤字仍然持續擴大中。

疲弱的人民幣,如同美元的貶勢,對發展中的經濟體造成龐大壓力,因為人民幣弱勢將削減它們的出口因而阻礙成長。

柏克萊加大教授 Barry Eichengreen 在最近的 IMF 論壇中表示:「我們正處於貨幣糾紛,是因為央行成了政府最後依託。」

金融市場預期,聯準會下個月的會議中,將會開啟另一波的量化寬鬆,壓低長期國債利率進而摜低美元。這讓其他國家相當緊張。大家都希望美國的經濟能強勁,但也深怕投資人將熱錢注入自己國家,造成資產泡沫化。

基金研究機構 Trim Labs 表示:「去年夏天,美國投入海外股票的基金每個月約在 40 億美元,但今年自從伯南克放出再行量化寬鬆的風聲後,自 8 月 1 日以來資金額已達 190 億美元。」

最近幾星期,全球央行,包括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以色列、台灣、巴西、日本都開始大舉干預匯市,希望能夠壓低其貨幣。但是貨幣投機者的動作也同樣快速,仍持續看空美元,目前看來是抵銷了各國央行的努力。

野村投顧表示:「在芝加哥的期貨市場中,最近一周看空美元的金額來到 326 億美元,已經接近歷史紀錄。」

有些國家不僅僅批評美國,也開始資本控管已降低短期投資。巴西正提高流入債券資金的稅率。南韓也正檢查外匯資本的流向。

有些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元疲弱不過是反應美國經濟前景不佳,自從 2002 年以來總體呈現下滑趨勢,但很有可能再度走升。然而,其他人則憂慮,美元走貶將把通膨威脅注入到全世界。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 John B.Taylor 表示:「美國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它必須維持美元的穩定及信心。若連這個都失去了,全球經濟將深受其害。」

文章標籤



    Empty